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人民网】赏花游持续升温 “淡季”旅游市场成复苏“新起点”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国家植物园里,清雅的蝴蝶兰绽放,散发馨香。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樱花、宏城公园的虞美人、中山纪念堂的木棉花,云台花园的郁金香… …广州的“花事”不但种类繁多,花期更是从初春一直延续到盛夏。无锡鼋头渚的樱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西藏林芝的桃花、新疆伊犁的杏花等传统赏花胜地在这个春天同样受热捧。与此同时,南京也以正在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国际梅花节为契机,整合“赏梅花、观花灯、探馆藏、登城墙、闻钟声、泡温泉”等特色产品,进行南京春季旅游推广。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认为,对一些热门的赏花特色目的地来说,三月正处于“赏味期”,此时出游的游客能获得相当舒适的旅游体验。
-
【南方日报】率先建设“双园”之省,广东出这一招有何深意?|绿美广东·大家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生态大省,广东如何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抓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绿美广东·大家谈”系列报道,解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点亮点。南方日报:获授国家植物园牌子,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希望通过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能更多地展示广东乃至中国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示范性工作,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中国在国际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拥有更大话语权。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 三棵橡胶树,见证“橡胶北移”科技攻坚战
春回大地,寒意散尽,三月可以说是植树的最佳时节。很多街坊或许不知道,地处亚热带的广州,曾经种下一大片来自热带的植物— —三叶橡胶(又名橡胶树)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橡胶封锁,我国启动了“橡胶北移”项目,当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后来在全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橡胶树北移,是我国当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也成为橡胶树北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橡胶树的花。
-
【中国科学报】棕榈科属级层面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葛学军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姚纲、英国邱园博士William J . Baker等多家单位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基于对棕榈科在属级层面近乎全面的取样并采用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在棕榈科属级层面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基于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手段,采用叶绿体基因组83个编码区序列联合矩阵以及83个编码区序列和22个非编码序列联合矩阵对棕榈科178属(占棕榈科所有属的98.3% ) 276种的系统关系进行了研究。
-
【人民日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代表委员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
【羊城晚报】以科研精神履行代表职责
忙科研、忙管理、忙履职… …作为植物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任海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据他介绍,仅2022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生态学、植物学、农学等领域发表SCI论文533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位居全球植物园第一。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准备围绕遗传资源数字化序列信息的保护、规范与利用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等提交两条建议: “我会一直关注着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动向,并结合我国国情与自身相关研究,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民生和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努力做好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
【韶关日报】省林业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技术支撑团队赴韶关调研交流
近日,省林业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技术支撑团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罗世孝教授一行前往韶关调研交流,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 ,充分发挥省、市林业专家和科技人员技术指导作用。科学推进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任务落细落实。专家团队针对基础条件各不相同的示范点把脉问诊,提出精准建议,从特色景观打造,复合功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等方面入手,科学精准的指导示范点树种搭配、分区布局、展示教育等细节问题。
-
【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植物园从最初的药用植物栽培与功能研究,向着集植物资源收集、植物景观营造、种质资源保护繁育、植物生态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植物园、省级植物园、市县级植物园、乡村植物园、个人庭院植物园在内的完整植物园体系。同时,新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已从生理需求、生长需求跃升到生态需求,作为具有生态休闲、生态旅游、生态科普功能的现代植物园,吸引着国家、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建共享植物园,催生各级各类植物园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
【中国科学报】研究阐明中国森林碳储量时空变化格局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闫俊华联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樊磊等科研人员,利用微波和光学遥感估算中国森林碳储量时空变化格局。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遥感学报》 (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毕业生常中兵为第一作者。针对该问题,研究人员基于自主研发的低频被动微波植被光学厚度( L-VOD )年际产品(具有时空连续性强、对茂密森林饱和点高的优势) ,首先评估了不同光学植被指数产品和微波植被光学厚度产品在中国区域对森林地上碳储量的监测能力。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春色满园,“茶族皇后”耀眼出圈
新春佳节虽已过, “耐冬”山茶花依旧开得如火如荼。记者近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山茶园看到,各色茶花琳琅满目,十八学士、嫦娥彩、熊谷茶花、越南抱茎茶… …既有来自中国本土的品种,也有来自国外异域的品种。其中,山茶园“茶族皇后”金花茶正是花期,金黄色的花瓣在茶花中独树一帜,从寒冬绽放到春季。据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方面介绍, “十八学士”是指茶花中的珍品,结构奇特的花朵,由70-130多片花瓣组成六角花冠,塔形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观。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一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