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发现稀有寄生蜂新种
,该园联合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学者,发现了稀有寄生蜂新种。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膜翅目研究杂志》 。其中,巨点寄螯细蜂的标本采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云开山。已有研究表明,寄螯细蜂比较喜欢温暖地区的高海拔林地和较寒冷地区的低海拔林地。螯蜂是农林业重要害虫叶蝉的天敌,而寄螯细蜂是螯蜂的重寄生蜂,会降低螯蜂控制叶蝉的效果。了解寄螯细蜂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范围,可以帮助人们研究如何降低寄螯细蜂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还表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包含较稳定的各营养级的物种,寄螯细蜂也可作为环境指示物种来评估生态系统健康与否。《中国科学报》 ( 2021-05-19第4版综合).
-
【中国科学报】木莲属新品种“嫣粉”通过审查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申请的木莲属新品种“嫣粉”,于近日通过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现场审查。专家组在华南植物园木兰园实地考察了新品种,并听取了新品种培育的详细报告,认真比较了“嫣粉”与对照品种的株型、茎、叶和花等形态特征,一致认为“嫣粉”与对照品种的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出一致性和稳定性,确认“嫣粉”新品种成立。《中国科学报》 ( 2021-05-06第4版综合).
-
【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鲁显楷和研究员莫江明,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Peter M . Vitousek等人,发现长期氮沉降可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并提出了土壤碳吸存假说。研究人员在鼎湖山“富氮”南亚热带成熟林进行了11年的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发现氮输入增加了土壤碳库,氮沉降使土壤碳吸存率提升至约9公斤碳每公斤氮,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相当。为了进一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研究人员提出了土壤碳吸存假说。该假说认为,氮沉降促进土壤碳吸存的现象在全球尺度上普遍存在,但是“氮限制”和“富氮”生态系统的表现机制不同。《中国科学报》 ( 2021-04-27第1版要闻).
-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长期氮添加降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莫其锋在研究员王法明的指导下,在热带森林植物叶片矿质养分对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热带次生林氮磷添加的野外试验平台,探究长期氮磷施肥对土壤可交换性离子和5种林下物种叶片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的氮添加降低了叶片中一些矿质元素的含量,但并没有观测到这些物种形成任何的适应机制(比如,通过提高蒸腾作用获取更多可移动的矿质养分)来维持高氮输入下植物叶片的矿质养分含量。研究人员认为,叶片矿质元素对氮磷添加的响应更为复杂,长期氮添加降低矿质元素含量可能会影响热带森林林下物种关键的生理过程,最终将降低这些物种在高氮沉降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存活度。
-
【羊城晚报】潮人新知|竹子分类为啥难?
“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 … ”当年这首《熊猫咪咪》的童谣,唱的就是竹子开花后会大面积死亡,可能导致大熊猫缺粮的故事。你可能不知道,竹子开花这件事,也是令竹类分属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竹类标本的采集要求比较高,需采集地下茎、秆箨、分枝、茎干、枝叶等,采集过程也相对麻烦,以致大多数采集和考察人员都很少去采集竹类标本,即便是研究竹类的人员也极少采集复份标本,导致馆藏的竹类标本通常较少。进一步研究,仍有待时日。
-
【中国科学报】《中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资源》出版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瑞江主编的《中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资源》一书,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对我国热带海岸带耐盐植物进行系统、完整、科学描述与展示的首部著作,可为鉴定海岸带植物物种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我国开展热带地区滨海盐土农业、海岸城市园林绿化以及海岸带生态治理和修复等提供科学指导。
-
【中国科学报】揭示我国森林水分和大气氮利用变化格局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博士生汤松波在研究员旷远文的指导下,联合国内多个团队,在我国森林水分利用效率( WUE )和大气氮可利用性( NA )经纬向变化格局及其调控因子研究上取得进展。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我国纬度梯度( 22 ° ~ 43 ° N )和经度梯度( 93 ° ~ 121 ° E )上森林优势物种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结合环境因子,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WUE和NA的空间变化格局,确定了该空间变化格局的主控环境因子。年降水、太阳辐射、叶片氮和土壤钾含量是驱动植物NA经度变化的主要因子,而年降水、降水季节性、叶片氮含量和土壤钾含量则调控着植物NA的纬度变化趋势。《中国科学报》 ( 2021-04-06第4版综合).
-
【学习强国】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调研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深入植物研究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体现在广东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中。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省领导张硕辅、张福海、叶贞琴参加调研。
-
【南方杂志】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调研
近日,省委书记李希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增城区,深入植物研究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进行调研。李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四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省领导张硕辅、张福海、叶贞琴参加调研。
-
【中国科学报】植物展叶和开花对气候变暖响应不同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马倩倩在研究员黄建国指导下,利用物候观测历史数据,分析了常见温带树种春季展叶和开花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而揭示了冬季春化作用、春季积温和光周期等环境因子对上述两个物候期的影响机制。展叶和开花分别代表一年中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开始,是最重要的两个植物春季物候期。无论是先花后叶还是先叶后花物种,前一个物候期均比后一个物候期的提前幅度大,由此导致两个物候期的时间间隔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升温减弱春化作用,进而导致物候发生所需的积温增加。相较于前一个物候期,后一个物候期发生所需的积温增幅更大,从而减缓了其提前的速率。《中国科学报》 ( 2021-02-18第4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