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揭示针叶树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发育机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黄建国与国内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针叶树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发育的环境启动外因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运用混合模型建模并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形成时间的影响,量化了北半球针叶树木质部生长启动的关键驱动力。研究发现,北半球针叶树木质部生长启动的时间(第一个细胞开始生长)主要受细胞形成当天的光周期和样点年均温的影响,其次因素是春季积温、冬季的春化低温和当月的水分。《中国科学报》 ( 2020-08-07第1版要闻).
      时间: 2020-08-07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第1版 要闻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黄建国与国内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针叶树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发育的环境启动外因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8月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树木物候被普遍认为对环境变化敏感,为了解植被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提供了关键指征。然而,与有着近200年观测历史的树木枝叶芽物候相比,树皮以下树干木质部物候则一直难以被详细监测。这导致木质部生长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反馈调节机制至今不明,进而影响了对全球变暖条件下陆地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的准确评估。
      研究人员通过共享和整合基于先进的微树芯技术开展的北半球(23°N至67°N) 、共79个站点的21个针叶树种的树干木质部细胞发育的每周监测数据(1998~2016),运用混合模型建模并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木质部第一个细胞形成时间的影响,量化了北半球针叶树木质部生长启动的关键驱动力。
      研究发现,北半球针叶树木质部生长启动的时间(第一个细胞开始生长)主要受细胞形成当天的光周期和样点年均温的影响,其次因素是春季积温、冬季的春化低温和当月的水分。其中,光周期与年均温交互作用在调节木质部生长起始阶段起主导作用。
      该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黄建国表示,该研究首次定量揭示了驱动针叶树木质部第一个细胞生长的环境外因及其相对贡献并揭示其背后生理机制,所获模型参数可提高地球系统模型对碳、水及能量循环的预测精度及评估森林固碳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007058117
      《中国科学报》 (2020-08-07 第1版 要闻)
      
    2020-09-09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华南植物园的乡土植物研究有新进展
    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现象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治理与修复也是当前环境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最近,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再次探讨了不同的植物组合对受污染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去除能力,结果发现,作为水体修复工程的常用植物水葫芦的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评估,而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倒是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研究结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 )上。
      时间: 2020-05-11  来源: 《羊城晚报》 A10  作者:王发国 徐蕾 周飞
      槐叶萍
      水龙
      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现象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治理与修复也是当前环境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最近,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再次探讨了不同的植物组合对受污染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去除能力,结果发现,作为水体修复工程的常用植物水葫芦的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评估,而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倒是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此外,槐叶萍和野荸荠的组合,也可以有效地去除轻度受污染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
      目前,国内相关水体修复工程多选用外来植物,如水葫芦、大薸等。但这些植物难以管控,易在野外泛滥成灾,造成严重的入侵危害。其实我国乡土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与景观文化本土性,其中不乏兼具观赏价值和水体修复潜力的种类,探索乡土水生植物用于实践,减少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有较高研究意义。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徐蕾、苏丰硕士等在王发国、庄萍副研究员等的指导下,对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进行全面调研,以乡土植物水龙、菱角等作为研究对象,以水葫芦作为植物对照,研究其在养殖废水中的生长状况、适应性和营养盐的去除潜力。试验发现,水龙和菱角两种乡土植物在猪场养殖废水中生长旺盛,生物量净增长率分别为539.8%和385.9%;水葫芦则出现异常现象,从第20天起茎叶和根系逐渐变白,生长停滞,并进一步腐烂死亡。水龙和菱角对于调节富营养化水体的pH值,提高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电导率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些试验植物的吸收作用在去除水体营养盐时的效果明显。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是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槐叶萍和野荸荠的组合,也可以运用到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废水的工程中。
      研究结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上。
      
    2020-06-17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一种抗菌肽化合物获发明专利
    本报讯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吴萍、魏孝义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类Peptaibol抗菌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抑菌试验表明这些抗菌肽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中国科学报》 ( 2020-06-11第4版综合).
      时间: 2020-06-11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吴萍、魏孝义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类Peptaibol抗菌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从枝顶孢属真菌SC0105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四个新的Peptaibol抗菌肽化合物。抑菌试验表明这些抗菌肽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Peptaibol抗菌肽是该菌株的主要代谢产物,产率较高,有很高的研发潜力。Peptaibol抗菌肽还可作为抗菌素替代品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和作为养殖业中的饲料添加剂。
      《中国科学报》 (2020-06-11 第4版 综合)
      
    2020-06-17
    查看详情
  • 【西江日报】肇庆生物多且美,动物监测工程师喊你多关注
    环境保护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活动中,自然工作者表示,希望更多公众了解动植物的美,认识动植物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关系,从而促使更多力量投入环境保护。5月22日晚,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举行了一场直播, “线上”介绍鼎湖山的动植物。据介绍,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野生高等植物共1778种,约占广东省总种数的29% 。李慎岚也是一名自然工作者,经常在牌坊公园、北岭山和鼎湖山等地组织自然体验活动,带着孩子和家长们观察不同昆虫的栖息、觅食和活动状态,讲解昆虫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的链条关系。他举例道,鼎湖山上常见的锥栗种子其实是白鹇喜爱的食物,一些游客随意捡走了,在附近觅食的白鹇可能就得转移。
      时间: 2020-05-26  来源: 《西江日报》  作者: 陈洁
      环境保护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后,我市在不同地方举行了丰富的自然体验活动,以不同形式,让群众了解亲近和自然。活动中,自然工作者表示,希望更多公众了解动植物的美,认识动植物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关系,从而促使更多力量投入环境保护。
      鼎湖山里的白鹇雄鸟。 黄小云摄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我国乃至全球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5月22日晚,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举行了一场直播,“线上”介绍鼎湖山的动植物。据介绍,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野生高等植物共1778种,约占广东省总种数的29%;陆生脊椎动物378种,约占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40%,包括兽类41种、鸟类260种和两栖爬行动物77种;大型真菌836种,约占广东省总种数的70%。
      范宗骥是一名野生动物监测工程师,在鼎湖山上工作已经7年。工作内容主要是野外调查和研究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他所记录的动物情况反映了鼎湖山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从近年的观察中,他了解到鼎湖山的生态比较稳定。
      森林里最多的是鸟类,范宗骥笑称,跟鸟类接触久了,能感受它们也有喜怒哀乐。譬如4月以来,鼎湖山上鸟类陆续进入繁殖期。可能因为疫情期间游客少的原因,今年鼎湖山上的鸟特别多,雄鸟都卯着劲地唱歌或斗艳来吸引雌鸟,山上气氛热闹欢乐。有的鸟对人类很好奇,看到范宗骥来了,会歪头歪脑地观察他好一阵子。他最近偶遇了一只雄性白鹇,与它相距仅几米。作为广东省第十五届省运会吉祥物“庆庆”原型的白鹇,它抖动着双翅在进行求偶炫耀,整个过程优雅,且美丽。
      带着小朋友观察昆虫。
      李慎岚也是一名自然工作者,经常在牌坊公园、北岭山和鼎湖山等地组织自然体验活动,带着孩子和家长们观察不同昆虫的栖息、觅食和活动状态,讲解昆虫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的链条关系。他介绍,其实昆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譬如蜜蜂、蝴蝶给植物传粉,而一些昆虫则是爬虫类和鸟类的食物,后者的状态会再传导至哺乳动物。但是社会对昆虫的认识很有限,他希望从小朋友开始,从而影响到大人,大家更多地认识昆虫。他骄傲地表示,每次活动,大人和小孩都会加深对自然的亲切感,而且沉浸在自然中也能让人心情变得放松。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范宗骥和李慎岚都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系统,物种与物种间互相影响,动植物的状态和人类息息相关。范宗骥表示,希望大家到野外的时候,不要随意采摘花草,即使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
      他举例道,鼎湖山上常见的锥栗种子其实是白鹇喜爱的食物,一些游客随意捡走了,在附近觅食的白鹇可能就得转移。李慎岚则表示,城市建设正给昆虫生存带来一些挑战,他希望更多本地市民通过不同形式学习自然知识,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譬如他认识的一位家长,从前很害怕阳台的虫子,后来了解到这是蝴蝶的幼虫后,主动保护它们。他认为,只有大家都认识自然,才会亲近自然,爱护自然,才能把心中的绿色种子传播得更广。
      
    2020-06-17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华南植物园科学家破解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木材的精准鉴定难题
    众所周知,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是中国木材市场上价格最为昂贵的红木树种,而越南黄花梨则是与之极为相似的树种。科学家们在多年的黄檀属分类学研究以及对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进行居群采样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构建了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共37个居群样品以及16个近缘黄檀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了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的姐妹关系以及证明了产自海南的降香黄檀个体和产自越南的越南黄檀个体各自形成单系类群。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时间: 2020-05-20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李钢
       
      众所周知,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是中国木材市场上价格最为昂贵的红木树种,而越南黄花梨则是与之极为相似的树种。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可达5-10倍,但是,由于树种相似,精确鉴定却成为了一大难题。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了解到,该园科学家们利用分类学方法,经过研究后,找出了破解两大树种精准鉴定这一难题的方法。
      传统技术难以精准鉴定
      据介绍,降香黄檀又称海南黄花梨,最初由我园豆科植物分类学家陈德昭先生于1963年发表。该物种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同时也是中国木材市场上价格最昂贵的红木树种,野生种群仅见于海南岛,但近年来作为林业提质提效的重要举措获得大力推广,并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广泛栽培。
      降香黄檀与分布于越南和老挝一带的越南黄檀在花、果、叶等形态上较为相似,有学者主张将二者进行归并。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木材之材色、结构、密度以及内含物等特征也极为相似。
      因此,利用传统的木材鉴定技术难以对二者进行精准的鉴定,加之二者价格差异可达5-10倍,所以常有不法商贩利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越南黄檀冒充降香黄檀而盈利,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并严重扰乱红木市场的正常运行。
      鉴定难题本质上是个分类学问题
      华南植物园系统发育与繁殖生物学研究组硕士研究生覃明和导师李世晋、涂铁要、张奠湘等与合作者经过研究认为,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的鉴定难题本质上是一个分类学问题。
      科学家们在多年的黄檀属分类学研究以及对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进行居群采样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构建了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共37个居群样品以及16个近缘黄檀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了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的姐妹关系以及证明了产自海南的降香黄檀个体和产自越南的越南黄檀个体各自形成单系类群。
      研究团队基于26个质体基因组筛选了8个变异位点并设计了相应的扩增引物,在降香黄檀和越南黄檀之木材样品的实证检验中获得83.3%的扩增成功率,为降香黄檀与越南黄檀的精准鉴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据介绍,分类学研究中厘清物种间界限的工作有时并不起眼,但是在生产活动中有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是所谓“科学小问题,民生大问题”。该研究体现了分类学在实际的经济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已近期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分区一区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2020-06-17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乡土植物净水效果明显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在乡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在对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以乡土植物水龙、菱角等为研究对象,以水葫芦作为对照植物,研究其在养殖废水中的生长状况、适应性和营养盐去除潜力。试验发现,水龙和菱角这两种乡土植物在猪场养殖废水中生长旺盛,生物量净增长率分别为539.8%和385.9% 。水龙和菱角对于调节富营养化水体的pH值、提高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电导率具有一定的作用。该研究表明,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中国科学报》 ( 2020-05-08第4版综合).
      时间: 2020-05-08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在乡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近日相继发表于《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
      我国乡土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与景观文化本土性,其中不乏兼具观赏价值和水体修复潜力的种类,探索将乡土水生植物用于实践,以减少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有较大意义。
      研究人员在对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以乡土植物水龙、菱角等为研究对象,以水葫芦作为对照植物,研究其在养殖废水中的生长状况、适应性和营养盐去除潜力;并探讨了不同植物组合对受污染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去除能力。
      试验发现,水龙和菱角这两种乡土植物在猪场养殖废水中生长旺盛,生物量净增长率分别为539.8%和385.9%。水龙和菱角对于调节富营养化水体的pH值、提高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电导率具有一定的作用。水龙组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30%和95.90%,菱角组分别为83.73%和88.72%。其中试验植物的吸收作用在水体营养盐的去除中效果明显,水龙组对水体中TN和TP的吸收贡献率分别为40.6%和43.5%,菱角组分别为36.9%和34.5%。
      该研究表明,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作为水体修复工程的常用植物,水葫芦的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评估;槐叶萍和野荸荠组合可以有效地去除轻度受污染水体中的TN和TP,建议将此植物组合用于富营养化废水的植物修复中去。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ijerph17031103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6234663
      《中国科学报》 (2020-05-08 第4版 综合)
      
    2020-06-17
    查看详情
  • 【西江日报】他“全副武装”藏身鼎湖山,与野生动物为伴
    他,常年在野外工作,与野生动物为伴。他,为了摸清野生动物的“品行性格” ,曾直面危险,却收获累累硕果。他,连续7年守护和研究鼎湖山的野生动物。他就是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工程师范宗骥。据了解,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研究目的,范宗骥隔三差五就会走进鼎湖山深处,每次进山平均步行近10公里,多年来,他的足迹已经几乎遍布鼎湖山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 2013年以来,范宗骥累计监测到包括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及部分昆虫在内的鼎湖山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有47种为鼎湖山野生动物分布新记录,已发表学术论文8篇、专著一部。
      时间: 2020-05-02  来源: 《西江日报》  作者:岑永龙
      他,常年在野外工作,与野生动物为伴;他,为了摸清野生动物的“品行性格”,曾直面危险,却收获累累硕果;他,连续7年守护和研究鼎湖山的野生动物;他就是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工程师范宗骥。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工程师范宗骥。
      野外调查是范宗骥主要的工作。“我的日常工作就是上山观察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种群状况和生活习性等,分析它们的生存状况与影响因素,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提出保护与管理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为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提供理论支撑,这是鼎湖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一项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他介绍。
      背包是范宗骥的忠实“伙伴”。“上山准备得越充分,工作起来就越方便,红外相机、望远镜、GPS定位仪、标本挂签、内存卡、砍刀、枝剪、胸径尺、手套、雨伞等监测设备和野外工具都得带上,另外八宝粥、水壶等食品和饮用水更是刚需,还有一定要带上蚊怕水和风油精,这能减少与蚊虫的亲密接触”。范宗骥翻开背包说道。
      记者留意到一把独特的砍刀,原来这把砍刀陪伴他多年,一直以来“好帮手”。“它原本是一把镰刀,我从市场上把它买回来,让同事帮忙加工成现在这个样子。”范宗骥拿起它介绍到:“别看它其貌不扬,在野外的用处可大了,山林间灌草丛生,我们的工作又常常要穿山越林,这时,砍刀就能发挥作用了。”
      范宗骥的另一个“好帮手”是一把枝剪,和砍刀功能类似,枝剪能够帮助他应对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特别是能应付像华南省藤等容易划伤皮肤的带刺植物,同时还能帮助他收取实验样品。由于使用频繁,目前,这把“上了年纪”的枝剪已经退役,范宗骥换上了新的枝剪。
      野生动物监测工作也充满了很多未知和危险。一次野外调查中,他看到前方10米左右的山路上有条蛇正在“晒太阳”,于是他举起相机准备拍摄,然而蛇突然就在镜头中消失了。
      “但没想到的是,没过多长时间,那条蛇又突然就爬到离我两三米的地方,我迅速转过镜头对着它。因动作过大,蛇立刻竖起脖子向我示威。”范宗骥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况。“蛇注视着我,我吓得不敢动,仔细一看才发现那竟是一条眼镜王蛇,好在蛇几秒钟后转身爬走了。”每逢回想起这件事,范宗骥仍然感到后怕。
      “尽管上山很艰辛,但这项工作也是乐趣无穷,意义非凡。”范宗骥平静下来说道。“还有一次上山遇到了一个带小猪仔的野猪群,它们看到了我,但可能觉得我没有攻击性,便‘允许’我近距离的观察它们,自己若无其事的继续觅食,这是让我最欣喜的时刻,证明人与野生动物可以和谐相处。”
      春夏季的到来,鼎湖山上的很多动物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繁衍生息。带上工具和食品,范宗骥再次踏进了鼎湖山,这次,他准备选择人为干扰较小、适宜大中型哺乳动物觅食栖息的地点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据了解,根据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研究目的,范宗骥隔三差五就会走进鼎湖山深处,每次进山平均步行近10公里,多年来,他的足迹已经几乎遍布鼎湖山的每一个角落。
      据统计,2013年以来,范宗骥累计监测到包括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及部分昆虫在内的鼎湖山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有47种为鼎湖山野生动物分布新记录,已发表学术论文8篇、专著一部。
       
      
    2020-06-17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揭示全球尺度氮添加对植物光合性状影响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梁星云和博士生张统等在研究员叶清的指导下,揭示了氮添加对植物光合性状影响的全球格局。大气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全球变化因子,然而在全球尺度下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光合碳吸收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显著提高了植物叶片光合能力、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中国科学报》 ( 2020-04-20第4版综合).
      时间: 2020-04-20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第4版 综合  作者: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梁星云和博士生张统等在研究员叶清的指导下,揭示了氮添加对植物光合性状影响的全球格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大气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全球变化因子,然而在全球尺度下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光合碳吸收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构建了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光合碳吸收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全球尺度下氮添加对14个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显著提高了植物叶片光合能力、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此外,随着实验持续时间增长和施氮总量增加,叶片光合能力的响应显著变弱,植物蒸腾速率的响应显著增强。这表明大气氮沉降虽然促进了陆地植物光合碳吸收和水分消耗,但植物碳吸收的增益作用随时间推移变弱,而水分消耗的增益作用随氮沉降的持续而增强。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gcb.15071
      《中国科学报》 (2020-04-20 第4版 综合)
      
    2020-04-22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抗疫植物知多少 华南植物园举办专题植物展
    为提高公众对抗疫植物的认识,华南植物园近期特别推出《抗疫植物知多少》专题展览,展出了包括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药方植物,及化痰止咳与清肺植物、清热解毒植物、提高免疫力植物、香疗植物等五大类型植物,共计73科160多种。治疗方案中药用植物包括有黄芪、藿香、金银花、泽泻、细辛、贯众、佩兰、槟榔、芦苇、砂仁、麦冬、大青、板蓝(马蓝) 、淡竹叶、南丹参、桑、青蒿、虎杖、牡丹、玄参、竹叶、薏苡、桂枝等。许多芳香植物释放的芳香小分子,除具有作为调香原料应用外,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杀虫、抗氧化、促组织细胞再生等作用,如依兰、罗勒、紫苏、沉香、檀香、桂花、薰衣草、薄荷、桉叶、肉桂、丁香、山苍子、广藿香等。
      时间: 2020-04-02  来源: 《羊城晚报》 A10 多棱镜  作者: 周飞 许炳强等 
      板蓝(马蓝)不仅清热解毒,叶子还能用来染布
      海巴戟还有美容功效
      依兰花可治头痛、目赤痛风
      为提高公众对抗疫植物的认识,华南植物园近期特别推出《抗疫植物知多少》专题展览,展出了包括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药方植物,及化痰止咳与清肺植物、清热解毒植物、提高免疫力植物、香疗植物等五大类型植物,共计73科160多种。
      展期为4月1日-9月30日,展出地点在华南植物园药园。
      清热解毒植物
      它们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症或疮疡疔毒的治疗。常见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梅叶冬青、大青、火炭母、穿心莲、地胆草、桅子、同瓣草(马醉草)、狗肝菜等。
      其中梅叶冬青(岗梅根)为凉茶廿四味的原料之一。
      化痰止咳清肺植物
      主要有:枇杷、龙脷叶、土人参、木蝴蝶、蚌花、鸡蛋花、竹芋、天门冬、多花黄精、百部、大叶仙茅、苏铁、黄皮、金柑、粪箕笃、山蒟、古山龙、乌榄、假蒟、吉祥草等。
      新冠肺炎中医疗方植物
      目前新冠肺炎的中医预防处方,主要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
      治疗方案中药用植物包括有黄芪、藿香、金银花、泽泻、细辛、贯众、佩兰、槟榔、芦苇、砂仁、麦冬、大青、板蓝(马蓝)、淡竹叶、南丹参、桑、青蒿、虎杖、牡丹、玄参、竹叶、薏苡、桂枝等。
      能提高免疫力的植物
      很多植物均含有可协助刺激免疫系统的相关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如人参、百合、灵芝、巴戟天、海巴戟、何首乌、仙茅、空心泡、地稔、绞股蓝、牛大力、桑、铁皮石斛、甜叶菊、金丝桃、金毛狗等。
      其中海巴戟的果实,生物碱和多种维生素含量颇高,还有减肥和养颜美容的功效。
      香疗植物
      许多芳香植物释放的芳香小分子,除具有作为调香原料应用外,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杀虫、抗氧化、促组织细胞再生等作用,如依兰、罗勒、紫苏、沉香、檀香、桂花、薰衣草、薄荷、桉叶、肉桂、丁香、山苍子、广藿香等。
      
    2020-04-22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世界最大姜园在广州,带你到植物园看“大莪术”
    疏密有致生长在泥地上样子看起来极像荷花,其实这些“荷花”却不是花而是苞片,真实花儿隐藏其侧身浅绿色苞片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今天( 19日)在华南植物园姜园看到的这种植物叫做“大莪术” ,一种具有破血祛瘀、消积散结药用功能的姜科姜黄属植物。引人注目的是,华南植物园姜园是目前世界上种类最多,面积最大姜目植物种质保存基地。记者听到一个小故事,民间习俗中广东人对产妇“坐月子”会用姜煮甜醋猪蹄卤鸡蛋,而在早年就推崇西医的香港地区,过去的医生和护士经常会阻拦家属给产妇带姜醋,中西医学的理解经常出现矛盾。
      时间: 2020-04-19  来源: 《广州日报》
        
      疏密有致生长在泥地上样子看起来极像荷花,其实这些“荷花”却不是花而是苞片,真实花儿隐藏其侧身浅绿色苞片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今天(19日)在华南植物园姜园看到的这种植物叫做“大莪术”,一种具有破血祛瘀、消积散结药用功能的姜科姜黄属植物。引人注目的是,华南植物园姜园是目前世界上种类最多,面积最大姜目植物种质保存基地。
      春夏之交,姜园各种姜目植物次第花开,先是豆蔻、山姜吐芳,后有各色蝎尾蕉争艳。这些花儿或高擎枝头,或飘逸于枝叶间、又或贴地绽放,纷纷展示出一年中最美丽的姿态。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普旅游部工程师李碧秋说,姜园始建于1983年,2005年移至现址,占地面积约7.3公顷,至今保育展示有姜目8大科(旅人蕉科、芭蕉科、兰花蕉科、蝎尾蕉科、姜科、闭鞘姜科、竹芋科、美人蕉科)植物逾300多种,其中姜科就占有一半以上。姜科植物80%种类可供药用,60%可供观赏、食用、香料、染料等。
      据介绍,大莪术花期4-6月,穗状花序基生,能育苞片浅绿色,不育苞片紫红色。开花时可见到的艳丽红色部分其实并不是花,而是苞片。真正的花为黄色,包裹在浅绿色的能育苞片里面。其块茎可提炼莪术油。大莪术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破血祛瘀,消积散结功效,经常被中医用作跌打油的配方。大莪术花序苞片色彩绚丽,观赏价值极高,为高档切花材料。
      广州人爱姜花更爱姜
      花城百花,唯独有一种花是花店没有,而在菜市场、小巷拐角,甚至是人行天桥上,经常可以遇见有人在卖,这就是广州人特别喜爱的姜花。二十几块钱就买下一大扎,回家剥叶修剪插上花瓶,瞬间白蝴蝶状的姜花就飘得满屋清香。尽管白色的姜花不耐开,往往三四天就凋零,还是独得广州人喜爱。据了解,广州人最喜欢的这种形如白蝴蝶的姜花,学名叫做Hedychium coronarium,又叫蝴蝶花、姜兰花,姜科姜花属。
      有人发现,广州人喜欢姜,其最初的情感却还不是因为姜花,而是来自姜科另一种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姜的块状根就是食用的生姜。对“食在广州”而言,姜是更多的广州市民必不可少的调料和菜食,其使用远远比北方人的大葱大蒜更加普及。与其它省份不同,粤菜用姜分有好多种,广州很多菜市场里对子姜、老姜,以及沙姜、黄姜都有专属固定位置。沙姜不辣而带有浓烈香味,可作调料。广州人更加擅长用姜做成各式小吃,形成多种品牌的百年小吃,比如猪脚姜、姜撞奶(姜埋奶),早已成为茶楼的特色点心。而作为广州特产之一可供游客带走的糖姜,也有各种不同口味。
      记者听到一个小故事,民间习俗中广东人对产妇“坐月子”会用姜煮甜醋猪蹄卤鸡蛋,而在早年就推崇西医的香港地区,过去的医生和护士经常会阻拦家属给产妇带姜醋,中西医学的理解经常出现矛盾。
      
    2020-04-2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