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揭示全球尺度氮添加对植物光合性状影响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梁星云和博士生张统等在研究员叶清的指导下,揭示了氮添加对植物光合性状影响的全球格局。大气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全球变化因子,然而在全球尺度下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光合碳吸收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显著提高了植物叶片光合能力、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中国科学报》 ( 2020-04-20第4版综合).
    2020-04-22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抗疫植物知多少 华南植物园举办专题植物展
    为提高公众对抗疫植物的认识,华南植物园近期特别推出《抗疫植物知多少》专题展览,展出了包括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药方植物,及化痰止咳与清肺植物、清热解毒植物、提高免疫力植物、香疗植物等五大类型植物,共计73科160多种。治疗方案中药用植物包括有黄芪、藿香、金银花、泽泻、细辛、贯众、佩兰、槟榔、芦苇、砂仁、麦冬、大青、板蓝(马蓝) 、淡竹叶、南丹参、桑、青蒿、虎杖、牡丹、玄参、竹叶、薏苡、桂枝等。许多芳香植物释放的芳香小分子,除具有作为调香原料应用外,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杀虫、抗氧化、促组织细胞再生等作用,如依兰、罗勒、紫苏、沉香、檀香、桂花、薰衣草、薄荷、桉叶、肉桂、丁香、山苍子、广藿香等。
    2020-04-22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世界最大姜园在广州,带你到植物园看“大莪术”
    疏密有致生长在泥地上样子看起来极像荷花,其实这些“荷花”却不是花而是苞片,真实花儿隐藏其侧身浅绿色苞片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今天( 19日)在华南植物园姜园看到的这种植物叫做“大莪术” ,一种具有破血祛瘀、消积散结药用功能的姜科姜黄属植物。引人注目的是,华南植物园姜园是目前世界上种类最多,面积最大姜目植物种质保存基地。记者听到一个小故事,民间习俗中广东人对产妇“坐月子”会用姜煮甜醋猪蹄卤鸡蛋,而在早年就推崇西医的香港地区,过去的医生和护士经常会阻拦家属给产妇带姜醋,中西医学的理解经常出现矛盾。
    2020-04-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科研最重要的,不是“尖端”与否
    1987年5月5日, 《中国植物志》第十一届编委大会在南京召开。1934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中国植物学会年会,植物学家胡先骕提出了编写《中国植物志》的建议,从此中国植物学家的步伐加快了。的确如此, 《中国植物志》作为一部植物学的百科全书,深入考证了中国维管束植物的文献和资料记载,研究了现存植物标本和活植物,促进了中国植物学的健康发展,带动了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进步,也对世界植物科学研究及其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报》 ( 2020-03-23第1版要闻).
    2020-04-22
    查看详情
  • 【新华社-国际网】12 species selected for tropical coral island recovery
    BEIJING , March 17 ( Xinhua ) - -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selected 12 species suitable for tropical coral island recovery ,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search articl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unctional Ecology .Researchers from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eveloped a species screening model to select more species that have comparable restoration abilities to the target species that have high survival rate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e researchers hope their work can be helpful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ropical islands , as well as other ecosystems .
    2020-04-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体验探究式研学活动
    本报讯日前,广州市白云实验学校约200名师生走进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验探究式研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室内学习、野外观察、科学实验、小组讨论等环节学习科学知识,感受森林重要性,了解生态保护重要意义。《中国科学报》 ( 2020-01-23第4版综合).
    2020-04-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党支部疫情防控与园区开放侧记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各党小组根据工作部署,带领党员们积极参与岗位疫情防控工作中,许多党员坚持在春节期间连续值班,在一线开展疫情防控、服务游客的工作,扛起了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使命担当。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党支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无声而有力的引领,践行着入党誓言,以行动诠释初心、以实干担当使命,切实做好园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职工和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以榜样的力量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华南植物园疫情防控工作,对于全院基层党组织在重大攻坚战中发挥“两个作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20-03-17
    查看详情
  • 【新华社-国际网】Phosphorus limitation of plant growth occurs in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s: research
    时间: 2020-03-13来源: 《新华网—国际网》作者: Wen Dazhi , Hou Enqing BEIJING .March 13 ( Xinhua ) - -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revealed that plant growth is significantly limited by phosphorus supply in both the tropics and temperate regions and in all major typ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cluding forests , grasslands , tundras .And farmland .The lead author of the article . “ Instead , we highlighted the critical role of phosphorus supply on terrestrial plant growth and call for more attention to phosphorus supply . ”.
    2020-03-17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副研究员庄萍等科研人员以6种不同镉污染浓度的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4种不同体外模拟消化以及动物(小鼠)模型,研究了大米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及其相关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全环境科学》 。研究人员发现,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分别为15-56 % 、 18-56 %和3.71 - 54% (以肾、肝和股骨为靶器官) ,与污染稻米中总镉浓度呈负相关( r2 = 0.74 - 0.94 ) 。不同方法的体外消化模型结果差异很大,说明体外消化法预测污染大米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存在一定局限性。相关论文信息: https : / / doi . org / 10.1016 / j . scitotenv . 2020.137453。
    2020-03-17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重要成果!华南植物园开发出又快又准的物种筛选模型
    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也是我国生态领域的重大需求之一。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便是能选取合适的物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王琛及副研究员刘楠、刘慧,研究员简曙光、闫俊华等科研人员,以中科院海岛与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为依托,首先根据先前的经验知识,选取了3个已知的适合当地生态恢复的物种,并选取、测量了28个和当地植被恢复相关的功能性状。该平台已经申请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华南植物园为第一单位。
    2020-03-1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