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李和风调研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和鹤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慰问在站职工
    4月20-21日,中科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李和风先后赴高能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华南植物园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调研,并慰问在站一线科研人员。他指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科研人员克服生活异地的不便,舍“小家”为“大家” ,长期奋战在地下700米,在涌水潮湿的工作环境下,不断攻克基建工程和设备组装中的各种难题,体现了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的精神。李和风现场考察了中微子实验站探测器的建设一线和鹤山站的野外观测、实验及示范样地,并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的职工健身活动场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全民健身活动站”牌匾。中科院工会、广州分院、高能所、华南植物园相关负责人员陪同调研慰问。
      时间: 2023-04-23 来源: 《科苑群团》公众号
       4月20-21日,中科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李和风先后赴高能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华南植物园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调研,并慰问在站一线科研人员。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和鹤山站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大科学装置和台站的基本情况、建设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工作设想。
       李和风代表院党组、院工会,对坚守艰苦一线的科研人员表示慰问。他指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科研人员克服生活异地的不便,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奋战在地下700米,在涌水潮湿的工作环境下,不断攻克基建工程和设备组装中的各种难题,体现了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鹤山站建站30多年,在科学研究、数据监测、生态修复模式示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三代科学家以老站长余作岳为榜样,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希望实验站和野外台站等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同时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实现安全关口前移。院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和贴心人,将尽力解决大家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他代表院工会向工程建设团队、在站职工赠送了慰问品和慰问金。
       李和风现场考察了中微子实验站探测器的建设一线和鹤山站的野外观测、实验及示范样地,并为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的职工健身活动场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全民健身活动站”牌匾。
       中科院工会、广州分院、高能所、华南植物园相关负责人员陪同调研慰问。
      
    2023-04-24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打造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作为兄弟植物园,在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两个国家植物园联袂举办兰花展,各种珍稀兰花品种亮相。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刘正宇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进一步推进生物资源保存保护和植物园建设工作。
      时间: 2023-03-23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黄岚
      华南国家植物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通讯员 林荫 摄
      3月22日,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办。
      本届年会共有来自全国80多家植物园及其相关机构40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理事长赵世伟主持。记者了解到,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是我国植物迁地保护领域最具影响的全国性会议,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作为全国植物园的一次盛会,本次第十九届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对植物园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与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图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加强植物迁地保护功能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植物园的功能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其中“保护”是植物园最核心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国家的本土植物,植物园要进一步加强植物迁地保护功能,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植物,迁地保护到植物园里来。据统计,去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引种植物超过11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我国总共有大约3.7万种高等植物,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已经收集了超过1.7万种(含种以下单元),居全球前列。另外,500种左右的广东特有的植物,我们也收集了相当一部分。未来我们将力争迁地保护植物达到2万种,占我国高等植物种类的大半,并实现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园内迁地保护全覆盖,经济植物达到6000种左右。”
      任海告诉记者,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已联合申请到了植物多样性与经济作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下一阶段,我们将开展全国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和评估、对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保护,并且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开发和利用,为绿色发展提供新优植物产品。”
      以科学规划引领整体发展
      在本次学术年会上,国家植物园的相关负责人也来到了现场。作为兄弟植物园,在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两个国家植物园联袂举办兰花展,各种珍稀兰花品种亮相。
      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西山,包括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园(北京市植物园)两个园区。南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建有松柏园、牡丹园、月季园、橡树园、本草园等15个特色专类园;北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建有桃花园、海棠园、梅园、丁香园、盆景园等14个专类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
      国家植物园副园长宋强告诉记者,国家植物园规划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精雕细琢。“在北京,我们的国家植物园拥有较好基础,在未来建设中,我们将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和发展建设,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科学规划引领空间布局和整体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
      记者了解到,对标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将在建设中完善露地植物收集展示区,拓展温室植物收集展示区,提升馆藏平台建设水平和馆藏容量,并充实研究平台空间。
      他为药用植物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本次学术年会的参会人员包括来自全国80多家植物园的专家学者,其中来自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刘正宇,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扎根边远山区50余年如一日,长期奔波于崇山峻岭,他多年来一直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和药用植物园建设工作,是我国唯一参加过3次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的人员。
      从1975年开始,刘正宇在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植物园开展植物的收集、保存、繁殖等相关研究工作,推动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重庆市药用植物园,对该地区的植物保护和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重庆市成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刘正宇带领调查队走进大巴山深处,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寻找,最终发现了“植物中的大熊猫”活体野生崖柏树。2002年,他与国内外裸子植物权威人士在《林奈学报》上发表论文《崖柏:一种被重新发现的柏科植物》,宣布崖柏仍存在于中国,引发全球业内反响,促成我国在2003年批准成立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年来,单独以刘正宇的名字或与他人共同命名药用植物新种106个,其中正宇耳蕨、正宇楼梯草、正宇梅花草、刘氏鳞毛蕨、刘氏度量草等5个新种以他的名字命名。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刘正宇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进一步推进生物资源保存保护和植物园建设工作。
      
    2023-04-17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
    3月22日,全国植物园界的盛会— —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召开。记者了解到,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是我国植物迁地保护领域最具影响的全国性会议。本次学术年会共有全国80多家植物园及其相关机构40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议。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并与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国际植物园协会、东亚植物园网络、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等国内外植物园组织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
      时间: 2023-03-23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朱汉斌
       3月22日,全国植物园界的盛会——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召开。记者了解到,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是我国植物迁地保护领域最具影响的全国性会议。本次学术年会共有全国80多家植物园及其相关机构40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议。
      年会现场 周飞 摄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体现了其在中国植物园体系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广州对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支持成果。
       “作为首批国家植物园之一,华南国家植物园希望通过自身的体系建设,探索一条相对成熟的路径,为今后设立的国家植物园提供参考借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将加强“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的交流合作,“双方已联合申报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来将继续共同探索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之路”。
       “双方在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等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间。”国家植物园(北园)副园长宋强指出,国家植物园是集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游览休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既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次年会对植物园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与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学术年会开幕式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理事长赵世伟主持。年会下设植物采集与迁地保育技术、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自然教育与植物疗愈、数字时代的植物园管理等专题论坛,邀请来自国内各植物园、植物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的植物界学术权威、专家和青年学者分别进行8个主旨报告和57个专题报告。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公园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并与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国际植物园协会、东亚植物园网络、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等国内外植物园组织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
      
    2023-04-17
    查看详情
  • 【人民网】赏花游持续升温 “淡季”旅游市场成复苏“新起点”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国家植物园里,清雅的蝴蝶兰绽放,散发馨香。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樱花、宏城公园的虞美人、中山纪念堂的木棉花,云台花园的郁金香… …广州的“花事”不但种类繁多,花期更是从初春一直延续到盛夏。无锡鼋头渚的樱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西藏林芝的桃花、新疆伊犁的杏花等传统赏花胜地在这个春天同样受热捧。与此同时,南京也以正在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国际梅花节为契机,整合“赏梅花、观花灯、探馆藏、登城墙、闻钟声、泡温泉”等特色产品,进行南京春季旅游推广。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认为,对一些热门的赏花特色目的地来说,三月正处于“赏味期”,此时出游的游客能获得相当舒适的旅游体验。
      时间: 2023-03-14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杨虞波罗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国家植物园里,清雅的蝴蝶兰绽放,散发馨香。人民网 王雅蝶摄
      眼下正值春日好时光,“赏花游”成为不少人踏春的首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的春季旅游市场或将告别传统意义上的淡季,转而成为全年旅游复苏的新起点。
      美团数据显示,一周以来,全国“赏花踏青”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159%;携程数据显示,3月以来赏花景区的门票预订量环比2月同期增长近3倍,同比去年增长150%,“赏花游”的热度持续升温。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国家植物园里,千日红盛开,色彩绚丽。人民网 王雅蝶摄
      “今年波密的赏花线路销量,比2019年同期还上涨了160%。”携程跟团自营品牌负责西藏大区的产品总监付庆子介绍,今年以来,消费者对旅游品质要求更高,尤其是有季节性出游需求的游客,在住宿、饮食、体验方式等方面都希望不留遗憾。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国家植物园里,红花蕊木花色呈淡粉色,散发清香。人民网 王雅蝶摄
      有着“花城”美誉的广州是近期热度上涨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樱花、宏城公园的虞美人、中山纪念堂的木棉花,云台花园的郁金香……广州的“花事”不但种类繁多,花期更是从初春一直延续到盛夏。
      无锡鼋头渚的樱花、江西婺源的油菜花、西藏林芝的桃花、新疆伊犁的杏花等传统赏花胜地在这个春天同样受热捧。
      今年年初,各地文旅局局长们“出圈”推介当地旅游,为旅游市场升温持续“添柴加火”。在拥有“最美油菜花海”的陕西汉中市,当地推出了12条精品观花旅游线路和18个精品观花点,持续打造最美油菜花海IP。与此同时,南京也以正在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国际梅花节为契机,整合“赏梅花、观花灯、探馆藏、登城墙、闻钟声、泡温泉”等特色产品,进行南京春季旅游推广。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认为,对一些热门的赏花特色目的地来说,二、三月正处于“赏味期”,此时出游的游客能获得相当舒适的旅游体验。因此,今年的春季旅游市场或将告别传统意义上的淡季,转而成为全年旅游复苏的新起点。(人民网广东频道对本文亦有贡献)
      
    2023-04-17
    查看详情
  • 【南方日报】率先建设“双园”之省,广东出这一招有何深意?|绿美广东·大家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生态大省,广东如何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抓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绿美广东·大家谈”系列报道,解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点亮点。南方日报:获授国家植物园牌子,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希望通过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能更多地展示广东乃至中国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示范性工作,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中国在国际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拥有更大话语权。
      时间: 2023-03-13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邵一弘 卞德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生态大省,广东如何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抓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绿美广东·大家谈”系列报道,解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点亮点。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3月13日A08版。
       今年3月12日是第45个中国植树节,全省各地共同植绿,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以来的生态建设热情推向高潮。广泛参与引发广泛关注,《决定》提出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成为讨论焦点。
       对此,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介绍,省政府已正式向国务院申请设立南岭国家公园,并围绕国家公园建设打造一系列亮点工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说,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挂牌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并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赋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其他工作,让中国在国际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拥有更大话语权。
      3月12日,华南国家植物园一片春意盎然,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踏青游玩。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实习生 胡粤军 摄
      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
       南方日报:广东省森林资源“家底”如何?
       陈俊光:广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从“岳山造林大会战”到“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老一辈革命家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推动南粤大地“绿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部署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统筹推进森林碳汇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着力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的绿色生态省。目前,全省森林面积1.43亿亩,全国排名第9;森林覆盖率53.03%,全国排名第5;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全国排名第11;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361个,数量全国第1。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广东在“绿起来”之后,森林质量仍有提升空间。过去,广东荒山荒地多,因地制宜种植了大面积松树、外来速生相思等先锋树种。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大部分纯松林、速生相思林逐步退化为低质低效林,森林作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今年2月28日,《决定》正式发布,提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等“六大行动”,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显,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
      植树节来临,在深圳野生动物园,家长带小朋友挥锹铲土、扶树正苗、围垅浇水。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南方日报:《决定》提出2027年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广东有何具体措施?
       陈俊光: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体现着我国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广东提出到2027年底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的具体举措。
       南岭山脉作为北回归线地区的绿洲,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去年以来,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区域内发现了金斑喙凤蝶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说明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建设国家公园有良好基础。围绕南岭国家公园建设,省林业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南岭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生态景观营造,开展华南虎繁育野化训练;同时打造国家公园博物馆、智慧国家公园等亮点工程,进一步筑牢大湾区生态屏障。目前,南岭国家公园创建自评估工作通过国家核查评估,南岭、丹霞山列入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候选区名单,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申请设立南岭国家公园,相关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南国家植物园已于2022年7月挂牌,这是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植物园,也是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格局。中科院与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领导小组,稳妥有序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各项任务。此外,广东将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加快推进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扩繁基地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建设等,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在深圳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高源社区,学生们正在植树。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通讯员 陈智美 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南方日报:获授国家植物园牌子,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海:植物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是植物迁地保护的基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两者是互补关系。华南国家植物园授牌以来,在国际植物园界和中国同行中反响积极,进一步提升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影响力。2022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引种植物11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8种。依托收集保护的丰富物种,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植物保护和利用攻关,今年初,自主培育的4个兜兰新品种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北京国家植物园联展中推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2022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发表SCI论文533篇,总数及高质量论文数均在全球植物园中排名第一。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申报的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引进44位各类人才,其中14位来自海外。华南国家植物园还牵头编制了中国2022—2030年植物保护行动计划,参与了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22—2030)编制。
       除了保护与科研,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普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发挥。今年春节黄金周,华南国家植物园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26%,是同期游客数量的历年之最。
       揭牌以来,我们的重点任务是编制高水平规划和建设方案,系统分析了国际植物园的各类标准体系,并与全球顶尖植物园对比,在与全球同行的优劣比较中,认准自身定位及发展方向。目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正在编制方案,估计3月底完成,还聘请了38位全球植物园专家作为指导委员会委员,进行科学把关。
       南方日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创造了什么机遇?
       任海: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广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使本地的森林覆盖率从20%左右提高到60%左右。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提出,为广东的生态文明建设划定了新的方向,将从生态角度支撑再造一个新广东。除了绿化、美化,还要注重生态化、乡土化、多样化、高值化和文化。
       其中,除助力“双园”之省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可参与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多项工作中。比如,华南国家植物园已收集保护了1.7万种高等植物,在全球位居前列,其中有许多是广东本土的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植物,而且开展了长时间的研究和保护,对岭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有重要支撑作用。《决定》提出营造乡土阔叶林,历史上珠三角75%的乡土园林植物源头来自华南国家植物园。通过对保存的乡土物种开展研究利用,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可从原来的数十种扩展到上千种,让山地从绿起来到美起来。
       同时,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科研人员既可以进一步拯救濒危植物,也可为预防外来植物物种入侵、防治植物病虫害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为政府做决策提供参考。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城市的名片。希望通过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能更多地展示广东乃至中国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示范性工作,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中国在国际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拥有更大话语权。
      
    2023-04-14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 三棵橡胶树,见证“橡胶北移”科技攻坚战
    春回大地,寒意散尽,三月可以说是植树的最佳时节。很多街坊或许不知道,地处亚热带的广州,曾经种下一大片来自热带的植物— —三叶橡胶(又名橡胶树)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橡胶封锁,我国启动了“橡胶北移”项目,当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后来在全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橡胶树北移,是我国当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也成为橡胶树北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橡胶树的花。
      时间: 2023-03-1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黄岚 吴子良
       春回大地,寒意散尽,三月可以说是植树的最佳时节。很多街坊或许不知道,地处亚热带的广州,曾经种下一大片来自热带的植物——三叶橡胶(又名橡胶树)。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橡胶封锁,我国启动了“橡胶北移”项目,当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后来在全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实现在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树,创造了世界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内仅存的三棵橡胶树,是科研人员在1960年为了开展采样和观察研究而种下的,作为时代的珍贵留存,现在依然静立在园内。
       曾经的光荣岁月,而今的促膝长谈,从63年前参与该研究的四位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还原了这段广州参与“橡胶北移”科技攻坚战的历史。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老一辈研究人员:唐友林(左)、林植芳(中)、陈忠毅(右)。
       急国所急:开展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
       橡胶是一种让世界可以动起来的物质,而生产天然橡胶的树种主要是三叶橡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办公室主任范德权向记者介绍,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发动朝鲜战争,胁迫产胶国家不让其出售橡胶给我国,作为战略物资的橡胶,我国已无法从国外进口。“为了打破封锁,我国启动了‘橡胶北移’项目。当时华南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承担了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工作,因项目涉密,他们隐姓埋名、潜心研究,最终攻克难题,为橡胶树北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何扩大三叶橡胶种植的宜林地,实现橡胶自给自足,成为我国当时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说起那段为国而“战”的往事,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园)副所长陈忠毅研究员记忆犹新。1951年8月,党中央做出了建立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同年11月,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垦殖局。1952年3月,国家抽调2万余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先后到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组建一批国有农场,开荒种植橡胶树,发展我国的天然橡胶产业。
       “橡胶树北移,是我国当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橡胶树抗寒生理研究也成为橡胶树北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陈忠毅告诉记者,当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著名植物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的陈焕镛院士以及一批科学家急国家之所急,迅速开展以橡胶资源调查为主的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1956年,伍辉民、何道泉、陈少卿、何绍颐、曲仲湘等人在海南五指山参加宜林地考察。(资料图片)
      1963年,生理室研究人员开展学习。(资料图片)
      1979年,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树上人员为唐友林)在化州橡胶所试验地做实验记录。(资料图片)
      1964年生理室科研人员做生化实验,前为林植芳。(资料图片)
       攻坚克难:解决历史赋予的“特种课题”
       橡胶树北移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因此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才能实现正确认识。在当年需要“隐姓埋名”的一批科研人员中,包括1957年至1960年期间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林植芳、何其敏和唐友林。那些年,林植芳在实验棚内做抗寒生理研究;唐友林则前往粤西进行宜林地考察。
       “自1960年开始,在主任郭俊彦研究员的领导下,生理室约八成的研究人员都参与了此项研究。”林植芳告诉记者,当时他们采用室内室外试验相结合、人工模拟低温处理与自然低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室内研究以幼苗为对象,通过不同零上低温及不同持续时间的冷胁迫处理,以室温为对照,从呼吸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细胞生理等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冷害和抗冷性的生理生化特征和机理,从而得出有效的实验结果。”他们的研究成果,最终汇编成《三叶橡胶树抗寒生理资料汇编》,为三叶橡胶树的北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果说当年林植芳的研究工作需要严谨而细致,唐友林需要“蹲点测试”的考察工作则充满挑战。“我能参加这个橡胶抗寒的项目也是非常高兴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唐友林回忆,“我主要是在野外蹲点测定橡胶树的呼吸、淀粉、呼吸酶这几个项目,然后把曲线画下来。”为了确定测定电阻的方法,年轻的唐友林需要爬到树上去测定不同的枝条,以研究其抗寒性。“最后我们发现电阻大的就是比较稳定的枝条,电阻小的就是比较幼嫩的、抗寒性差的枝条。”
       正是因为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橡胶树冷害和抗寒性的生理机理,为橡胶树北移大面积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图片)
       潜心致研:爱国精神值得弘扬和学习
       担国家责,做国家事,老一辈科研人员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在国家协作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24度地区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树,创造了世界上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1982年10月18日,经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定,授予全国橡胶科研协作组“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华南植物研究所是主要获奖单位之一。橡胶树规模化种植面积从无到有,为支援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采访中,陈忠毅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拍摄于1979年的照片,这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在广东化州橡胶所试验地做实验记录的定格瞬间,照片里爬到树上只拍到半个身子的人正是当年“满腔热情”的唐友林。在另外一张1964研究人员在生理室做生化实验的照片上,记者还找到了正在专心做实验的、梳着两条大辫子的林植芳。而今老一辈研究者们尽管都已迈入耄耋之年,然而只要忆起当年以科技攻关的光辉岁月,他们眼睛里都闪烁起自豪的亮光。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三棵原本隐没于科研区内的橡胶树,在陈忠毅等老同志的推荐下为大家所重新认识。不但请来专家精心养护,更加特别增加了《三棵橡胶树》解说牌、植物铭牌和植物定植牌,成为科研区第一批拥有登录号的植物。
       “这三棵我园仅存的橡胶树是时代的代表,是科学家们为实现科技事业自立自强潜心致研的体现。我们希望能将这段历史记载下来,让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和学生、甚至社会上的广大青年铭记。科学家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弘扬和学习。”范德权说。
      作为时代的珍贵留存,三棵橡胶树现在依然静立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区内。
      橡胶树的花。
      
    2023-04-14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棕榈科属级层面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葛学军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姚纲、英国邱园博士William J . Baker等多家单位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基于对棕榈科在属级层面近乎全面的取样并采用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在棕榈科属级层面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基于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手段,采用叶绿体基因组83个编码区序列联合矩阵以及83个编码区序列和22个非编码序列联合矩阵对棕榈科178属(占棕榈科所有属的98.3% ) 276种的系统关系进行了研究。
      时间: 2023-03-11 来源: 《中国科学报》科学网 作者: 朱汉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葛学军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姚纲、英国邱园博士William J. Baker等多家单位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基于对棕榈科在属级层面近乎全面的取样并采用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在棕榈科属级层面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BMC Biology。
       近年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广泛应用为众多疑难生物类群系统关系的解析提供了极大帮助,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生命之树”的理解与认识。棕榈科隶属于被子植物单子叶鸭跖草分支,包含约181属2600余种,是具有重要经济、文化及生态价值的大科。由于棕榈科社会关注度高,长期以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棕榈科在族层面的系统发育框架依然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属级层面系统关系的解析更是如此。
       研究人员基于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手段,采用叶绿体基因组83个编码区序列联合矩阵以及83个编码区序列和22个非编码序列联合矩阵对棕榈科178属(占棕榈科所有属的98.3%)276种的系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手段能有效解决棕榈科系统关系,棕榈科所有5亚科、28族以及绝大部分属间关系均得到解决并获得了很高支持;增加部分非编码区序列数据能有效提高棕榈科众多节点的系统发育关系解析度;参考所得叶绿体系统发育框架,棕榈科目前所界定的亚科、族以及众多亚族均获得了支持,但棕榈科之中最大的族槟榔族之中多个亚族的单系性未能获得支持,有待进行新的分类处理。
       该研究获取了棕榈科在属级层面系统关系得到高度解析的系统发育框架,增进了对棕榈科类群“生命之树”的理解,为棕榈科在后续的分类学、生物地理学及生物多样性起源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系统发育框架,亦为从近乎全属层面进行取样对被子植物大科类群开展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提供了案例参考。
       上述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2915-023-01544-y
      
    2023-04-14
    查看详情
  • 【人民日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代表委员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时间: 2023-03-1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寇江泽 史自强 齐志明 高 炳
      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代表委员表示,奋进新征程,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国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向好。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委员说。
      本届政协新设立“环境资源界”,这是全国政协界别30年来的一次重大调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委员认为:“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的需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北省廊坊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清运管理站副站长马希军代表说,“这些年,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有目共睹。2022年,全市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总体达标率100%。身边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去年完成森林抚育290余万亩,人工造林40.6万亩,为祖国增添新绿。”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代表表示,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蓄积年增长2000万立方米左右,林木碳汇年增加3600万吨以上。
      去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总面积319公顷,现有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在迁地保护方面已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代表说,“我们努力让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生态兴则文明兴。代表委员表示,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
      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代表委员表示,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与此同时,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我们努力发挥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作用,加快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着力打造现代生态水利工程样板。”蒋旭光委员表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同时,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向北方50多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90多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建筑行业是减排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代表表示,我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被动式超低能耗产品的研发投入,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新时代十年,通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节能降耗,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目前,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到25%以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委员表示,中国能建全力服务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多年积累,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形成了世界领先的设计和建设能力。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代表委员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海利贵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党支部书记、动力车间主任何雄斌代表建议,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方式。”倪海琼代表建议,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一批关键设备和核心材料的研制瓶颈,打造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同时在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加大应用力度。
      森林固碳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要增量增效,两手抓两手硬。”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管理中心主任覃建宁代表建议,要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马希军代表建议,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代表委员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本报记者张枨、姜晓丹、张云河参与采写)
      
    2023-03-16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以科研精神履行代表职责
    忙科研、忙管理、忙履职… …作为植物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任海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据他介绍,仅2022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生态学、植物学、农学等领域发表SCI论文533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位居全球植物园第一。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准备围绕遗传资源数字化序列信息的保护、规范与利用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等提交两条建议: “我会一直关注着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动向,并结合我国国情与自身相关研究,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民生和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努力做好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时间: 2023-02-22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侯梦菲 吕凌棘
      任海在野外考察中发现珍稀濒危植物大王花
      文/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实习生 吕凌棘 图/羊城晚报记者 曾育文
      忙科研、忙管理、忙履职……作为植物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任海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春节假期,任海只休息了两天就返回工作岗位:“希望尽早把工作安排一下,给代表履职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
      谈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任海用了三个词——意外、期待、勇于担当。“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将以科研精神积极履职,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勇担责任。”任海说,未来五年,他将发挥专业特长,持续关注科技和植物保护话题。
      帮助36种珍稀濒危植物回归野外
      下了立交桥,转过几个弯,车便驶进绿意盎然的植物世界——这是任海工作了30多年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园内的一棵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的树下,任海打开了话匣子。
      “怎么让濒临灭绝的本土珍稀植物存活下去并增加数量,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任海主要从事植被生态恢复研究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他的团队逐渐摸索出了兼具保护与经济功能的植物保护模式。
      以广东特色植物长梗木莲为例,由于其存在繁殖缺陷,再加上人为砍伐,导致在野外的长梗木莲数量仅剩11株,任海与植物园的同志合作,通过枝条嫁接获得苗木,再以原地野外回归和异地种植等手段对其进行保护。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长梗木莲花开艳丽,且是广东的特有植物,故而也积极推动长梗木莲进入市场并进行大规模人工种植。“目前,我们与合作者已在广州、东莞等地的园林绿地中种植上千棵长梗木莲,让本地人看到本地的美丽乡土植物。”他说。
      据悉,任海带领团队共筛选了200余种乡土植物,研发了集繁殖、栽培、搭配和养护于一体的配套的植被生态系统方案,用于海岛、丘陵的生态恢复。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方面,他利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集成方法,解决了猪血木、报春苣苔等3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问题,并帮助它们回归野外。
      努力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贡献
      去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挂牌。“我们正在编制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预计今年3月完成。”任海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将重点做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
      “去年,我们联合申请了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植物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引进了44位高层次人才。”任海介绍,结合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他们重点研究南方海岛植被生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保护等。“我们将努力为绿美广东建设和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说。
      在不断进行濒危植物保护工作的同时,任海率领其团队,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累累硕果。据他介绍,仅2022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生态学、植物学、农学等领域发表SCI论文533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位居全球植物园第一。“这意味着我们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科研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说。
      除此之外,华南国家植物园还牵头制定了《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和《国家植物园考核评价标准》,参与编制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英文)的工作,推动建立符合国情且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手记
      科研代表的“1.5倍速”工作日常
      语速飞快、逻辑清晰、表达能力强,这是任海代表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中,他谈工作、话科研、讲感受,全程无间歇、高质量输出。
      “我平时讲话也是1.5倍速的,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作为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还兼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董事会董事、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委员等职,任海太忙了。
      担任代表前,他用白天的时间做管理工作,晚上、周末做科研,精力充沛。“濒危植物所在的地方,很多都是人迹罕至之处,任老师带着我们上山、下海,有时年轻人都觉得累,但是老师却不觉得。”任海的博士生黄耀说,他平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既然决定要做,那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科研工作如此,代表履职也是如此。任海说,随着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的推进,他今年将会在代表履职工作中下更大功夫。
      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准备围绕遗传资源数字化序列信息的保护、规范与利用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等提交两条建议:“我会一直关注着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动向,并结合我国国情与自身相关研究,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民生和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努力做好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2023-03-16
    查看详情
  • 【韶关日报】省林业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技术支撑团队赴韶关调研交流
    近日,省林业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技术支撑团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罗世孝教授一行前往韶关调研交流,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 ,充分发挥省、市林业专家和科技人员技术指导作用。科学推进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任务落细落实。专家团队针对基础条件各不相同的示范点把脉问诊,提出精准建议,从特色景观打造,复合功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等方面入手,科学精准的指导示范点树种搭配、分区布局、展示教育等细节问题。
      时间: 2023-02-28 来源: 《韶关日报》
      近日,省林业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技术支撑团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罗世孝教授一行前往韶关调研交流,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充分发挥省、市林业专家和科技人员技术指导作用,科学推进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任务落细落实。
      在韶期间,罗世孝教授一行深入当地林业系统各单位展开调研并召开会议,听取市林业局就各县(市、区)基本情况的汇报,要求各地务必要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抢抓机遇,不等不靠,加强与技术支撑团队沟通交流,主动谋划好示范点建设工作。省市技术支撑团队要紧密衔接配合,指导各地尽快明确示范点建设内容,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完善建设进度安排等重要内容。与会各方还就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技术要求开展讨论研究,并对接下来工作内容进行部署。
      会后,省市专家团队分成三组实地考察了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武江区江湾镇、曲江区张九龄纪念公园等十余个拟建示范点,深入了解各地实施方案编制进展及目前遇到的困难问题,与各地林业部门同志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提出合理化建议。
      韶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调研活动充分体现技术支撑团队在科学推进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任务落细落实上的重要作用。专家团队针对基础条件各不相同的示范点把脉问诊,提出精准建议,从特色景观打造,复合功能构建,生态系统完善等方面入手,科学精准的指导示范点树种搭配、分区布局、展示教育等细节问题。
      
    2023-03-1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