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4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作者: 黄岚 周飞
近日,记者从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团队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和越南目前所知的全部16个桫椤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分化历史,在桫椤科植物隐存种多样性及分化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何为“隐存种”?记者了解到,隐存种是指形态上难以区分但遗传上存在显著分化的物种。正确认识和发现隐存种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评估与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桫椤科植物是我国重点保护具有树状主干的蕨类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研究人员表示,现生桫椤科的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不少近缘种的形态学性状十分相似,目前很难通过表型差异及少数的分子标记对近缘种进行物种界定。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及物种界定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为准确认识桫椤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新契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康明研究团队在大规模野外调查和样品采样的基础上,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联合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及群体遗传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和越南目前所知的全部16个桫椤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分化历史。
研究显示,系统发育重建及物种界定分析结果均支持该类群现有物种的谱系单一性,同时发现黑桫椤属内3个长期使用的物种概念,即黑桫椤、平鳞黑桫椤和粗齿黑桫椤,均存在隐存物种多样性。基因流检测发现,黑桫椤属及木桫椤属植物在属间及属内均存在频繁的基因流现象,说明自然杂交在桫椤科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关的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上。记者了解到,该研究结果对桫椤科植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刺桫椤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2061063#/detail/2061063?site4&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