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中国科学报】肇庆学院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洽商共建合作
8月28日,肇庆学院校长吴业春率该院考察团,会同肇庆市科技局、肇庆市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一行12人,访问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 ,就有关共建合作工作进行了洽商。华南植物园领导班子成员任海、魏平、闫俊华、叶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吴业春介绍了肇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华南植物园和肇庆学院的许多研究领域同属大农业范畴,可合作领域非常多,此前双方开展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合作,希望整合双方科研优势及中科院科教融合优势形成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双方共建合作工作。座谈交流现场周飞/供图。
【中国科学报】探明西沙群岛植被土壤种子库分布规律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博士研究生黄耀在研究员任海的指导下,发现西沙群岛植被土壤种子库分布规律。近年来,我国西沙热带珊瑚岛的植被面临优势植物群落衰退、自然植被更新困难等问题,急需研究环境因子对热带珊瑚岛从中央到海岸边缘区域的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为小岛屿是否和如何利用土壤种子库进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指导。结果发现,植被与种子库的相似性从中央区域向海岛边缘区域逐渐增加,珊瑚岛中央区域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呈正相关。据介绍,热带珊瑚岛中央区域植物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贡献小,恢复潜力较差,恢复时可能要通过种植苗木实现。
【新华社-国际网】Plant community more sensitive to plant invasions on tropical coral islands: research
BEIJING , July 29 ( Xinhua ) - -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plant community showed higher sensitivity to plant invasions than the soil microbial and fauna communities on tropical coral islands .The researchers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plant invasions above and below the ground communities and on the soil properties of forest ecosystems on tropical coral islands .Said their research article recentl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Ecological Indicators . Soil phosphorus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t invasions .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揭示针叶树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发育机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黄建国与国内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针叶树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发育的环境启动外因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运用混合模型建模并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形成时间的影响,量化了北半球针叶树木质部生长启动的关键驱动力。研究发现,北半球针叶树木质部生长启动的时间(第一个细胞开始生长)主要受细胞形成当天的光周期和样点年均温的影响,其次因素是春季积温、冬季的春化低温和当月的水分。《中国科学报》 ( 2020-08-07第1版要闻).
【羊城晚报】华南植物园的乡土植物研究有新进展
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现象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治理与修复也是当前环境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最近,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再次探讨了不同的植物组合对受污染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去除能力,结果发现,作为水体修复工程的常用植物水葫芦的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评估,而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倒是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研究结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 )上。
【中国科学报】一种抗菌肽化合物获发明专利
本报讯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吴萍、魏孝义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类Peptaibol抗菌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抑菌试验表明这些抗菌肽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中国科学报》 ( 2020-06-11第4版综合).
【西江日报】肇庆生物多且美,动物监测工程师喊你多关注
环境保护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活动中,自然工作者表示,希望更多公众了解动植物的美,认识动植物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关系,从而促使更多力量投入环境保护。5月22日晚,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举行了一场直播, “线上”介绍鼎湖山的动植物。据介绍,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野生高等植物共1778种,约占广东省总种数的29% 。李慎岚也是一名自然工作者,经常在牌坊公园、北岭山和鼎湖山等地组织自然体验活动,带着孩子和家长们观察不同昆虫的栖息、觅食和活动状态,讲解昆虫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的链条关系。他举例道,鼎湖山上常见的锥栗种子其实是白鹇喜爱的食物,一些游客随意捡走了,在附近觅食的白鹇可能就得转移。
【羊城晚报】华南植物园科学家破解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木材的精准鉴定难题
众所周知,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是中国木材市场上价格最为昂贵的红木树种,而越南黄花梨则是与之极为相似的树种。科学家们在多年的黄檀属分类学研究以及对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进行居群采样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构建了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共37个居群样品以及16个近缘黄檀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了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的姐妹关系以及证明了产自海南的降香黄檀个体和产自越南的越南黄檀个体各自形成单系类群。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