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中国科学院
邮箱登录
En
首页
园况介绍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园长及任职时间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含主持工作)及任职时间
党委
纪委
工会职代会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左侧
历史沿革右侧
机构设置
中心与平台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共建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国重点实验室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标本馆
野外台站
公共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技成果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新品种
软件著作权
标准
新属新种
成果转化
合作项目
院地合作
人才队伍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青促会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招聘
研究生教育
概况
简介
教育动态
导师介绍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培养管理
下载中心
规章制度
科教协同
大学生夏令营
科创计划
留学生
毕业就业
就业信息
相关通知
国际合作
交流动态
BGCI中国办公室
IABG秘书处
游客服务
门票信息
交通指引
导览地图
餐饮娱乐
景点欣赏
文创产品
党建文化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文化活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文库
形象标识
基地建设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首页
园况介绍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园长及任职时间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含主持工作)及任职时间
党委
纪委
工会职代会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左侧
历史沿革右侧
机构设置
中心与平台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共建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国重点实验室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标本馆
野外台站
公共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技成果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新品种
软件著作权
标准
新属新种
成果转化
合作项目
院地合作
人才队伍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青促会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招聘
研究生教育
概况
简介
教育动态
导师介绍
硕士生导师
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博士生导师
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培养管理
下载中心
规章制度
科教协同
大学生夏令营
科创计划
留学生
毕业就业
就业信息
相关通知
国际合作
交流动态
BGCI中国办公室
IABG秘书处
游客服务
门票信息
交通指引
导览地图
餐饮娱乐
景点欣赏
文创产品
党建文化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文化活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文库
形象标识
基地建设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扫描
>
图文报道
媒体扫描
图文报道
视频报道
图文报道
【南方日报】“植”得一看!探秘“中国南方绿宝石”
这是一颗位于中国南方的“绿宝石” 。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格局。根据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建成4个世界一流专类园4个国内一流专类园,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从“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 ,不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从物种、遗传和生态环境等维度的保护和植物多样性的彰显。我们生根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随万物的萌生、繁茂而成长。
时间: 2022-07-25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钟晓宇、梁钜聪等
这是一颗位于中国南方的“绿宝石”。
有人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可“一日看世界,一眼观四季”。这里,遵循“师法自然”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建立了世界级园林旅游景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
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花城广州正式揭牌。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格局。
盛夏时节,莲花盛放。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有一种特殊的莲花,典型的热带水生植物的代表——王莲。
“你看这个叶片非常大,有王者风范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吴兴介绍,王莲莲叶可安全承载达40公斤的物体。
这样的神奇生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只是冰山一角。从高空俯瞰花城,四朵巨大的“木棉花”静谧地盛开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热带雨林室、沙漠植物室、高山植物室、奇异植物室与室外稀树草原景观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温室群收集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山到沙漠的世界各地植物,展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与精彩、奇特与神秘。”吴兴说,热带雨林温室是整个温室群中最大的一个,雨林温室主要展示的就是热带雨林的一些特有的植物现象以及热带雨林里面的一些特色、珍稀的植物。
吴兴还介绍了热带雨林中一些特有的植物现象,“这是雨林的一种特有现象叫绞杀现象。一棵小小的树苗,在树干上发芽之后,它会迅速地把根系发展起来,把原来的树包裹起来,这就是适者生存、植物竞争现象典型的体现。”
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大开眼界,还能收获生物知识。作为全国最早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1959年9月底首次对公众开放,由此开启了科学普及工作,也一直将科学普及作为植物园的重要使命。
华南国家植物园展示区占地333公顷,拥有木兰园、姜园、棕榈园、兰园、药园、温室群景区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各类植物1.7万多种(含种下分类单元)。优美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成为广州市重要的观鸟观蝶观虫胜地。也成为公众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
山青水绿,地美天蓝,华南国家植物园正成为无数生物的乐土。而它,也一直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种植物叫虎颜花,属于极小种群植物。我们华南国家植物园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成功繁殖苗木,再把植株移种到它原来的野生环境。这就叫珍稀濒危植物回归保护。”吴兴介绍道。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一株开着娇嫩绿色花朵的兜兰,十分引人注目。它名为“中科COP15”兜兰,据了解,是为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在昆明召开而于2021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登录的新品种,被定为COP15大会的主题花。
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挖,兜兰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经过团队的努力,华南国家植物园收齐了国产兜兰属植物27种和国外大部分原生种,总数达到79种(占全球72%),建立了兜兰种质资源圃,是世界上收集兜兰种质资源种类最多的单位之一。
这些只是华南国家植物园保护珍稀物种的缩影。遏制环境恶化、留存物种多样性,华南国家植物园使命在肩。目前,迁地保育活植物17168种(含种下单元),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
根据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建成4个世界一流专类园4个国内一流专类园,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95%种类得到迁地保育。
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
在亲水平台上眺望园区,一边是四季碧绿的棕榈植物,椰风葵林一片热带风情,另一边是四季分明的落羽杉、水松。
“这个景点的特色是建筑和植物景观的融合。我们面前的景观是温带景观和热带景观,和谐地体现了两种景观对比。”1986年,“龙洞琪林”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在吴兴看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非“龙洞琪林”莫属。
龙洞琪林由棕榈园和孑遗植物区两个半岛以及中间的湖组成。在棕榈半岛上种植着来自热带地区的棕榈科常绿植物,它们四季常绿且不落叶。而在孑遗植物区的落羽杉和水松,则呈现非常明显的四季变化。
精彩纷呈的生物多样性里,孑遗植物是特殊的存在。它们见证了地球的演变历程,是了解生命过程的“活化石”。华南国家植物园不断加强对孑遗植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它们的价值,目前已保存了全球范围内20多种孑遗植物。
落羽杉也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经过地壳运动和冰川期以后幸存下来,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其生长节奏缓慢,活到千岁以上也没有问题,是植物界名副其实的寿星之一。“要欣赏落羽杉,到龙洞琪林是最合适的。”吴兴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万物有灵且美。从“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不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从物种、遗传和生态环境等维度的保护和植物多样性的彰显。我们生根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随万物的萌生、繁茂而成长。
2022-09-09
查看详情
【人民日报】高质量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南非的国家植物园已形成体系,建成基尔斯滕博施国家植物园、卡鲁沙漠国家植物园、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园等11座国家植物园,每个植物园各具特色,在保存和研究南非丰富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发挥重要作用。以迁地保护功能为主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与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承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时间: 2022-07-31 来源: 《人民日报》 第7版 国际 作者: 贺然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从国家层面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具体行动。国家植物园是集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游览休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既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全球目前有3000余座植物园,40余个国家设有国家植物园,主要发达国家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大多设有国家植物园,其中不乏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历史悠久者。例如,美国国家植物园位于华盛顿国会山下,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是全世界植物园的翘楚和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植物分类学和系统演化、植物引种栽培利用等领域世界领先。南非的国家植物园已形成体系,建成基尔斯滕博施国家植物园、卡鲁沙漠国家植物园、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园等11座国家植物园,每个植物园各具特色,在保存和研究南非丰富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高质量推进我国国家植物园建设,使其成为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金色名片”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果的“金字招牌”?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精雕细琢。国家植物园现有较好基础,在未来建设中要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和发展建设,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科学规划引领空间布局和整体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
对标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我国国家植物园可以在建设中完善露地植物收集展示区,拓展温室植物收集展示区,提升馆藏平台建设水平和馆藏容量,并充实研究平台空间。在紧密结合核心功能基础上,国家植物园建设需要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保护空间。具体来说,可通过对植物类群的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升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水平,在活植物和标本收集、科研科普水平上达到世界领先。
在国家植物园的园区建设和文化内涵挖掘上,可通过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体现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助力国家植物园实现智慧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接轨国际标准,国家植物园将努力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氛围。
我国现有约200家植物园,为实现植物迁地保护的稳定性和全国植物园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正加快编制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规划,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带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稳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全覆盖。以迁地保护功能为主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与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承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2022-08-03
查看详情
【中国青年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 迁地保育95%华南珍稀濒危植物
今天,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透露,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统筹优化科研区、专类展示区和技术推广平台,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两万种以上。据悉,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自然教育馆、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同时,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国际一流的专类园及特色植物展示片区,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国情的国家植物园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条件,努力建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国家植物园。
时间: 2022-07-1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客户端 作者: 林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7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今天,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核心功能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华南国家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1929年,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历经93年建设,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已成为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游客日常休闲与科普研学的热门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超百万人次。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透露,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统筹优化科研区、专类展示区和技术推广平台,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两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的95%得到迁地保育。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说,广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为新契机,将在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普与自然教育的高水平平台。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建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拥有3个研究中心、1座植物标本馆、2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和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有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ANSO植物园专题联盟(B组)、世界木兰中心、广东省植物学会、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等诸多机构。
据悉,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自然教育馆、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同时,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国际一流的专类园及特色植物展示片区,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国情的国家植物园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条件,努力建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国家植物园。
2022-08-03
查看详情
【央广网】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迎来新机遇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央视网消息:华南国家植物园11日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中国已设立并揭牌运行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华南国家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现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包括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研究员王瑛:未来,我们要把现有的开放区域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没有开放的区域开发出来,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参观游览,建设成湾区的以及国际一流的科普教育营地,这个营地将主要服务于中小学生、亲子家庭、中老年游客。
时间: 2022-07-13 来源: 《央广网》
央视网消息:华南国家植物园11日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中国已设立并揭牌运行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仿佛来到一个巨大而特色鲜明的岭南园林,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植物、从奇花异果到沙漠植物景观,诠释着独属于植物世界的神秘与梦幻。
总台记者 罗平章:我们现在来到的区域是一个巨大的植物景观温室群,在这里可以一次性穿越沙漠、高山和丛林,有很多奇花异草,别说见,我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华南国家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现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包括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
目前,中国正建设“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级“就地保护”体系,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以期实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覆盖。其中“迁地保护”是指将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等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相当于对保护区以外的物种做了“备份”,上了一道“保险”。
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 任海:我们希望未来把植物的种类从17000多(品种)提升到2万种,为大湾区的科创中心的建设,大湾区的绿色生活、绿色发展,进行一些经济植物的开发和保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徐大平: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能满足于保护物种,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到基因型(保护)的水平,为我们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利用作出新的贡献。
分析指出,目前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有100余个国家植物园,代表着国家科学研究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从“植物园”到“国家植物园”,两字之差的背后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对于普通游客而言,今后前往华南国家植物园参观游玩也可以更好领略“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的岭南园林。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 研究员 王瑛:未来,我们要把现有的开放区域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没有开放的区域开发出来,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参观游览,建设成湾区的以及国际一流的科普教育营地,这个营地将主要服务于中小学生、亲子家庭、中老年游客。
2022-08-03
查看详情
【经济日报】第二座国家植物园花落广州
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座国家植物园。至此,我国分别在一北、一南率先设立并揭牌运行2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对标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标准,基于科学内涵、生态引领、文化传承理念,完善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布局,突出功能完整性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覆盖广泛性,切实保障国家植物园功能需要。除了承担文旅方面的功能,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还会建有高水平专类园,将建成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基地、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等。
时间: 2022-07-17 来源: 《经济日报》 第7版 生态 作者: 庞彩霞
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座国家植物园。至此,我国分别在一北、一南率先设立并揭牌运行2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共有植物园接近200个,目前仅有北京、广州两座城市的植物园跻身“国家队”。全国第二座国家植物园,为何选择广州?
广州,素有“花城”之称,是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广州,四季鲜花飞扬,品种繁多。同时,作为广东省首个获批的国家森林城市,广州现有林地面积428万亩,森林覆盖率41.6%,森林蓄积量1955万立方米。更重要的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也在广州。建于1956年的华南植物园,是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素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美称。这里不仅是能观赏到各种神奇植物的乐园,还是承载着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的宝藏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升级为国家植物园后会有何变化?“不久后,大家能够看到更美的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未来植物园将以热带和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和特有植物为对象,迁地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含华南濒危植物的95%,有6000种经济植物),科学研究继续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人数达300万人次,大规模开发2种经济植物,综合实力进入世界植物园前列。
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资源开发和利用、公众游憩。根据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华南植物园科研区、展示区及周边市政设施纳入规划范围,核心功能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对标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标准,基于科学内涵、生态引领、文化传承理念,完善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布局,突出功能完整性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覆盖广泛性,切实保障国家植物园功能需要。
做好濒危植物保护
7月4日,记者在华南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的育苗大棚看到,一盆盆矮小的植物开着娇嫩的小白花,长势喜人,它的名字叫怀集报春苣苔。目前该物种野外个体数仅存几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对36种濒危植物进行野外回归,这其中就包括怀集报春苣苔。”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宁祖林说,怀集报春苣苔是我国苦苣苔科最为稀有的物种之一,仅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一处喀斯特洞穴处发现,2012年首次被发现时仅约200株。近几年,科研人员发现怀集报春苣苔个体数急剧下降,为了加强保护,华南植物园加强野外种群调查和引种收集,如今华南植物园已经实现人工繁育并建立起迁地保育技术体系,可在较短时间内繁育出大量优质种苗。
迁地保护并不是简单地把植物挖过来栽在植物园里,而是指通过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如植物园、树木园等)予以保护,也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组织、器官等。
怀集报春苣苔只是华南植物园保护珍稀物种的一个缩影。麻栗坡兜兰、聚石斛、海南黄花梨……众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得到保育。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成功实现了杜鹃红山茶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任海表示,未来华南植物园将会参与全球和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现植物保育2万种以上目标,跻身世界前列,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物种95%的种类得到有效迁地保育,为绿色发展提供源头植物资源。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植物17168种(含种下单元),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
“未来在建设更高层次的植物园平台上,可以把优异的种质保护起来,建立种子基地和基因库,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徐大平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年内华南国家植物园将有机会推出2种改良后的经济植物——鲜果枸杞与三叶木通。
攻克“卡脖子”难题
跨越橡胶栽培技术“禁区”、选育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组培“香蕉试管苗”……不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作物都与华南植物园历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关。
在世界植物园发展史中,经济作物曾经一度成为主导,许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植物,最早的引种和科学研究都是在植物园完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这一战略物资被列入禁运名单。我国热带、亚热带大部分处于北纬18度以北,属于国际惯常认为不宜种植橡胶地区(北纬17度以北不宜种植橡胶)。为发展国民经济、突破封锁,党中央提出要尽快尽早发展我国的橡胶事业。“橡胶北移”科技攻关项目应时而生。
据记载,1951年起,华南植物园就开始了对橡胶树的研究考察、采种育苗工作,1960年,老一辈科研人员郭俊彦、林植芳、刘鸿先、唐友林、梁志贤等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三叶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为热带经济作物三叶橡胶树的北移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过国际公认的在该技术传统领域的“禁区”,我国首次证实了橡胶可在纬度稍高的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生长,创造了世界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作为此项科技攻关任务的参与单位之一,“橡胶树在北纬18度到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得了1982年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荣誉。至1990年底,全国橡胶栽培面积达901万亩,在全世界41个种植橡胶国家中,产量名列第五位。
同时,华南植物园还成功选育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品种中第一个米质属特二级的杂交稻品种——博优210。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小川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华南植物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李小川指出,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在的广东地区,在林木种苗绿化产业方面,其推广和利用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在花卉产业方面,广东以5%的种植地占全国13%的产值,成绩也相当显著。而作为广州本身而言,在植物保育、植物创新和植物种类的新技术领域,都处于全省的领先位置,这对于城市不同产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有利于南药企业和乡村企业的物种开发利用。
承担科普教育使命
盛夏时节,正是莲花盛放的时候,记者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看到了一种特殊的莲花。池中央,大大的叶片铺在水面,边缘卷起,像一个个翠绿色的大圆盆浮在水面,这就是拥有世界上最大圆叶的植物——王莲。更令人称奇的是,王莲莲叶可安全承载体重达70公斤的成人。
而这样的神奇生物,在植物园只是冰山一角。茂密的参天大树、静谧的小桥流水、奇异的热带雨林……记者在展示区看到,这里既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的岭南园林风格,又有以龙洞琪林为代表的自然园林基本格局,还有以温室群景区为代表的现代栖息地造园风格。在植物园逛一圈下来,人们不仅大开眼界,还能收获一些生物知识。
作为全国最早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华南植物园自1959年9月底首次对公众开放,由此开启了科学普及工作,也一直将科学普及作为植物园的重要使命。
在广州市民和不少游客心里,华南植物园已经是广州一个充满特色、独一无二的“地标”。广州市民朱晓桦说:“平时放假就很喜欢带小孩来植物园亲近一下自然,这里有很多平常看不到的神奇植物,比如今天看到的王莲和兜兰,当然很期待看到华南植物园升级为国家植物园后的变化。”
华南植物园展示区占地333公顷,拥有木兰园、姜园、棕榈园、兰园、药园、温室群景区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各类植物1.7万多种(含种下分类单元)。优美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成为广州市重要的观鸟观蝶观虫胜地。全年可观察到的野生鸟类达130多种,蝴蝶110多种,也是广州市区内少数夏夜赏萤火虫的绝佳场所。每年游客量达110多万人次,其中青少年20多万人次,成为公众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
“作为4A级景区,华南植物园占地接近4300亩,还有部分地区并没有开放。未来,园区内已开放的区域将建设得更加美丽,没有开放的区域也将开发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游览。”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说,去年华南植物园游客达到165万人次,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目标客群不仅是广州本地的游客,还有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
华南国家植物园将通过改造科普场馆及标识系统,使年游客数上升至300万人次以上。除了承担文旅方面的功能,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还会建有高水平专类园,将建成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基地、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等。
2022-08-03
查看详情
【南方】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之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将有利于全省全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极大提升植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注入强大动力。原来的公众科普都是“我说你听” ,接下来将向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转变,加快建设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基地,并推动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助力探索“大城名园”的广州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模式。
时间: 2022-07-25 来源: 《南方》杂志 作者: 刘艳辉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之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将有利于全省全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极大提升植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注入强大动力。
对于这位广东老百姓身边的“老朋友”来说,怎样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如何讲好美丽广东故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近日接受《南方》杂志记者专访。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南方》杂志: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如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均已亮相,有何重要意义?
任海: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迁地保护国家植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实施国际植物园标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整合保护机构,能代表国家科学研究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国家植物园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发掘利用和科学传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促进全球和国家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上,为全球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命运共同体、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等,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植物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功能可为此提供源头植物资源和知识资源,并生动展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这是体现大国使命与责任担当的重要平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就与沿途国家携手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已与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非洲国家的植物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建设国家植物园,有助于推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行动计划和履行国际公约,助力达成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愿景目标。
这是形成迁地保护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级就地保护体系的建设和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实现了我国约80%的野生植物物种就地保护。同时在植物园和种质资源库中,迁地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约占60%。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可与就地保护体系互补,有效实现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国家植物园不仅有助于提升植物学科研水平、自然教育水平,更可满足人民对优美游憩环境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幸福感。
《南方》杂志:华南植物园一直是广东引以为傲的名片,能够成为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有哪些独特优势?
任海:首先,广州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超大城市中少见的兼备山、水、城、田、湖、海等多种景观的城市,而且常年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水热同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州还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核心分布区,特有的丰富植物资源为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屏障。
其次,这与植物园的综合实力是分不开的。在物种保护上,我们已经保护了1.7万多种植物(含种下分类单元),居于世界前列;在科研水平上,去年发表SCI论文504篇,数量全球第一,高质量论文占比接近60%;在学科建设上,我们的植物学、生态学,还有农学(园艺)都是全球前1%机构;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原来只能在海南岛种植的橡胶树,由华南植物园参与解决冷害问题后,推广到广州和东莞。
再次,植物园特别注重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是国家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游客量达165万人次,是公众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
同时,植物园高度注重国际化,跟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标本馆建立了标本交换关系,并且与全球多个植物园进行种质交换,国际植物园协会秘书处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办公室均设在这里。
一直以来,植物园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们还将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明确五大建设任务
《南方》杂志:作为国家植物园,要担负起哪些新职责新使命?
任海: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资源开发和利用、公众游憩,要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打造成为植物研究领域的科学高地,具有广泛影响力、强大吸引力的美丽园林,国际交流合作的展示窗口。简而言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目标有两个,即建成世界一流的植物园和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接下来,一方面要参与编制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牵头建立“一带一路”植物园联盟,在国际植物园圈内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4个国际公约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要牵头《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编研计划,建立中国植物园信息管理平台,牵头编制《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这就意味着,原有的职责和功能都要升级,不能只代表华南水平,而且要代表中国水平,甚至站在世界高度。
《南方》杂志:对标国际最高最好最优,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任海:华南国家植物园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国际一流植物园”以及“最高最好最优”植物园为目标,探索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标准以及国家植物园的运营方式,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目前全球共有100余个国家植物园,大致执行五套考核评价标准,我们经过系统研究,提出了包括三级36项指标的国际一流植物园标准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下,我们将全球13个知名植物园一一评估,找出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差距和优势,按照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
一是建设华南种质资源库,提升迁地保护能力。参与和主持全球和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现植物保育2万种以上目标,跻身世界前列,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物种95%种类得到有效迁地保育。二是建设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能力水平。通过建设科研平台,吸引国际人才和青年才俊,进一步巩固基于活植物收集的研究,研究水平继续在全球植物园中居于前列。三是建设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及示范点,提升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植物园有1.7万多种已经选育好的植物,计划筛选1500多种经济植物交给广州市推广应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建设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提升科普教育能力。按照计划,5年之后每年游客总数从现在的165万达到300万以上。五是提升园林园艺水平争取做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争取将现有38个专类园中的4个建设为世界一流,4个建设为国内一流,同时整体提升园容园貌和基础设施水平。
研发智慧植物园,探索“大城名园”新模式
《南方》杂志: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要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面向公众讲好美丽广东故事?
任海:第一,在大湾区的社会生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可为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1+1+9”工作部署、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植物资源和科技支撑。例如,植物园已经收集各种水生植物,可为当前的碧道建设和未来广东恢复“水下森林”做好准备。
第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植物支撑”。在乡村振兴中,果蔬花卉、生物医药、工业原材料植物和景观植物等的种植是关键。植物园在珍贵林木、药用植物和观赏花卉的引种驯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助力高价值、高质化的乡土植物资源利用。
第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智慧植物园。下一阶段我们将整合植物标本库、活体植物保育库、植物研究知识库以及植物分类学研究人才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智慧植物园,让大家能从网上参观并利用有关资源。
第四,实现从公众科普向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转变。原来的公众科普都是“我说你听”,接下来将向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转变,加快建设自然教育基地和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基地,并推动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助力探索“大城名园”的广州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模式。
2022-08-03
查看详情
【南方日报】国家植物园体系形成“一南一北”格局
7月11日9时许,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格局。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透露,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统筹优化科研区、专类展示区和技术推广平台,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两万种以上。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时间: 2022-07-12 来源: 《南方日报》头版 作者: 卞德龙 吴少敏
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 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卞德龙 吴少敏)7月11日9时许,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格局。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核心功能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是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游客日常休闲与科普研学的热门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超百万人次。
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透露,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统筹优化科研区、专类展示区和技术推广平台,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两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的95%得到迁地保育。
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自然教育馆、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国际一流的专类园及特色植物展示片区,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国情的国家植物园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条件,努力建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国家植物园。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达3.7万余种,约占全球的1/10。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对野生植物类群进行系统收集和完整保存,有助于维护植物多样性。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表示,广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为新契机,将在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普与自然教育的高水平平台。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2022-08-03
查看详情
【人民日报】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迎来新机遇(美丽中国)
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里的热带雨林景观。至此,我国已设立并揭牌运行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6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 ,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科院与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领导小组,稳妥有序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各项任务。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小川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设立,不仅会将广州的名片擦得更亮,还会为华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更多机遇。
时间: 2022-07-1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贺林平 姜晓丹
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里的热带雨林景观。
欧阳沛摄(人民视觉)
华南植物园的趣味植物科学课现场。
周文俊摄(人民视觉)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大王椰子林。
欧阳沛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已设立并揭牌运行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规划总面积319公顷,现建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在迁地保护方面已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
从羊城高空俯瞰,天河龙洞、火炉山边,4朵“木棉花”静静地开在闹市边,这就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研究和保护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植物,从奇花异果到沙漠植物景观,都能在这里看到。7月11日,随着新的牌匾挂上,这个在广东人气颇高的“打卡地”有了新名字——华南国家植物园。
多方合作,稳妥有序推进建设任务
6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强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的业务指导,会同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中科院与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领导小组,稳妥有序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各项任务。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其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1929年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创建。华南植物园长期立足华南,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科学研究、物种保育、科学传播和资源利用。
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总面积319公顷,现建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在迁地保护方面已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拥有3个研究中心、1座植物标本馆、2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和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据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统筹优化科研区、专类展示区和技术推广平台。科研区以科学研究和资源研发为主;专类展示区以收集保护、园林文化和园艺技术展示、科普教育为主,具有“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底蕴”,突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岭南园林特色;技术推广平台以筛选经济植物推广应用为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会参与全球和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约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中95%的种类将在园内得到迁地保育。”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
进行人工繁育,建立迁地保育技术体系
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
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可以发现每种植物都会有一个牌示。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宁祖林介绍,植物进入植物园后,园区会给它们建立档案,对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合适的管理。怀集报春苣苔便是其中“一员”。
怀集报春苣苔最先由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康明于2012年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一处喀斯特洞穴中发现,首次被发现时仅有约200株。此后,康明团队每年都会去发现地查看,他们发现种群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少,到了2021年,该物种野外个体仅存几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了加强对怀集报春苣苔的保护,华南植物园加强了野外种群调查和引种收集,如今已经实现人工繁育并建立起迁地保育技术体系,可在较短时间内繁育出大量优质种苗,为该物种的引种回归研究和种群恢复提供了保障。
在华南植物园工作人员的多年努力下,像怀集报春苣苔这样走向种群恢复的植物并不在少数。据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现有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植物园还进行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与示范,成功实现了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此外,园区内的植物标本馆,馆藏量现已超过115万份,涵盖物种4.9万多个。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将建设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利用实验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并培养人才,提升植物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建设自然教育馆、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等,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国际一流专类园及特色植物展示区,以及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国情的国家植物园管理运行机制。
“在建设更高层次植物园平台的基础上,可以把优异的种质资源保护起来,建立种子基地和基因库。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保育珍稀濒危物种多年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徐大平说。
开展科普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接下来,我们计划让园区变得更美,园区面积开放得更大,现有未开放的区域也将进一步开放。”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说,去年华南植物园游客达到165万人次,未来植物园的目标游客群不仅是广州本地的游客,还有省内其他地区的游客,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地区的游客。
华南植物园历来重视科普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注重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这里不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是国家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开设“琪林科学讲坛”以及“博物四季”“自然课堂”“押花艺术”“自然观察”“植物科学”“自然笔记”六大系列自然教育课程,并举办各类科普培训、大型科普活动与主题花展。
“目前我们还在策划景区植物和文化的融合项目以及夜间项目、面向更多受众的科普教育营地等,希望可以服务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任海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要依靠专业的研究人员,还要让大众树立保护意识。因此,必须让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努力将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市民心中。
任海表示,广州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常年温暖多雨、光热充足,这些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广州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核心分布区;但同时,广州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陆地地区之一,因此,保护这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既必要又紧迫。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广州已建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89处,总面积约11万公顷。“华南植物园在这里的生根、发展,是广州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日益凸显的缩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敏说。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小川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设立,不仅会将广州的名片擦得更亮,还会为华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更多机遇。
2022-07-12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植物研究领域的科学高地
大城有名园, 7月11日,国家植物园体系迎来了“新成员” 。当天,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已在一北、一南率先设立并揭牌运行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任海: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国际一流植物园”以及“最高最好最优”植物园的同时,华南国家植物园要探索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标准以及国家植物园的运营方式,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中国科学报》 ( 2022-07-12第1版要闻).
时间: 2022-07-12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头版 要闻 作者: 高雅丽 朱汉斌
大城有名园,7月11日,国家植物园体系迎来了“新成员”。当天,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已在一北、一南率先设立并揭牌运行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为什么选择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承载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这一重要使命?华南国家植物园有怎样的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从哪些方面参与履行国际公约?《中国科学报》日前专访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选择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承载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这一重要使命?
任海: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植物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培育出我国第一批具有生产价值的杂交水稻,共同主持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编研”获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近年来,华南植物园在重要植物类群的分类与进化、常绿阔叶林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热带珊瑚岛植被生态系统构建、特色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2019年国际评估认为,华南植物园在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排名居世界前列,同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植物园。
历经九十余载的发展和沉淀,华南植物园在迁地保护方面已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在植物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在国际植物保护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了华南地区植物园建设的最高水平。
《中国科学报》:华南国家植物园如何进行空间布局?
任海: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约占全球的1/10。华南国家植物园核心功能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对标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突出功能完整性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覆盖广泛性,切实保障国家植物园功能需要。
科研区以科学研究、资源研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展示区以收集保护、园林文化和园艺技术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突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岭南园林特色;科技推广平台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
《中国科学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构想是什么?
任海: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国家林草局、住建部加强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的业务指导,会同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中科院与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领导小组,稳妥有序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各项任务。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内有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华南国家植物园将进一步加强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资源利用和能力建设,建成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基地、国际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研究中心、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
我们计划5年内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使华南珍稀濒危物种中95%的种类得到有效迁地保育,保持科学研究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数达300万人次,大规模开发鲜果枸杞和三叶木通2种经济植物,综合实力达到世界植物园领先水平。
同时将华南植物园现有38个专类园中的4个建设为世界一流、4个建设为国内一流,并整体提升植物园园容园貌和基础设施水平。
《中国科学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迁地保护方面有哪些规划?
任海:我们将建设华南种质资源库,提升迁地保护能力。参与全球和主持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现植物保育2万种以上目标,跻身世界前列,为绿色发展提供源头植物资源。
同时我们将建设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能力水平。通过建设科研平台,吸引国际人才和青年才俊,进一步巩固基于活植物收集的研究,使研究水平继续在全球植物园中居于前列。此外,还将牵头《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编研计划,建立中国植物信息管理平台(PIMS),牵头编制《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
《中国科学报》:华南国家植物园如何进一步提升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任海:我们将建设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及示范点,实施“3E植物2-20-200-2000-20000计划”,即对珍稀濒危植物、经济植物、特有植物大规模利用2种、野外回归20种、系统研究200种、经济评价2000种、迁地保育20000种。
我们还将筛选1500多种经济植物交给广州市推广应用,协助广州市开展资源植物收集和展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搭建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平台,建成多个展示点。技术研究平台依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建立,将联合华南国家植物园引种植物资源3000种,承接1500多种经济植物资源,挖掘植物文化,开展关键应用技术科研攻关。
《中国科学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从哪些方面参与履行国际公约?
任海: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参与编制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牵头“一带一路”植物园联盟(B),在国际植物园圈内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2021—2030)》等4个国际公约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报》: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将发挥哪些作用?
任海:中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新鲜事物,需要先行先试。因此,在建设“国际一流植物园”以及“最高最好最优”植物园的同时,华南国家植物园要探索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标准以及国家植物园的运营方式,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华南植物园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可以为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植物资源和科技支撑。
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关键。通过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先行先试,吸引和集聚一批国际高水平人才。同时,培养一批高水平青年人才。
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将建设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提升科普教育能力。通过改造科普场馆及标识系统,使年游客数从2021年的160多万人次上升至300万人次以上。
《中国科学报》 (2022-07-12 第1版 要闻)
2022-07-12
查看详情
【光明日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
11日 ,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国家植物园之后,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规划建设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使95%的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育。据了解,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自然教育馆、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同时,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条件,努力建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国家植物园。
时间: 2022-07-12 来源: 《光明日报》 头版 作者: 吴春燕 王忠耀
本报广州7月11日电(记者吴春燕、王忠耀)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是继北京国家植物园之后,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核心功能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于1929年创建。历经93年建设,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如今已成为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
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展示区与科研区总面积达333公顷,迁地保育植物超过17000种。在园内成功迁地保育的植物中,包括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37种。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成功实现了杜鹃红山茶、广东含笑、绣球茜等数十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规划建设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使95%的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育。
据了解,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建设自然教育馆、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园,完善富有植物园特色的教育课程,提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同时,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条件,努力建成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国家植物园。
2022-07-12
查看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