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广州交通电台】华南植物园成立90周年 历经时代芳华
    视频链接: https : / / m . weibo . cn/status / 4447009660403873 ? wm = 3333 _ 2001 & from = timeline&sourcetype = weixin。
      时间: 2019-12-07  来源: 《广州交通电台》  作者: 杨嘉良  
       视频链接:https://m.weibo.cn/status/4447009660403873?wm=3333_2001&from=timeline&sourcetype=weixin
      
    2019-12-11
    查看详情
  • 【广州电视台】华南植物园成立90周年 历经时代芳华
    #新闻联播#近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国际研讨会。广州电视记者杨嘉良报道。
      时间: 2019-12-06  来源: 《广州电视台》 新闻联播  作者: 杨嘉良 
       #新闻联播#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举行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国际研讨会。经过90年的发展,华南植物园已经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广州电视记者杨嘉良报道。
             
       视频链接:https://m.weibo.cn/status/4447009660403873?wm=3333_2001&from=timeline&sourcetype=weixin
      
    2019-12-10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迎来建园90周年
    12月4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傅廷栋,国际植物园协会( IABG )主席Entwisle Timothy John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 BGCI )主席Blackmore Stephen等领导嘉宾。未来,华南植物园将立足华南,紧跟时代的脉络,瞄准科技前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开拓,继续向着国际知名植物园的目标迈进,用更多璀璨的成果,引领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时间: 2019-12-06  来源: 《广东科技报》 16版 高校院所  作者: 冯海波 周飞 
      各界人士共庆华南植物园建园90周年。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傅廷栋,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主席Entwisle Timothy John、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主席Blackmore Stephen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植物园系统、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代表,华南植物园的干部职工、历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等共300多人齐聚一堂,共庆华南植物园建园90周年。
      会上,IABG主席Entwisle Timothy John,BGCI主席Blackmore Stephen,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谢昌龙,中国植物园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陈进,洪德元院士、陈勇院士等先后致辞,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作了《薪火相传 再赋新篇》的讲话,从华南植物园的单位沿革、历史回顾、近年发展、未来展望4个方面,介绍了华南植物园9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十四五”规划的设想。
      据了解,从1929到2019,一代代华南植物园人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己任,践行中国科学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弘扬颇具鲜明特色的“绿叶情操、细根精神、木棉风采”的创新文化,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谱写了华南植物园与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共发展的壮丽篇章。
      自1954年隶属中国科学院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主要编写单位)、《广州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东植被》《中国景观植物》等专著433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3420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05次,研究成果于2000年和2006年两次荣获“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申请专利483件,授权260件;1988年以来获品种权/审定/国际登录的新品种143个,软件著作权2件。
      近10年以来,华南植物园承担科研任务的经费从2009年的6000多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亿多元,科研合同经费增长率为210%,科研到位经费增长率超过300%。2009—2018年,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9个,通过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仪器设备购置类专项重点建设实验条件平台22个;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项53个,较前一个10年增长71%;授权专利225项;获得植物新品种121个,实现国家林业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零的突破”。
      华南植物园由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科学研究园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3大区组成。其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之一。
      2018年以来,华南植物园实现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部分进入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药物创新研究院的“率先行动”计划总目标,跻身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华南植物园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同时还是风景优美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任海表示,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是华南植物园的奋斗目标,华南植物园人将为此不懈努力。未来,华南植物园将立足华南,紧跟时代的脉络,瞄准科技前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开拓,继续向着国际知名植物园的目标迈进,用更多璀璨的成果,引领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019-12-10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羊城派】华南植物园,今天90岁了!
    自1929年创办至今,华南植物园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未来的五年,华南植物园总体目标为在整体水平达国际同行、国内领跑,在关键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增加活植物收集与迁地保存数量,加强基于活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加强科普宣传。据介绍,在上世纪50-60年代,华南植物园致力于中国华南地区植物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 ,发现活化石银杉并命名,并于1959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站。实习生陈倩通讯员周飞。
      时间: 2019-12-04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李钢 陈倩 周飞
       自1929年创办至今,华南植物园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12月4日,华南植物园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举行。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未来的五年,华南植物园总体目标为在整体水平达国际同行、国内领跑,在关键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增加活植物收集与迁地保存数量,加强基于活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加强科普宣传,继续保持华南植物园在世界一流植物园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立足华南,致力于国家乃至全球同纬度地区的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利用5年左右时间,在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展成为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并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
       
      据介绍,在上世纪50-60年代,华南植物园致力于中国华南地区植物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发现活化石银杉并命名,并于1959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站。
      上世纪70年代,协作完成水稻“三系”配套,培育出我国第一批具有生产价值的杂交水稻并成为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级奖的主要单位之一;运用离体筛选技术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获得世界首例抗胡麻叶斑病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为解决我国杂交水稻不育系细胞质源单一化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90年来,华南植物园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同时还是风景优美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尤其是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之一。
      华南植物园的历史 
      1929年12月4日,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先生,在广州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该所次年更名为农林植物研究所。
      1954年该所改属中国科学院,并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下属的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学领域的“两所三园”之一。
       
      2018年以来,华南植物园实现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部分进入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药物创新研究院的“率先行动”计划总目标,跻身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
      文、图/羊城派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陈倩 通讯员 周飞
      
    2019-12-10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九秩华南植物园 带着风光再出发
    自1929年创办至今,华南植物园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4日,华南植物园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华南植物园举行。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未来五年,华南植物园目标是成为整体水平国内领跑者,并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据介绍,在上世纪50 — 60年代,华南植物园致力于中国华南地区植物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 ,发现活化石银杉并命名,并于1959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站。90年来,华南植物园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同时还是风景优美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时间: 2019-12-05  来源: 《羊城晚报》 A9 今日.广州  作者: 李钢 陈倩 周飞
      华南植物园温室全景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陈倩 通讯员 周飞
      自1929年创办至今,华南植物园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4日,华南植物园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华南植物园举行。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未来五年,华南植物园目标是成为整体水平国内领跑者,并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在关键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增加活植物收集与迁地保存数量,加强基于活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加强科普宣传。
      据介绍,在上世纪50—60年代,华南植物园致力于中国华南地区植物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发现活化石银杉并命名,并于1959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站;上世纪70年代,协作完成水稻“三系”配套,培育出我国第一批具有生产价值的杂交水稻,并成为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级奖的主要单位之一;运用离体筛选技术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获得世界首例抗胡麻叶斑病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为解决我国杂交水稻不育系细胞质源单一化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90年来,华南植物园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同时还是风景优美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2019-12-10
    查看详情
  • 【新华社-国际网】Xinhua Headlines: Chinese wisdom taking root in Amazon rainforest
    时间: 2019-12-04来源: 《新华网—国际网》作者: Yao Yuan , Ren Yaoting , Wang Pan , Jing Huaiqiao , Meng Yifei , Lu Hao。As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 a leading institute for plant and ec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a , marked its 90th anniversary on Wednesday , many praised its work with the Amazon in recent years .Aerial photo taken on Dec . 3 , 2019 shows a view of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in Guangzhou , south China ' s Guangdong Province . ( Xinhua/Deng Hua ).Video editor : Ma Ruxuan ).
      时间: 2019-12-04  来源: 《新华网—国际网》  作者: Yao Yuan,Ren Yaoting,Wang Pan,Jing Huaiqiao,Meng Yifei,Lu Hao 
      Little known is the fact that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participated in joint research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in the Amazon since 2008, contributing their wisdom to the world's largest tropical rainforest. 
      GUANGZHOU, Dec. 4 (Xinhua) -- For many ordinary Chinese, the Amazon rainforest represents the most pristine and perilous side of nature, conjuring the images of exotic pythons and piranhas. But for Chinese scientists, it is a new frontier of foreign cooperation.
      As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a leading institute for plant and ec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a, marked its 90th anniversary on Wednesday, many praised its work with the Amazon in recent years.
      The institute, which has been training scientists in Amazon countries since 2008, has shed light on China's evolution from a latecomer in botany research to a key contributor to biodiversity study in the Amazon Jungle.
       
      Aerial photo taken on Dec. 3, 2019 shows a view of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in Guangzhou,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Xinhua/Deng Hua) 
      BEARING FRUITS
      The rainforest in South America's Amazon basin is home to about one-tenth of the world's plant species. For centuries, The 550-million-hectare jungle has been a hotspot of global botany research.
      In 2006, Peru proposed to work with China on biodiversity.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rovince of Guangdong, was selected as the Chinese partner.
      "South China boasts a climate that is comparable to that in the Amazon, so we were indeed the right institute to take up the challenge," recalled Ren Hai, director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It is probably the first time Chinese botanists cast their vision abroad, Ren said, as China, a latecomer in this field, had mainly focused on its own plant resources prior to the 21st century.
      Two years later, the cooperation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China with a three-week training course for Peruvian researchers, followed by joint field research in the Amazon Jungle.
       
      Photo taken on Dec. 3, 2019 shows a view of the rainforest plants at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in Guangzhou,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Xinhua/Deng Hua) 
      Since then, the garden has signed cooperation agreements to train biodiversity professionals for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like Colombia, Ecuador and Bolivia.
      Yu Yan, deputy director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oreign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garden, said their training courses have been attended by over 100 young researchers from Amazon, African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 the past decade.
      In 2015, building on the findings of several joint research projects, a laboratory was established in Peru, co-founded by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and the Peruvi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n Marco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plants of high economic and agricultural value.
      Marinoli Rivas,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n Marcos, first studied at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six years ago. She had been expectant of the study after having read many botanical papers author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Marinoli Rivas,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n Marcos, does research in a laboratory at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in Guangzhou,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Dec. 3, 2019. (Xinhua/Deng Hua) 
      "Peru has its share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and the Andes, both rich in fauna and flora, so there is really a lot of work to do in my country," the professor said. "I believe the joint lab is bearing fruits and providing much support to Peruvian researchers."
      HIGHER EXPECTATIONS
      Chinese cooperation on Amazon's biodiversity research is thriving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laces higher expectations on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said Ge Xuejun, a professor with the joint lab.
      China is among the first signatories of the document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lso called the Biodiversity Treaty, created in 1992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use and equitable sharing of genetic resource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s 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long-term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s with limited funds may be conducive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Ge said.
       
      Ge Xuejun, a professor with the joint lab co-founded by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and the Peruvi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n Marcos, works in his office at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in Guangzhou,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Dec. 3, 2019. (Xinhua/Deng Hua) 
      Botanists attending Wednesday's ceremony recognized China's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biodiversity research with it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 fast-growing legion of young researchers, as well as its cooperation model that stresses mutual benefit and reciprocity.
      Ren on Wednesday highlighted global cooperation in the garden's next 10-year plan, including with its counterparts in South America and other global plant conservation institutes.
      The institute will also hold training courses every two years to share Chinese experience with plant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in Amazon countries and other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Reporting by Yao Yuan, Ren Yaoting, Wang Pan, Jing Huaiqiao, Meng Yifei, Lu Hao)
      (Video Reporters: Wang Pan, Wang Ruiping, Jing Huaiqiao, Meng Yifei; Video editor: Ma Ruxuan)
      
    2019-12-10
    查看详情
  • 【南方日报】华南植物园迎90岁生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90岁啦!12月4日,华南植物园举行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参加活动。南方+记者了解到,为庆祝建园90周年,华南植物园将送出一系列福利活动:丹青·草木·求索——植物科学画展。该画展是华南植物园联合中国科学院推出,展出来自15位植物科学画家的88幅精彩原创作品,回顾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绘画的发展历程,将植物科学画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创新展示给观众。讲座主题: 《丹青·草木·求索— —植物科学画展的传承与展望》介绍植物科学画的本意并追溯其起源、演化和发展历史。 时间: 2019-12-04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卞德龙 周飞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90岁啦!12月4日,华南植物园举行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参加活动。
      华南植物园由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科学研究园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组成。2018年以来,华南植物园实现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部分进入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药物创新研究院的“率先行动”计划总目标。
       
      90年来,华南植物园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同时还是风景优美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尤其是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之一。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未来华南植物园将立足华南,紧跟时代的脉络,瞄准科技前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开拓。
      南方+记者了解到,为庆祝建园90周年,华南植物园将送出一系列福利活动:
      1.丹青·草木·求索——植物科学画展 
      12月3日正式开幕,将持续至12月23日。该画展是华南植物园联合中国科学院推出,展出来自15位植物科学画家的88幅精彩原创作品,回顾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绘画的发展历程,将植物科学画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创新展示给观众。
       
      2.园庆特别系列“琪林科学讲坛”讲座 
      ①12月5日 14:30—16:00
      主讲人:许玲(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佛教植物)
      讲座主题:《神奇的佛教植物》讲述各种神奇的佛教植物以及它们在佛教中的用途与意义。
       
      ②12月7日 14:30—16:00
      主讲人:余峰(植物绘画工程师,1976年至今从事植物科学绘画)
      讲座主题:《丹青·草木·求索——植物科学画展的传承与展望》介绍植物科学画的本意并追溯其起源、演化和发展历史。
      讲座地点:华南植物园中心大草坪办公室一楼课室
      (讲座免费,无需报名,直接现场参加,坐满即止)
      【记者】卞德龙
      【通讯员】周飞
      
    2019-12-10
    查看详情
  • 【南方都市报】华南植物园拟用5年跻身世界一流!
    南都讯记者刘军实习生任晓粵通讯员周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于12月4日召开“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已基本建成世界有影响力的植物园,并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方面介绍,自1954年隶属中国科学院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被》 (主要编写单位) 、 《广州植物志》 《广东植物志》 《广东植被》 《中国景观植物》等专著433部(卷、册) 。任海表示,今天的华南植物园将继续瞄准科技前沿,向着国际知名植物园的目标迈进,用更多璀璨的成果,引领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时间: 2019-12-0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刘军 任晓粤 周飞
      南都讯 记者 刘军 实习生 任晓粵 通讯员 周飞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于12月4日召开“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已基本建成世界有影响力的植物园,并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植物园。
      有世界影响力的植物园 
      据介绍,华南植物园由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科学研究园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3大区组成。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位于广州,占地4237亩,建有现代化的展览温室群、科普信息中心、“羊城八景”之一的龙洞琪林,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17560个分类群。
       
      华南植物园。通讯员供图
      华南植物园方面介绍,自1954年隶属中国科学院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主要编写单位)、《广州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东植被》《中国景观植物》等专著433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3420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05次,研究成果于2000年和2006年两次荣获“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申请专利483件,授权260件;1988年以来获品种权/审定/国际登录的新品种143个,软件著作权2件。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在陈焕镛、张肇骞、陈封怀、郭俊彦等老一辈科学家及历代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华南植物园已在全球3500多个植物园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任海说,今天的华南植物园立足华南,致力于中国乃至全球同纬度地区的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已在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并基本建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植物园。
      国际合作呈跨越发展态势 
      据介绍,华南植物园是我国最早开展科普教育的机构之一,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在科学普及上荣获10多项国家级与省市级荣誉。近几年每年入园参观游客数约2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30多万人次。
      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张福生表示,华南植物园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同时还是风景优美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当前,华南植物园在中国履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秘书处均设在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还是BGCI的高级会员。”
      华南植物园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通讯员供图
      任海表示,近年来,华南植物园的国际合作亦呈现跨越发展态势,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同领域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华南植物园与南美八国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分别与秘鲁、哥伦比亚等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秘鲁圣马可斯大学分子系统与进化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中国科学院南美生物学中心。
      用5年努力跻身世界一流 
      “我们计划用5年左右,在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展成高水平研究机构,并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任海说,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围绕大湾区画一个圆,那么广州南沙恰好处在圆心上。
      华南植物园还是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机构。通讯员供图
      今年9月,广州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在广州南沙启动建设。届时,包括华南植物园在内的中国科学院在广州的科研院所都将集聚到此。
      任海表示,今天的华南植物园将继续瞄准科技前沿,向着国际知名植物园的目标迈进,用更多璀璨的成果,引领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019-12-10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华南植物园90岁啦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丹彤通讯员周飞摄影报道)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昨日举行“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 ,纪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90岁华诞。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广州更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广州外销画中为国外植物学家、园艺学家的研究而绘制的植物画,那是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画的雏形。随着20世纪初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展,江苏宜兴的冯澄如先生创建了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画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植物学画家,他们薪火相传为中国植物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间: 2019-12-05  来源: 《广州日报》 14版 身边纸  作者: 黄丹彤 周飞 
      华南植物园温室全景
      金花茶。作者:余峰
      杜鹃红山茶。1986年在广东信宜发现。作者:余峰
      花叶假连翘。作者:余志满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黄丹彤 通讯员 周飞 摄影报道)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昨日举行“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纪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90岁华诞。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陈焕镛、张肇骞、陈封怀、郭俊彦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创业,以及历代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华南植物园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已在全球3500多个植物园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历经90年的开拓发展,如今华南植物园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同时还成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
      据介绍,1929年12月4日,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在广州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该所次年更名为农林植物研究所。自1954年隶属中国科学院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主要编写单位)、《广州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东植被》《中国景观植物》等专著433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3420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05次。近10年以来,华南植物园承担科研任务的经费从2009年的6000多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亿多元。
      目前,华南植物园由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科学研究园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3大区组成。
      “90岁”特别活动:《丹青·草木·求索——植物科学画展》
      为纪念华南植物园90华诞,《丹青·草木·求索——植物科学画展》昨日起在华南植物园2-3号馆开展,这是一个植物科学画展,绘画者来自华南植物园的15位植物科学画家。88幅原作作品聚集一堂,这是一次对70年植物绘画历史的全面展示。画展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办。展期至12月23日。
      华南植物园73岁的退休画师余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植物科学画是用绘画形式去描绘和表述植物科学的一种艺术门类。植物绘图由来已久,从最初作为本草的图注、植物种类的识别到近现代的植物分类鉴定,历经千百年的演化变迁,至现代已发展成为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广州更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广州外销画中为国外植物学家、园艺学家的研究而绘制的植物画,那是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画的雏形。随着20世纪初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展,江苏宜兴的冯澄如先生创建了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画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植物学画家,他们薪火相传为中国植物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9-12-10
    查看详情
  • 【信息时报】华南植物园90岁啦!
    “丹青·草木·求索— —植物科学画展”在华南植物园展出。据悉,华南植物园由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科学研究园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3大区组成。2018年以来,华南植物园实现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部分进入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药物创新研究院的“率先行动”计划总目标,跻身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 。自1954年隶属中国科学院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被》 (主要编写单位) 、 《广州植物志》 《广东植物志》 《广东植被》 《中国景观植物》等专著433部(卷、册) 。
      时间: 2019-12-05  来源: 《信息时报》 A11  作者: 成小珍 周飞
      “丹青·草木·求索——植物科学画展”在华南植物园展出。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周飞)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召开“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植物园、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友好单位代表和同行共300余人齐聚一堂,共贺华南植物园90周年诞辰。
      2002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各出资1亿元人民币共建华南植物园,开启了院地共建大型科研机构的先河。据悉,华南植物园由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科学研究园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3大区组成。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位于广州,占地4237亩,建有现代化的展览温室群、科普信息中心,以及木兰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17560个分类群。该园曾荣获“全国科普活动日先进单位”“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1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我们计划用5年左右,在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展成高水平研究机构,并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介绍,今年9月,广州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在广州南沙启动建设。
      华南植物园“大事记” 
      1929年12月4日,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在广州创建了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这是华南植物园前身,该所次年更名为农林植物研究所。
      1954年,农林植物研究所改属中国科学院,并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下属的华南植物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学领域的“两所三园”之一。
      2018年以来,华南植物园实现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部分进入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药物创新研究院的“率先行动”计划总目标,跻身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
      自1954年隶属中国科学院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主要编写单位)、《广州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东植被》《中国景观植物》等专著433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3420篇。
      
    2019-12-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