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广州日报】《植物的生存智慧》获评“2023年优秀林草科普作品”
    ,近日经形式审查、通讯评审、会议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公布了2023年优秀林草科普作品名单,共39部科普作品入选。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黄瑞兰、邹丽娟、杜志坚主编的《植物的生存智慧》 ,经广东省林业局推荐,在此次评选中获评“ 2023年优秀林草科普作品” 。该书出版后曾获2021年广州地区优秀科普作品奖及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
    2023-12-20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叶片碳调控滨海“蓝碳”形成的微生物机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海岸带生态系统过程与环境健康研究组揭示了红树林叶片碳组分调控海岸带“蓝碳”形成的微生物机制。近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他们结合FT-ICR-MS和宏基因组技术解析了红树林叶片碳组分特征,阐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同化碳的分配模式,对比了外来树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本土树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来源凋落物碳在红树林沉积物表面的降解潜力。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法明表示,该研究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期间微生物群落驱动的土壤有机碳库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论文信息: https : / / doi . org / 10.1111 / gcb . 17007。
    2023-12-20
    查看详情
  • 【光明日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2023)广州专场活动启动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广州专场活动暨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发展论坛在华南植物园启动。近30家中国科学院院内外机构带来40多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科研“国家队”携科技成果亮相。这是中国科学院科学节首次在广州设置专场活动。广州专场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属在穗单位为协办单位,部分院外单位为支持单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三位青年科学家分别以“石头可以吃吗” “控制噪声的声学材料” “冰火共舞,领跑时代”为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们讲述了奇妙、精彩的科学故事。
    2023-11-06
    查看详情
  • 【央视新闻】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2023)广州专场活动举办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广州专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启动。近30家中国科学院院内外机构带来40多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科研“国家队”携科技成果亮相。其中, “嗨剧场”主舞台以科学文艺展演为主,科学家们将科学知识与舞台剧、演讲、实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科学的魅力和科学家的精神风貌,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报道链接: https : / / content-static . cctvnews . cctv . com/snow-book/index . html ? & item_id = 18402098358851148474 & toc_style_id = feeds_default&track_id = A76E481C-3B46-45 E4 - 923B-AC5C00C31289 _ 720841474276 & share_to = wechat。
    2023-11-06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就在本周末!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携“国字号”科技成果广州亮相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广州专场活动暨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发展论坛将于11月4日至5日在华南植物园举行。近30家中国科学院院内外机构带来40多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深海勇士”号、 “奋斗者”号等深海探索系列模型,墨子号、太极一号等深空卫星系列模型以及“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模型都将在本次广州专场活动中首次亮相。“科学健康荟”板块,将举行“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 —青年科学家亲子健步走” ,邀请广州分院系统青年科学家进行亲子健步走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科学新风貌。
    2023-10-31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11月4日-5日,这场科学节将在广州举办专场活动!
    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广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近30家中国科学院院内外机构带来40多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科研“国家队”携科技成果亮相。这是中国科学院科学节首次在广州设置专场活动。据悉,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是中国科学院自2018年打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在北京设立主场活动,在广州和武汉分别设置专场活动。据了解,科学节活动旨在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向全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科学院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重大科技创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景。
    2023-10-31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有新动作,世界顶级专家都来了
    10月18日,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要“强化自主创新,接轨国际标准,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批复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有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工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园内组织召开《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 (简称《建设方案》 )国际咨询会。来自10家世界著名植物园及国际机构的13位专家参加了此次咨询会( 7位参加现场会, 6位参加函审) ,其中包括来自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 BGCI ) 、国际植物园协会( IABG ) 、美国橡树泉基金会、英国邱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等世界顶级专家。
    2023-10-19
    查看详情
  • 【南方日报】“大城名园·红土情思”社区生态文化论坛暨文学、摄影采风活动在长兴街科艺社区举行
    2023年9月16日, “大城名园·红土情思”生态文学、摄影比赛启动仪式暨广东散文诗学会采风沙龙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科艺社区华南植物园举行。广东散文诗学会会长陈惠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海,广州市天河区文联主席、一级调研员王芹,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姚永营,广州市天河区人大长兴街道工委主任曾岱,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道三级调研员沈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馆长曾晓舵,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杨子银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活动。
    2023-10-19
    查看详情
  • 【南方都市报】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天河深处掌大园,为群众带来绿荫福地
    从读书郎到掌门人,居天河三十载,为科研倾注心血。野生水蕨回归,奇特蝴蝶落户,生态环境改善,人气与之共生。千年花城“国家园” ,万众共享一片荫。2023年是华南植物园落地现址的第67个年头和“升级”为国家植物园的第二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来到华南植物园的第31年。华南植物园引进的一些马兜铃也吸引了专门为其传粉的蝴蝶“落户” ,其周边的火炉山、凤凰山等森林公园均发现了这些蝴蝶的踪迹。未来,华南植物园或将与火炉山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龙洞森林公园,以及周边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科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在天河组建一个绿色联盟。
    2023-09-29
    查看详情
  •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16大物种全覆盖,桫椤科“隐存种”有待“被解锁”!
    近日, ,该园研究团队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和越南目前所知的全部16个桫椤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分化历史,在桫椤科植物隐存种多样性及分化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表示,现生桫椤科的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不少近缘种的形态学性状十分相似,目前很难通过表型差异及少数的分子标记对近缘种进行物种界定。研究显示,系统发育重建及物种界定分析结果均支持该类群现有物种的谱系单一性,同时发现黑桫椤属内3个长期使用的物种概念,即黑桫椤、平鳞黑桫椤和粗齿黑桫椤,均存在隐存物种多样性。基因流检测发现,黑桫椤属及木桫椤属植物在属间及属内均存在频繁的基因流现象,说明自然杂交在桫椤科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23-09-28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