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中国科学院
邮箱登录
En
首页
园况介绍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园长及任职时间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含主持工作)及任职时间
党委
纪委
工会职代会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左侧
历史沿革右侧
机构设置
中心与平台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共建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国重点实验室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标本馆
野外台站
公共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技成果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新品种
软件著作权
标准
新属新种
成果转化
合作项目
院地合作
人才队伍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青促会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招聘
研究生教育
概况
简介
教育动态
导师介绍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培养管理
下载中心
规章制度
科教协同
大学生夏令营
科创计划
留学生
毕业就业
就业信息
相关通知
国际合作
交流动态
BGCI中国办公室
IABG秘书处
游客服务
门票信息
交通指引
导览地图
餐饮娱乐
景点欣赏
文创产品
党建文化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文化活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文库
形象标识
基地建设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首页
园况介绍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园长及任职时间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含主持工作)及任职时间
党委
纪委
工会职代会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左侧
历史沿革右侧
机构设置
中心与平台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共建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国重点实验室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标本馆
野外台站
公共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技成果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新品种
软件著作权
标准
新属新种
成果转化
合作项目
院地合作
人才队伍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青促会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招聘
研究生教育
概况
简介
教育动态
导师介绍
硕士生导师
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博士生导师
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
博士招生
培养管理
下载中心
规章制度
科教协同
大学生夏令营
科创计划
留学生
毕业就业
就业信息
相关通知
国际合作
交流动态
BGCI中国办公室
IABG秘书处
游客服务
门票信息
交通指引
导览地图
餐饮娱乐
景点欣赏
文创产品
党建文化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文化活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文库
形象标识
基地建设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扫描
>
图文报道
媒体扫描
图文报道
视频报道
图文报道
【科学新闻】诗词里的故事
回国途中,陈封怀参观走访了英国邱园等几乎所有欧洲著名的植物园, “疯狂”汲取西方植物园建设的精华,这为他后来建设中国现代植物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是陈封怀于1988年所作的《祝贺庐山植物园五十四周年有感》 ,诗歌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庐山植物园54年的建设历程,阐述了建园初期的艰辛、坎坷以及陈封怀对庐山植物园建园的定位。为表彰植物园的优秀代表,倡导科学、可持续的植物园建设和管理,引领国内植物园的发展方向,经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研究决定,从2016年起开展“最佳植物园”评选,入选植物园被授予“封怀奖” 。
时间: 2023-09-08 来源: 《科学新闻》 (2023年6月刊) 作者: 范德权 ——记“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 “植物学家丹青手,二绝一身学父祖。匡庐云雾云锦开,秦淮河畔留芳久。翠湖步月话古今,羊城赏菊怀五柳。布景建园园中园,一片丹心待后守。” 这首诗出自中国现代植物园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的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陈封怀之手。诗中分别以匡庐、秦淮、翠湖、羊城指代庐山、南京、武汉、华南4个国内著名植物园,这些都是他曾经建设和工作过的地方。 陈封怀出身诗书世家,擅长诗词与绘画。他曾撰写了许多华美的篇章,创作了大量画作。陈封怀虽然离开我们30年了,但他做人做事的高尚情操永远值得后人传承与弘扬。 厚植内心的爱国情怀 “江山如画自生情,北雁南飞返归宁。三十五年臻更美,可叹美景少一人。终生事业为科学,坎坷岁月数十春。自感家园为己任,不求名利爱国心。舍弃学位早回国,建设所园苦经营。自幼学成在海外,依依怀念祖国情。雄心壮志未忘本,不在他国作侨民。今已开花结果实,水到渠成创始人。桃李门墙满天下,莺歌燕舞四化兴。” 这是陈封怀于1984年所作的《怀念焕镛师建所》。诗歌虽是为纪念其导师陈焕镛院士所作,但其内容恰好与陈封怀的人生历程高度吻合。 1934年,陈封怀进入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学习,其间曾到英国邱园以及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地的各大标本馆做短期研究,主要研究植物园建设和管理方法,以及报春花科、菊科植物。1936年毕业时,陈封怀的导师、著名植物学家史密斯有意挽留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留学生,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回国途中,陈封怀参观走访了英国邱园等几乎所有欧洲著名的植物园,“疯狂”汲取西方植物园建设的精华,这为他后来建设中国现代植物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长江流水过九江,云雾矗出匡庐山。李白香山题佳句,诗人墨客写文章。植物学家有高见,奠定庐园做试场。开荒辟地建基地,调查引种走四方。杉松翠柏园林茂,荒山改变换新裳。不幸八年遭灾难,疮痍满目遍地荒。断壁残垣无人问,荒芜寂寞感悲伤。惆怅继承兴大业,坎坷行动苦艰难。念念不忘复棋局,依依留念我故乡。斯园今日有此貌,确赖后继有人才。” 这是陈封怀于1988年所作的《祝贺庐山植物园五十四周年有感》,诗歌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庐山植物园54年的建设历程,阐述了建园初期的艰辛、坎坷以及陈封怀对庐山植物园建园的定位。 1936年,陈封怀学成归国后开始在庐山建设中国第一个亚高山植物园,从此揭开了建立中国现代植物园的序幕。他确立以引种松柏类植物为主要方向,并与国外36个植物园、树木园建立了种苗交换关系,引种植物达3000余种,短短三年间植物园建设便已初具规模。不幸的是,该园在抗日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 1946年,陈封怀回到破败不堪、珍贵植物损失殆尽的庐山。在没有任何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他借钱印刷出售种苗的目录,向国外出售种苗,历尽艰辛筹集资金主持该园的恢复重建工作。他同时兼任“国立中正大学”教授,以授课所得贴补职工生活,填补植物园的支出。 正是陈封怀的无私付出,才为新中国保留下了唯一一个植物园。在他的带领下,庐山植物园仅裸子植物便引种栽培了11科37属270余种,成为国内裸子植物最集中、最丰富的场地。 严谨求实追求真理 “竹影听泉水潺潺,红花绿树阵阵香。月门透出园中景,隔墙仰望白云山。野树丛林有生趣,不求阁榭迷楼台。辛勤培育千万种,园林毕竟是课堂。” 这是陈封怀于1982年所作的《有感植物园建设形式与内容》。诗歌印证了他对植物园建园理论的积极探索以及深刻的领悟,也就是他“科学的内容与美丽的园林外貌相结合”的植物园建园思想。 在陈封怀1958年的一份发言手稿中,他科学分析了植物园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植物园的科学意义、科学内容和建设措施,并对植物园与园林美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形象的阐述。 他指出,自然美貌是人类美术的来源,树木花草以及山川河流是宇宙的美景。植物园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美丽的乐园。必须考虑到美化不是追求房屋的建设,而是以植物本身为主表现其个体和群体的美貌,所谓植物群落与个体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美。 他首次总结出植物园应有“科学的内涵、园林的外貌”,担负着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双重任务,也就是现在植物园界所公认的植物园科研、保育、科普、利用四大功能。后人秉承其建园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进一步提出“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底蕴”的华南植物园建园理念,使历史悠久的华南植物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依托其建设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 “五十年来建园圃,江南江北度生涯。问道故乡何所在,园林无处不为家。” 这出自陈封怀1984年所作的《忆庐山》。他一生以中国植物园建设事业为己任,为植物园建设鞠躬尽瘁,初心、匠心不改。 1953年,陈封怀调任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副主任,主持建设南京中山植物园。他与贺善安等人从选址、征地、迁移居民开始一步步建园,但当园区基本完成、科研工作步上正轨、药用植物研究和果树资源调查取得显著成绩时,他又离开了该园。陈封怀为南京中山植物园成为我国北、中亚热带植物引种驯化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陈封怀调至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任主任,着手创建武汉植物园。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和年轻人一同赴神农架原始森林开展野外科考,进行植物引种,使武汉植物园很快便初具规模,逐渐成为我国亚热带、温带过渡地带植物引种驯化基地。1975年,陈封怀题写《巴东沿渡河》回顾当年的情景:“山村临渡口,河岸系渔船。遥望神农架,隔岭到四川。” 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蔡承祖筹划在广州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这一重任又落在了陈封怀身上。1962年,陈封怀再次“迁徙”,调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兼华南植物园主任,主持植物园建设和发展。陈封怀服从国家安排,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原有基础上将华南植物园建成为集科研、保育、科普、利用于一体的科研基地,使之成为我国热带、亚热带植物引种驯化基地。 其间,陈封怀帮助杭州筹建杭州植物园,又指导广西植物园的规划与建设。1963年,他应朝鲜邀请,协助建立中央植物园。上述植物园或经其选址规划,或由其主持建设,各具特色、颇有规模。但对于陈封怀而言,参与每个植物园的规划或建设,都意味着要放弃现有安定的生活环境和颇有建树的科研工作。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凡事以国家为重。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 “百年树木始成林,所园建成六十春。坎坷岁月成大业,所园结合映画屏。相与分工各自作,鱼水相连创发新。各有所长来表现,嫦娥鬓发美成名。牡丹依靠枝叶茂,人杰地灵有信心。科研成就非朝夕,待到今日花果成。欲望高攀千里目,展望前途听佳音。” 这首《祝贺华南植物所园六十周年》是陈封怀于1989年所作,反映了他对植物科学及植物园事业发自内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憧憬。 陈封怀治学严谨,早年留学英国时,学习研究的主要是报春花科植物。回国后,他在建设植物园的同时,坚持开展报春花科、菊科和毛茛科植物研究。1975年7月至1989年7月,他和学生胡启明集中精力对中国报春花科植物进行系统研究,首次全面清理了我国报春花科植物种类共13属517种,之后又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同时,他还论证了我国西南山区是珍珠菜属、点地梅属和报春花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也是其起源中心。他们的系列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中国植物志》第59卷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中。在《中国植物志》已出版的各卷中,陈封怀等编著的报春花科部分被认为是研究模式标本最多、清理种类彻底并从演化趋势和亲缘关系进行全面探讨的少数卷册之一,与国外同类工作相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处于领先水平。 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我本园丁应学耕,种花种树为人民。花树长成非朝夕,多年经营有信心。要知事业在实践,岂能空怀望月心。操劳研究成功业,好致繁荣乐太平。他山攻玉新科技,发展高峰待后人。” 以上诗句出自陈封怀于1988年题写的《龙年中秋赏月》,体现了他对植物园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待。 陈封怀十分淡泊名利,在南京工作时,他把自己收集的人参属植物资料和手稿全交给了一位年轻同志。后来该同志把陈封怀描述的新种发表了,可他却毫不介意。之后,陈封怀又将自己多年研究的风毛菊属植物资料毫无保留地交给其他同志抄录、翻拍,使他们深受感动。胡启明独立工作后,陈封怀曾多次对他说:“以后你写文章、出书不要再挂我的名了。”他真心帮助学生和年轻人,从不考虑回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庐山的生活、学习条件很差,年轻人都渴望能调离这里。陈封怀精于围棋,常用围棋布局和自身经历启发年轻人如何在逆境中创造机会,充分发挥有利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他常教导年轻人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过分抱怨条件,任何地方都有其优点,也有不足之处,问题在于如何适应和利用它。 “海上生明月,华南出园林。气候温和地,终年四季青。池边设水榭,中有翼然亭。仰望白云雨,俯视如画屏。孑遗水松种,世界得盛名。椰林成大道,睢园绿竹径。蒲岗保遗迹,濒危种安存。丘陵起伏趣,远近听林声。” 以上诗句出自陈封怀1983年题写的《华南植物园赞》,那时的华南植物园已颇具规模。可以说,陈封怀为中国植物园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时代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人为了表彰陈封怀对中国植物园事业的贡献,以“陈氏香草”“二郎山报春”“封怀木”三种新发现的植物物种来纪念他。为表彰植物园的优秀代表,倡导科学、可持续的植物园建设和管理,引领国内植物园的发展方向,经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研究决定,从2016年起开展“最佳植物园”评选,入选植物园被授予“封怀奖”。(部分内容取材自《问道故乡何所在 园林无处不为家——陈封怀教授诞生120周年纪念集》)(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3年6月刊 学界) 报道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skhtmlnews/2023/9/4794.html
2023-09-12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科学述评:自然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研究员王法明联合国内外海岸带碳汇研究领域的主要科学家,探讨了中国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如何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中国红树林的总甲烷排放量为0.01 Tg/yr ,但还需要进一步计算中国其他海岸带生态系统(尤其是盐沼和滨海滩涂)中的甲烷排放量。相对于红树林,中国有更大面积的盐沼和滩涂湿地,如何保护和恢复这些海岸带湿地对于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时间: 2023-08-28 来源: 《中国科学报》科学网 作者: 朱汉斌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研究员王法明联合国内外海岸带碳汇研究领域的主要科学家,探讨了中国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如何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相关述评文章在线发表于《创新》。
“为了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2020年中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除了大规模的减排脱碳,还需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碳汇,以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总目标。”论文第一作者王法明对《中国科学报》表示。
我国碳储量高达118 Tg
文章指出,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具有高效的二氧化碳吸存能力,因此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成为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144万公顷,其碳储量高达118 Tg。其中,中国的红树林总碳储量约6.9 Tg,海草床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约1.4 Tg,远低于盐沼湿地的总碳储量25 Tg。此外,我国未被植被覆盖的滨海滩涂面积广大,总碳储量高达27~85 Tg。
除了碳储量,这些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碳埋藏能力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红树林每年的总碳埋藏量约为0.05 Tg/yr,海草床的总碳埋藏量为0.01-0.02 Tg/yr,盐沼湿地的碳埋藏量为0.50 Tg/yr;我国无植被覆盖的滨海滩涂的总碳埋藏量在0.28至1.5 Tg/yr之间。
“海岸带蓝碳系统通常具有非常低的甲烷排放量,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低盐度下,也能排放一定量的甲烷。中国红树林的总甲烷排放量为0.01 Tg/yr,但还需要进一步计算中国其他海岸带生态系统(尤其是盐沼和滨海滩涂)中的甲烷排放量。”王法明表示。
当前,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丧失。在20世纪,全球海岸带湿地由于人类活动而减少了25~50%。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红树林总面积减少了一半。2021年,我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将红树林恢复到48,650公顷。这些恢复的红树林将每年进一步吸收0.1 Tg的碳。
文章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任海指出,自1950年以来,中国的盐沼湿地大量损失,近些年虽然有一些改进。但是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系统的恢复措施和计划。同时,我国每年有超过23,000公顷的滩涂湿地被开垦用于水产养殖、农业、盐田和城市扩建,而海草床每年损失也有几百到上千公顷。
文章估算了中国红树林和盐沼的横向碳通量分别为0.2 Tg/yr和0.9 Tg/yr。除了碳汇功能,这些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社会提供许多益处,如提供栖息地、调节和稳定气候、净化水质、保护水源、防洪、岸线稳定、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和高生产力等服务功能。
助力我国蓝碳发展
文章指出,过去70年来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的大幅减少导致了其蓝碳功能的明显下降,保护我国现存的海岸带蓝碳系统可以避免每年0.47~1.79 Tg C的排放,这也是实现碳中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然而大部分的海岸带湿地的生态恢复都是以提高湿地面积为目标,忽视了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的恢复。相对于红树林,中国有更大面积的盐沼和滩涂湿地,如何保护和恢复这些海岸带湿地对于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至关重要。”王法明说。
文章表示,我国海岸带滩涂目前正面临互花米草入侵的威胁。尽管互花米草入侵后的泥滩滩涂的碳汇功能增加,提升了其蓝碳储量,但是入侵导致了其他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如底栖生物多样性和鸟类多样性的变化。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互花米草入侵后的综合生态效应。
除了保护和恢复之外,能够增强这些海岸带蓝碳系统的碳汇功能并减少碳排放的管理实践和技术也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很少有关滨海湿地增汇减排技术的研究。
“中国海岸带蓝碳系统以盐沼为主导,红树林和海草床面积较小,而无植被的滨海滩涂面积广大。”王法明表示,保护和恢复这些海岸带蓝碳系统以及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提高它们的碳储存潜力,可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文章综合了几种有潜力提高滨海湿地蓝碳功能的管理措施和技术,包括施肥措施、生物炭施加、铁添加等。但是,其中一些技术措施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这些管理措施和技术需要在增强蓝碳碳汇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取得平衡。
“尽管存在一些障碍需要克服,但保护和恢复中国海岸带蓝碳系统将是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王法明表示,“积极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抗气候变化,可为可持续未来奠定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3.100481
报道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377.shtm
2023-09-10
查看详情
【广州日报】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长圆叶汉克苣苔不是汉克苣苔属成员?研究带来“真相”
杂交和多倍化都可以对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及物种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园康明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浅层测序和细胞学数据对分布在中国的26个汉克苣苔属物种及1个斯里兰卡的物种开展了系统发育及杂交历史研究。基于27个物种共45个群体的染色体计数并结合系统发育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汉克苣苔属内发生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事件,且这些多倍化事件都发生在杂交事件之后,预示着这些多倍体物种可能都为异源多倍体。记者了解到,该研究首次重建了中国汉克苣苔属物种的系统发育框架,揭示了该类群进化历史中存在广泛的杂交和多倍化事件,也证实了长圆叶汉克苣苔不是汉克苣苔属成员。
时间: 2023-08-15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作者: 黄岚
华南国家植物园对汉克苣苔属系统发育、杂交与多倍化历史研究获进展
杂交和多倍化都可以对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及物种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记者从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悉,该园康明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浅层测序和细胞学数据对分布在中国的26个汉克苣苔属物种及1个斯里兰卡的物种开展了系统发育及杂交历史研究。
自然杂交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杂交通常伴随着染色体组加倍,即异源多倍化事件。近年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广泛应用及快速发展为植物(尤其是一些快速分化的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及进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据了解,最新界定的汉克苣苔属为苦苣苔科长蒴苣苔亚族的一个大属,约有70余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以及其周边区域,也有一部分物种延伸到了东南亚、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我国有汉克苣苔属植物28种,为该属的重要分布区。已有的细胞学数据显示,汉克苣苔属内染色体数目变异十分复杂,复杂的染色体数目变异预示汉克苣苔属内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杂交和多倍化历史。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对该类群开展系统发育及进化历史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康明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浅层测序和细胞学数据对分布在中国的26个汉克苣苔属物种及1个斯里兰卡的物种开展了系统发育及杂交历史研究。结果发现分别基于绿叶体基因组和1968个单拷贝核基因都可以获得高支持率的系统发育树。此外,基于叶绿体基因组获得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核基因获得的物种树间存在严重冲突,且不同核基因树之间也存在大量的冲突。
研究团队表示,多种统计分析揭示不完全谱系分选及杂交都为产生上述系统发育冲突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系统发育网络分析显示杂交在属内广泛存在。基于27个物种共45个群体的染色体计数并结合系统发育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汉克苣苔属内发生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事件,且这些多倍化事件都发生在杂交事件之后,预示着这些多倍体物种可能都为异源多倍体。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首次重建了中国汉克苣苔属物种的系统发育框架,揭示了该类群进化历史中存在广泛的杂交和多倍化事件,也证实了长圆叶汉克苣苔不是汉克苣苔属成员。相关研究成果已近期在线发表在Annals of Botany(《植物学年报》)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周飞、杨丽华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2052446#/detail/2052446?site4&columnID=0
2023-09-10
查看详情
【森林与人类杂志】跟科普专家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南国奇木
华南国家植物园是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这里汇聚全球雨林植物、亚热带植物、高山植物、奇花异果、沙漠植物等各种植物资源超过1.7万种。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只要你足够细心,随处可见热带植物的神奇魅力。
2023-09-07
查看详情
【新华社】科普升温 引种加速 城园融合——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周年观察
这是2022年7月11日拍摄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无人机照片) 。作为中国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的一部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此次活动也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以来大力推进科普教育能力建设的缩影。在植物资源开发方面,由华南国家植物园自主培育的“大湾区兜兰”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登录,并获广东省兰花协会2023年春季兰展金奖,目前正在进行种苗的规模化快繁,这个由深山野林中生长的珍稀濒危植物培育的新品种即将走入寻常百姓家。伴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华南国家植物园也成为港澳青年大学生在广州的重要科普实践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高莹就是这个暑期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实习的港澳学生之一。
时间: 2023-07-22 来源: 《新华社》中国聚焦 作者: 马晓澄 潘禹杰
这是2022年7月11日拍摄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新华社广州7月22日电(记者马晓澄、潘禹杰)桌子上,一个个昆虫标本被摆放好,小朋友对这些素未谋面的昆虫很好奇,纷纷贴到标本跟前细细观察,老师则向小朋友一一讲解。现场还有穿着“树木医生”服装的工作人员,跟小朋友讲解他们是如何分析树木的年轮和保护树木……
这是近日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进行的“听见花开·寻踪”第100期活动上的一幕。作为中国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的一部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此次活动也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以来大力推进科普教育能力建设的缩影。
2022年5月30日,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同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介绍,一年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进一步加强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资源利用和园林园艺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进展显著。
以植物迁地保护为例,至2023年6月底,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引种4283号,其中物种2177种、品种394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3种、受威胁植物262种。
在植物资源开发方面,由华南国家植物园自主培育的“大湾区兜兰”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登录,并获广东省兰花协会2023年春季兰展金奖,目前正在进行种苗的规模化快繁,这个由深山野林中生长的珍稀濒危植物培育的新品种即将走入寻常百姓家。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培育了黄色的功能水果鲜食枸杞“中科皇杞1号”,保鲜技术支持的鲜果枸杞已摆上超市的货架。
揭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完成极危植物粗茎紫金牛和广东特有珍稀植物怀集报春苣苔、红花报春苣苔和封开报春苣苔野外回归,成功实现“野外引种—苗圃栽培—人工群落—野外回归”的整合保护研究。
伴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华南国家植物园也成为港澳青年大学生在广州的重要科普实践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高莹就是这个暑期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实习的港澳学生之一。
“虽然来实习的时间不长,但这里已给我带来满满收获,也让我充分感受到国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上做的巨大努力。”高莹说。
揭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科普旅游工作获得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总入园人数已达141.5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46%。“夏日观萤”等特色科普研学活动及志愿者招募获社会广泛关注,参与人数与咨询热度同比大幅增长。
探索支撑服务地方生态和经济建设,也是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目前,广州市正在与植物园共建城园融合体系,并印发相关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本园+环园+城园”空间布局,最终实现“1+3+N”国家植物园体系的目标。
5月26日,首个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专类植物展示园——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顺利通过专家评估考核。专类园建有精品植物展示区、引种繁育区、木本花卉种质创新基地及木本花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区,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
“我们力争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科学研究继续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数达300万人次。”任海说。
报道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1604228
2023-08-16
查看详情
【中新社】港澳大学生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实习活动
7月24日,澳门大学生高莹(左)与香港大学生李兆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对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 7 - 8月,一批港澳台青年大学生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4 - 6周实习活动。实习活动除设置科普旅游、园林园艺等文化旅游主题实习岗位外,还安排港澳台实习生亲身参与植物标本制作、标本数字化、入库整理等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安排实习导师带教指导,为实习生制定职业发展与成长计划。目前,香港青大学生李兆天与澳门大学生高莹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实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数字化、植物标本入库整理等工作。
时间: 2023-07-24 来源: 《中新社》中国新闻网 作者: 陈骥旻
7月24日,澳门大学生高莹(左)与香港大学生李兆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对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 陈骥旻 摄
2023年“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暨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近日在广州启动。暑假期间,近200名港澳青年学生将奔赴广州各大企事业单位,开启约45天的短期实习。
结合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7-8月,一批港澳台青年大学生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4-6周实习活动。实习活动除设置科普旅游、园林园艺等文化旅游主题实习岗位外,还安排港澳台实习生亲身参与植物标本制作、标本数字化、入库整理等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安排实习导师带教指导,为实习生制定职业发展与成长计划。
目前,香港青大学生李兆天与澳门大学生高莹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实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数字化、植物标本入库整理等工作。
7月24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工作人员汤银珠(中)向港澳大学生介绍该馆保存年代最久远的植物标本。 陈骥旻 摄
7月24日,澳门大学生高莹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对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 陈骥旻 摄
7月24日,香港大学生李兆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为植物标本录入电子影像。 陈骥旻 摄
7月24日,澳门大学生高莹(左)与香港大学生李兆天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对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 陈骥旻 摄
7月24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工作人员汤银珠(左)指导澳门大学生高莹为植物标本录入电子影像。 陈骥旻 摄
报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048837.shtml
2023-08-16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报】这一年新征程,华南国家植物园交出高质量答卷
7月20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仪式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行。”陈广浩介绍,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副院长张涛参加了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揭牌仪式并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座谈,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提出世界一流的明确要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告诉《中国科学报》 ,根据《建设方案》 ,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科学研究继续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数达300万人次,大规模开发2种经济植物,力争综合实力进入世界植物园前3名。
时间: 2023-07-23 来源: 《中国科学报》科学网 作者: 朱汉斌 沈春蕾
新引种植物超过2177种,收集超过1.7万种(含种下分类单元)高等植物;引进各类人才55人,聘请11位全球知名植物园的主任加入专家指导委员会;2023年1~6月总入园人数已达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6%……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华南国家植物园 供图
今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整一年。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升级到华南国家植物园,步入新征程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
7月20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仪式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行。
在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对华南国家植物园提出要求: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和“国际一流”,高质量完成国家植物园建设各项工作,擦亮金字招牌。
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群景观。 宁敏华摄
高标准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建设,是一座快百岁的植物园,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焕镛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
这一年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五方的共同努力下,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6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召开华南国家植物园五方协调机制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要求,共建各方共同协商完善揭牌方案,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要抓紧组织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编制;华南国家植物园要发挥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窗口作用。
“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工作。”陈广浩介绍,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副院长张涛参加了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揭牌仪式并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座谈,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提出世界一流的明确要求。
据悉,中国科学院将华南国家植物园纳入全院重点工作,并在《中国科学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中做出了明确安排。高标准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被列入中国科学院2023年重点工作。
2022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启动《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原则通过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方案、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共建工作实施方案。
“我们比原来预期的进度快了超过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告诉《中国科学报》,根据《建设方案》,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科学研究继续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数达300万人次,大规模开发2种经济植物,力争综合实力进入世界植物园前3名。
高规格引进和培养人才
“这一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发展取得最明显的成绩就是成功引进55位人才。”任海感叹道,“未来的发展靠人才,作为国家平台,我们需要打造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建立全球朋友圈。”
任海介绍,在引进的青年人才中,已有10人被安排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引种保育、园林园艺等岗位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注重培养自己单位的员工,还将目光投向青少年。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周年之际,30名穗港澳青少年在植物园亲手种下分别象征广州、香港、澳门的木棉、紫荆花和广东木莲三棵“粤港澳青年同心树”,寓意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亲情长青。
此外,“绿美湾区青少年志愿者在行动”华南国家植物园树木保护活动也将在暑假期间举行,活动将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树木保护活动,重点开展树木保护研学及调查志愿服务。
另据了解,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联动多个部门共同组织的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以下简称“百企千人”计划)已于7月正式启动,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也是重要的一站。
“百企千人”计划定于7~8月组织港澳台青年大学生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4~6周实习,设置科普旅游、园林园艺等文化旅游主题实习岗位,让港澳台实习生亲身参与植物园核心工作,轮岗体验植物标本制作、标本数字化、入库整理等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安排实习导师带教指导,为实习生制定职业发展与成长计划。
“在实习导师的讲解下,我发现很多植物蕴含着广州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来自澳门的高莹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她已在华南国家植植物园标本馆实习一周。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曾说过:“植物园有三大使命——保护和利用植物多样性造福人类;普及植物学知识,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大众创造心旷神怡的休闲环境。”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自然教育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展示馆,这也是植物园一个重要的使命。”任海表示,“希望能让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青少年朋友们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思维。”
高效率完成任务和目标
在洪德元看来,植物园应具备能够担当引种、驯化、繁殖、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任务的强有力的研究队伍。
不久前,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苏铁园里发生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园中迁地保育的6株高大的镇园之宝——越南篦齿苏铁齐刷刷地开出金黄雄壮的雄球花。
“它们几乎同时绽放枝头,上演了古老铁树齐开花的植物奇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介绍,“除了古老的越南蓖齿苏铁,镇园之宝还包括园内经济价值最高的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树高最高的望天树和树干最粗的高大龙脑香。”
王瑛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规划建设以华南地区兼顾全球同纬度热带亚热带区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为核心,建设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提升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效率,实现物种保育2万种以上,其中经济植物6000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95%种类得到迁地保育。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引种保育部副部长湛青青告诉《中国科学报》:“华植的很多植物都是‘园宝’,有些稀有程度堪比大熊猫。”
来自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华南国家植物园引种4283号,其中物种2177种、品种394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3种、受威胁植物262种。现有活植物登录38887号、分类群17502种、物种10602种、品种6900个、珍稀濒危植物7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36种。
“引种保育没有捷径,也没有偏方,需要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湛青青说,“引种保育人员在制定引种计划时,需全面考虑,比如这些物种是否能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栽培成活,有没有科研、园艺、科普、应用等方面的价值。”
如今,华南植国家物园自主培育的“大湾区兜兰”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进行国际登录,并获广东省兰花协会2023年春季兰展金奖,目前正在进行种苗的规模化快繁;成功培育黄果枸杞“中科皇杞1号”、顶端封顶果实统一成熟“中科鼎杞1号”新品种;培育的无忧花属新品种“四季无忧”和紫金牛属新品种“紫红荷1号”“紫红荷2号”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保护权审定。
大湾区兜兰。 曾宋君摄
任海透露,未来5年时间,华南国家植物园要建成一个国际领先的种质库、标本库、人才库、知识库“四库一体”的种质资源库,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可保育标本300万份以上、种子10万份、DNA提取物30万份;为了实现珍稀濒危活植物迁地保育和研究,还计划建设一个3.55万平方米的迁地保护与繁育中心。
“按照规划,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于2035年完全建成。”任海告诉《中国科学报》,从现在开始至2027年是重点建设阶段,有80%的专业建设内容要在这5年间完成。
报道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315.shtm
2023-08-16
查看详情
【人民日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周年:高质量发展,助力绿美广东建设
距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已满一年。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植物园, 7月20日上午,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据介绍,南方植物种质资源库是国家林草局布局建设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框架,依托地方科研机构建设1个设施保存库,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1个活体植物库,联合其他在穗科研单位建设N个设施保存分库和活体植物分库。
时间: 2023-07-21 来源: 《人民日报》广东频道 作者: 姜晓丹 文菁
距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已满一年。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植物园,7月20日上午,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
仪式上全方位地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的整体概况和工作进展,以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华南植物园至2022年以来(至2023年6月底)引种4283号,其中物种2177中、品种394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3种、受威胁植物262种。现有活植物登录38887号、分类群17502种、物种10602种、品种6900个、珍稀濒危植物74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36种。
华南植物园完成极危植物粗茎紫金牛和广东特有珍稀植物怀集报春苣苔、红花报春苣苔和封开报春苣苔野外回归。华南植物园自主培育的“大湾区兜兰”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进行国际登录,并获广东省兰花协会2023年春季兰展金奖,目前正在进行种苗的规模化快繁;成功培育黄果枸杞“中科皇杞1号”、顶端封顶果实统一成熟“中科鼎杞1号”新品种,具有良好市场推广价值,同时枸杞保鲜研究成果有力推动宁夏和新疆鲜食枸杞产业发展;培育的无忧花属新品种“四季无忧”和紫金牛属新品种“紫红荷1号”“紫红荷2号”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保护权审定。
据记者采访得知,华南国家植物园规划2035年完成建设。2022年至2027年为建设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种子资源库,其中包括种子库、标本库、人才库和知识库,在种子资源库的支持上再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建成虚拟的园艺学家、植物学家和科普导游。此外,还建立一个自然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展示馆,绿美中国的建设少不了自然教育。通过自然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和理念。
自揭牌一年多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从职工理念、人才队伍、平台建设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成长速度”很快。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未来的发展要靠人才,所以我们过去这一年引进了55位人才,其中从海外来的就有13位,另外还有4位海外知名科学家担任客座教授。”同时,华南国家植物园还专门聘请了全球最好的植物园专家共同研讨下一阶段发展。“希望探讨出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一流植物园。”
联动环园,拓展城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批建以来,不仅市区联动,提升环境整治,确保环园高质量发展;同时举全市之力,实现城园融合体系。
除了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成立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基础研究平台,广州市还按照“1+1+N”的模式共建南方植物种质资源库。据介绍,南方植物种质资源库是国家林草局布局建设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框架,依托地方科研机构建设1个设施保存库,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1个活体植物库,联合其他在穗科研单位建设N个设施保存分库和活体植物分库。目前,正在开展设施保存库用地选址等前期工作。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广州市开展迁地保护示范建设,在白云山迁地保护示范区新增植物1250种,在大夫山建设全国首个榕树公园,榕属植物由17种增加至100种(品种),提升了广州市植物迁地保护能力和园林园艺展示水平。
报道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50394/6997877
2023-07-21
查看详情
【中国日报】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 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启动
7月20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活动仪式上,华南国家植物园任海主任介绍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概况,全面回顾了设立以来的工作进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仪式上还开展了“爱我中华·粤港澳青少年走进国家植物园”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将围绕“乐学、乐践、乐享”三大主题,组织开展九项具体活动,让粤港澳三地青少年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走进城园融合体系,近距离体会中华文化和植物知识的博大精深。
时间: 2023-07-2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作者: 李文芳 郑尔奇
7月20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
活动仪式上,华南国家植物园任海主任介绍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概况,全面回顾了设立以来的工作进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广东省政府厉海帆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陈广浩院长、广州市王焕清副市长分别致辞,表示要在五方协调机制指导下,三方建设领导小组带领共建各方,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围绕“种质资源库、科普实践地、生态展示园”三个定位,紧密合作,密切协同,高质量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创新推动城园融合体系建设,充分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高效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仪式上还开展了“爱我中华·粤港澳青少年走进国家植物园”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将围绕“乐学、乐践、乐享”三大主题,组织开展九项具体活动,让粤港澳三地青少年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走进城园融合体系,近距离体会中华文化和植物知识的博大精深,全面分享祖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 郑尔奇)
报道链接:https://gd.chinadaily.com.cn/a/202307/21/WS64ba4b2aa3109d7585e45efb.html
2023-07-21
查看详情
【光明日报】华南国家植物园高质量构建城园融合体系
7月18日, “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宣传活动在广州市新闻发布厅举行。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函〔 2022 〕 50号) 。同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年来,在共建五方的共同努力下,华南植物园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努力,稳步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先行先试,探索国家植物园与城市融合发展模式,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以“本园+环园+城园”空间布局,最终实现“ 1 + 3 + N ”国家植物园体系的目标。
时间: 2023-07-20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雷爱侠
7月18日,“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宣传活动在广州市新闻发布厅举行。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函〔2022〕50号)。同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一年来,在共建五方的共同努力下,华南植物园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努力,稳步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提到:”揭牌至今,华南国家植物园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要求,做好迁地保护,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 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先行先试,探索国家植物园与城市融合发展模式,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以“本园+环园+城园”空间布局,最终实现“1+3+N”国家植物园体系的目标。
吴敏还重点提及了一年里的科研科普进展。科研方面,2022年至今引进植物2323种,获得植物新品种8个、建立天敌种质资源库,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深入秦岭、林芝等地考察引种。科普方面,尝试构建广州植物科普联盟,鼓励全民参与,共享创建成果,推出系列科普宣传产品,举办多场城园融合科普活动。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继续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高标准体系化建设,为“绿美广东”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乡土植物种类,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广东样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通讯员 徐亦菲)
报道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1f86722ab1f42e9a89cfbfcc9968fc2
2023-07-21
查看详情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