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广东科技报】荔枝有了防腐新方法
    荔枝是岭南特色佳果,其保鲜一直是个技术难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丹丹、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的保鲜中。其成果“一种新型荔枝防腐的方法”也于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防腐中,其主要是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置于含有特克多、复硝酚钠等成分的溶液中浸泡1 - 5分钟,再将杀菌处理后的荔枝果实晾干,包装,贮藏。经验证,经该方法处理后的荔枝果实在低温下贮藏35天后,腐烂率减少了90% ,果皮褐变相对减少了70% 。华南植物园科研成果获专利授权
    时间: 2015-11-27  来源: 《广东科技报》8版 公告  作者: 冯海波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荔枝是岭南特色佳果,其保鲜一直是个技术难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丹丹、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的保鲜中。其成果“一种新型荔枝防腐的方法”也于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了解,荔枝果实在采后由于自身的呼吸会继续老化,容易腐烂,因此研究一种通过细胞赋活剂强化荔枝细胞内部活力,从而抑制果实采后衰老的保鲜手段也势在必行。而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其化学成份包括5-硝基愈创木酚钠、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这是一种新型的、市场需求广的保鲜剂,它广泛适用于粮食作物、瓜果、蔬菜、树、油料作物,同时还可应用于畜牧、渔业上。由于它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适用范围广、无副作用、使用浓度范围宽等优点,2002年已被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列为欧盟推荐绿色农药。  
      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把复硝酚钠应用到荔枝防腐中,其主要是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置于含有特克多、复硝酚钠等成分的溶液中浸泡1-5分钟,再将杀菌处理后的荔枝果实晾干,包装,贮藏。经验证,经该方法处理后的荔枝果实在低温下贮藏35天后,腐烂率减少了90%,果皮褐变相对减少了70%。
     
    2015-12-14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举办环保创意DIY亲子科普活动
    近日,华南植物园举办了“绿色有你、快乐挑战”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小学、幼儿园的近500名小朋友和家长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各类表演、益智游戏、小组竞赛、手工制作等亲子互动活动精彩纷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和家长亲密互动,整个活动洋溢着欢乐气氛。此次华南植物园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的开展,为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家庭成员在相互陪伴中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整个活动都在合作与互助中完成,小朋友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时间: 2015-11-13  来源: 《广东科技报》7版 南粤科普  作者: 路平 
      本报讯 (记者 路平) 近日,华南植物园举办了“绿色有你、快乐挑战”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小学、幼儿园的近500名小朋友和家长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各类表演、益智游戏、小组竞赛、手工制作等亲子互动活动精彩纷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和家长亲密互动,整个活动洋溢着欢乐气氛。 
      在互动创意区,精心设计的植物粘贴画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植物粘贴画是借美术之灵,创自然之美,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空间,让每一片树叶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生命力。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团结协作,发挥创意。他们做成各种各样的树叶粘贴画,并根据想象给树叶添上几笔,使画面更美。 
      在盆栽种植区,科普辅导员给小朋友们讲解植物种植的过程,讲解如何给小盆栽浇水、施肥的相关知识,详细示范种植步骤。在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小朋友们亲手种好了自己的小盆栽,带回家后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绿色种植能让小朋友们观察植物长大的过程,丰富他们感知生命力的强大,对自然界神奇生命力的知识求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照顾、关爱幼小事物的意识。 
      此次华南植物园环保创意DIY大型亲子科普互动活动的开展,为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家庭成员在相互陪伴中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通过多种轻松、有趣的游戏,有效地激发小朋友们探索植物,保护环境的热情。整个活动都在合作与互助中完成,小朋友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2015-12-14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第一仙草”站在腾飞风口
    当记者联系上深圳一米阳光健康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亚平的时候,他正筹划着从正在蓬勃发展的石斛产业里分一杯羹。他电话告知北京的朋友,自己将在深圳打造石斛网络营销平台。据悉, 2007年,药用石斛的人工栽培以铁皮石斛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开展石斛研究的并非仅有华南植物园段俊课题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药物所、成都生物所等科研机构,均开展了石斛研究,并与多地合作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彻底改变了药材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保证了铁皮石斛的可持续利用。他说道,当前野生石斛资源日益减少,尤其是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等名贵石斛资源更为稀缺。《中国科学报》 ( 2015-11-25第7版产经).时间: 2015-11-25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7版 产经  作者: 王静 

    铁皮石斛
      当记者联系上深圳一米阳光健康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亚平的时候,他正筹划着从正在蓬勃发展的石斛产业里分一杯羹。他电话告知北京的朋友,自己将在深圳打造石斛网络营销平台。
      罗亚平发现,目前石斛的消费市场主要在上海、浙江、广州、北京和香港等经济较发达区域,而深圳作为新移民城市,有2000万人口,对石斛的了解甚少。“正因为深圳还是一个石斛产品空白区,所以蕴藏着商机。过去石斛一直是高端消费品,我准备在深圳打造出一款老百姓能消费起来的品牌产品。”他说。
      据有关产业发展研究人士调查,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石斛,经科研人员和企业30余年的努力,成功地从悬崖峭壁上延伸到了现代农田,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安徽等省区,石斛得到了广泛种植,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各种鲜品、加工品、保健品和药品如雨后春笋,让人眼花缭乱。
      “中华第一仙草”已然站在了腾飞的风口。据悉,仅浙江省铁皮石斛类药品和保健品的年销售规模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且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近百亿元,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的拳头产品和中药现代化工程建设的热点产品。而中国科学院在推动这一产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给石斛插上“翅膀” 
      “段博士:您好!我想在家乡——广东省阳春市种铁皮石斛,不知气候是否适宜?如果适宜的话,种苗价钱如何?种植有何难点?
      “段教授:您好!最近到XXX公司买了瓶苗在家试种,今天正好一个礼拜了。但1号苗在移植的第3天就开始发黄,目前已基本上全黄了;2号苗也有少数开始转黄了。不知是何问题?能否成活?”
      作为石斛育种、种苗生产和种植专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段俊常常收到这类关于石斛咨询的电话和邮件。为此,他给予了统一回复。
      铁皮石斛的生长温度约在10℃~35℃,最适生长温度约在20℃~30℃,且在通风良好、湿度较高、半阴半阳的地方生长会更好。人工种植最好尽量选择接近铁皮石斛生长要求的环境进行。在这种环境下种植,产量会比较高。目前铁皮石斛种植一般采用栽培设施的方式。另外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要综合考虑水源、环境染污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段俊还告诉咨询者,铁皮石斛虽一般生长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半阴半阳且湿度较高的山地上(一般附生于岩石或树枝上)。随着现代培植技术的大幅提升,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不同地点所种植出的铁皮石斛依然存在品质上的差异。
      影响铁皮石斛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环境是否污染,这将直接决定铁皮石斛作为天然有机保健良品的基本价值;二是生长环境是否有显著温差,温差可提升石斛品质、增加多糖等成分的含量。
      除了接受咨询、提供服务,段俊还常常到不同省市石斛种植基地直接指导石斛的种植。不久前,他应云南省农科院邀请,赴云南文山和保山等地区为“特色兰花技术培训班”授课。
      据安徽霍山县石斛(灵芝)产业发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霍山石斛的产业化栽培始于2010年,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种植面积已从2亩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亩,新增产值已超10亿元。而霍山石斛的产业化栽培技术正是依托段俊研究组研发与推广的设施栽培技术。
      特别在药用石斛栽培技术方面,段俊研究组的成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据悉,2007年,药用石斛的人工栽培以铁皮石斛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当时,铁皮石斛大多直接种植于地面,成活率低、生长慢、病虫害严重,年产70公斤/亩。
      段俊课题组经过几年探索,发展出一整套“药用石斛苗床架空栽培技术”,较之“地面栽培技术”,产量提高2倍以上,且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目前,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使石斛种植面积达到近10万亩。
      鉴定品质辨析真伪 
      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开展石斛研究的并非仅有华南植物园段俊课题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药物所、成都生物所等科研机构,均开展了石斛研究,并与多地合作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彻底改变了药材依赖野生资源的局面,保证了铁皮石斛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上,石斛这一名贵中药材产品鱼龙混杂,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难以分辨伪劣真假。这也是让罗亚平颇感棘手的事情。其中,中科院在这方面早有技术储备。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淳泽课题组,利用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石斛的红外光谱及其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获得了不同种石斛之间的鉴别特点。
      同时,淳泽课题组还利用不同石斛种属的特征,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了不同种石斛之间的化学亲缘关系,为寻找质优种的替代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关专家认为,该方法的提出为中药鉴定学及化学分类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淳泽介绍,石斛生药来源涉及到我国76种石斛属植物中的近40种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及现代研究皆表明,不同种石斛在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上有一定差异,准确鉴别不同种石斛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说道,当前野生石斛资源日益减少,尤其是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等名贵石斛资源更为稀缺。因此,在基于化学亲缘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石斛属中寻找质优种的替代资源亦具有重要意义。无疑这一研究还能有效厘清混乱的产品,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目前,淳泽课题组承担着国家、中科院和四川省与石斛相关的多项研究项目,开展石斛种苗的繁育,并应用分子标记作石斛真伪鉴别研究。此外,他们还对石斛的药用机理进行研究,并接受地方和企业的委托研究。
          《中国科学报》 (2015-11-25 第7版 产经)
     
    2015-12-14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发现拟南芥LEC1的胚后发育调控功能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激素调控研究组黄铭坤博士在研究员侯兴亮的指导下,发现拟南芥LEC1在调控植物胚后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LEC1是植物胚胎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 LEC1突变会造成植物多重表型,包括胚胎发育缺陷、下胚轴缩短、异常的子叶形态以及种子萌发率下降等等。《中国科学报》 ( 2015-12-14第4版综合).时间: 2015-12-14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激素调控研究组黄铭坤博士在研究员侯兴亮的指导下,发现拟南芥LEC1在调控植物胚后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相关研究在《植物细胞》《植物科学前沿》上发表。 
      植物的胚后发育是种子到营养生长的重要过渡阶段,直接影响到植物幼苗能否存活和正常生长。LEC1是植物胚胎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LEC1突变会造成植物多重表型,包括胚胎发育缺陷、下胚轴缩短、异常的子叶形态以及种子萌发率下降等等。 
      研究发现,LEC1和PIF4存在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能够共同结合到下胚轴伸长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元件上,协同调控下胚轴的伸长。此外,研究也揭示了LEC1通过调控毛状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招募转录因子TCL2等来抑制子叶毛状体的发育。 
          《中国科学报》 (2015-12-14 第4版 综合)
    2015-12-14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第十届中科院“百人学者论坛”学术年会举办
    本报讯近日,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论坛”学术年会在广州举办,来自中科院系统的80余位“百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及青年科学家出席,共同研讨领域研究新热点和发展态势。时间: 2015-11-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近日,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百人学者论坛”学术年会在广州举办,来自中科院系统的80余位“百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及青年科学家出席,共同研讨领域研究新热点和发展态势。
      此次会议由中科院“百人学者论坛”理事会、人教局等单位共同主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承办。(朱汉斌 周飞) 

             《中国科学报》 (2015-11-18 第4版 综合)
    2015-11-19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兰花“金童”萌发不再困难
    ,该园硕士研究生张艳艳在其导师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上海辰山植物园副园长黄卫昌等的指导下,对杏黄兜兰萌发困难的机制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找到了解决其萌发困难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同时,杏黄兜兰又是所有兜兰植物中繁殖难度最大的种类之一,分株繁殖慢,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率也极低,是兜兰属植物繁殖和保护中的“旗舰”种类,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 。《中国科学报》 ( 2015-11-18第4版综合).时间: 2015-11-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硕士研究生张艳艳在其导师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上海辰山植物园副园长黄卫昌等的指导下,对杏黄兜兰萌发困难的机制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找到了解决其萌发困难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产于我国云南的杏黄兜兰,是所有兜兰中唯一的黄色种类,被誉为“金童”,一经发现,便在国际园艺界引起轰动,在世界兰花展中多次获得金奖,国际上每株卖价曾高达8000美元。同时,杏黄兜兰又是所有兜兰植物中繁殖难度最大的种类之一,分株繁殖慢,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率也极低,是兜兰属植物繁殖和保护中的“旗舰”种类,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
      该研究表明,杏黄兜兰在成熟过程中经历了从低到高并急剧下降的萌发趋势;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率下降的原因与其种皮角质化形成不透水的保护层及其内部营养物质的消失具有重要的关系;选择合适胚龄的种子利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播种,利用合适浓度、合适时间的次氯酸钠处理成熟种子能有效地提高萌发率。

            《中国科学报》 (2015-11-18 第4版 综合)
    2015-11-19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高枝钩获国家专利授权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科研人员研发的一种高枝钩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时间: 2015-11-04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科研人员研发的一种高枝钩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利用伸缩杆延长作业距离,钩体采用钩刃设计,亦刀亦钩,采集者用臂力旋转拉扯即可完成作业,远距离操作简单方便,能方便有效地采集高大乔木的枝叶和悬崖附生植物,因此可完全胜任采集远距离枝条和悬崖附生植物,且采集效果良好,可解决高枝剪不能超远距离采集的问题。(朱汉斌 周飞) 
     
            《中国科学报》 (2015-11-04 第4版 综合)
    2015-11-19
    查看详情
  • 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任海与邢福武研究组等合作,日前成功实现了长梗木莲和杜鹃红山茶的野外回归。长梗木莲是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庆文和刘玉壶发现的新物种,目前仅在广东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发现11株野生个体。任海等科研人员根据近10多年回归研究的结果,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博士刘虹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博士高江云等合作,对中国开展的154个种的222个回归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受威胁植物回归的综述,为中国实施的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工程提供参考。《中国科学报》 ( 2015-10-19第4版综合).  时间: 2015-10-19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任海与邢福武研究组等合作,日前成功实现了长梗木莲和杜鹃红山茶的野外回归。相关研究日前分别发表于《羚羊(Oryx)》《植物生态学》上。
      长梗木莲是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庆文和刘玉壶发现的新物种,目前仅在广东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发现11株野生个体。研究人员利用其与木兰园繁殖的嫁接苗和实生苗,发现其嫁接苗存活率高且生长较好。
      杜鹃红山茶是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卫兆芬此次发表的新物种,目前仅在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分布着1000多株野生个体。任海等科研人员与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合作,对所有野生个体通过嫁接苗的方式保育遗传多样性,成功开展了回归试验。
      任海等科研人员根据近10多年回归研究的结果,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博士刘虹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博士高江云等合作,对中国开展的154个种的222个回归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受威胁植物回归的综述,为中国实施的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工程提供参考。该论文近期发表于《保育生物学》。
     
            《中国科学报》 (2015-10-19 第4版 综合)
     
    2015-11-19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郭俊彦:心怀报国志 甘做铺路石
    回国整整60年了,从一个爱国的留美博士到一位科学家,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耄耋学者,郭俊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全身心投入于他挚爱的科学事业。郭俊彦是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自1954年组建以后的首位留美海归博士、华南植物研究所第四任所长。郭俊彦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植物生产系, 1949年赴美国留学, 1953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工作。20多年来,郭俊彦和研究室其他导师一共培养了数十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张鹏硕士毕业论文答辩请到郭先生做评委,照片珍藏至今, “郭俊彦先生长期倾注心血在人才培养上,从我的导师到我们这一代,无不如此。《中国科学报》 ( 2015-10-12第7版学人).时间: 2015-10-12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7版 学人  作者: 王晨绯

    郭俊彦
      回国整整60年了,从一个爱国的留美博士到一位科学家,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耄耋学者,郭俊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全身心投入于他挚爱的科学事业。
      ■本报记者 王晨绯 
      2015年是郭俊彦归国60周年暨90华诞。郭俊彦是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自1954年组建以后的首位留美海归博士、华南植物研究所第四任所长。华南植物园很多职工自发提议为他举行纪念活动。
      “之所以大家提议,是因为郭俊彦先生爱国爱所的情怀、毕生奋斗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影响了我们这些后来人。”夏汉平是一名当年在郭俊彦关心与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研究员,刚入所工作时曾多次得到他的指点、关心和鼓励。
      白手起家,作出成果 
      郭俊彦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植物生产系,1949年赴美国留学,1953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55年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待遇和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响应祖国的号召,冲破重重阻力,决心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同年7月,郭俊彦乘坐APL威尔逊总统号从旧金山出发航行了二十多天才回到祖国。
      郭俊彦1955年8月回国,同年被派到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工作,被聘为副研究员。1956华南植物研究所筹划建立植物园,他积极参与了国内外植物园资料的收集,建园规划草稿图的制作,荒山绿化和该年代引种栽培猪油果等植物的过程,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回国后,郭俊彦即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中。他抓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建设实验楼。当时各方面条件很差,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任务重,困难大。郭俊彦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参访相关实验室,提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案,从总体结构到台、架、水槽的布局等等细节,一切亲力亲为。上世纪50年代末,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栋高三层的实验楼终于落成,为建立实验性学科准备了必要的工作条件,由此奠定了华南植物园从过去单一的植物分类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基础。
      此后,郭俊彦立即以主要精力筹建植物生理研究室。他吸收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和留苏回国人员,组建了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他根据国家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华南热带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并按人员专业情况,设立了植物抗寒生理、光合作用、果蔬采后生理、组织培养与细胞工程、次生物质代谢、种子生理六个研究组。他亲自选购大批图书和仪器设备,从生产实际出发指导研究组确定研究课题。凡此种种,都倾注了郭俊彦大量的心血。
      通过他和全室研究人员一段时间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成果。果蔬采后生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成效良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表彰,特别是由其亲自主持并参与的三叶橡胶抗寒生理的研究获得了1982年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的荣誉。一个白手起家的研究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显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植物生理研究室。
      扶持后进,甘作人梯 
      科研机构的任务一是出成果,二是出人才。郭俊彦十分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工作。生理室这支高水平的中青年科研队伍,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为今后攻克新的难题提供了保证。
      作为心怀国家的科学家,做好科研、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固然很重要,如何做好培养人才工作同样也很重要。郭俊彦在培养学生、青年科技人员上可谓竭尽心血,成绩突出。
      经过准备和争取,植物生理研究室于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2年成立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从制定培养计划、带教研究生到指导毕业论文,郭俊彦总是悉心传授,培养年青人不遗余力。20多年来,郭俊彦和研究室其他导师一共培养了数十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目前,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工作中已经成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经他扶持关照者除生理室外,更有许多其他研究室的人员。改革开放早期华南植物园公派或自费留学者大多数都是经由他积极支持或直接写推荐信而成行的。这批人回国后,不少成了科研或管理上的领头人或骨干。他还运用他的国外资历和英文流利等条件大力开展该所的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研究,使华南植物园国际交流、合作活跃起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握着几本期刊,步履若有蹒跚但也匆匆,时常行走在椰风阵阵的南国小路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鹏至今犹记得在华南植物园求学时的这道风景线。
      “每当从图书馆回实验室,先生的背影就偶或映入眼帘。从实验室的老师了解到老先生是研究所的前所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和钱学森等同批从美国回国的博士,心中的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虽然每次相遇时只是匆匆的一句问候,留在张鹏心中的却是温暖。
      张鹏常常到隔壁郭先生的实验室讨教问题。从郭先生那里,张鹏知道了木薯的功能,知道了粮食安全,知道了洛克菲勒基金会。
      “他也常常拿出一些信函,教我一些单词的用法,从他那里,我才感受到英语的美妙。”张鹏硕士毕业论文答辩请到郭先生做评委,照片珍藏至今,“郭俊彦先生长期倾注心血在人才培养上,从我的导师到我们这一代,无不如此。”
      回国整整60年了,从一个爱国的留美博士到一位科学家,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耄耋学者,郭俊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全身心投入他挚爱的科学事业,甘做华南植物园发展的一颗铺路石。
          《中国科学报》 (2015-10-12 第7版 学人)
     
    2015-10-15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突出高新技术成果科普化
    无人机、骨骼3 D打印、机器人、智能生活体验……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市民都可以“零距离”感受。9月19日,广州市2015年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将在华南植物园举行,活动重点突出以高新技术成果科普化为手段,通过一系列惠民科普活动,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据了解,科普日期间,广州市各地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多种多样的活动。据初步统计,全市12个区的街道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报告、展览、竞赛、表演、咨询、培训等系列科普活动共约150项,其中科普讲座67场、现场咨询活动61次、科普表演15场、科普集市7个、科普竞赛6场等。时间: 2015-09-18  来源: 《广东科技报》7版 南粤科普  作者: 冯海波
            本报讯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卜浩健)无人机、骨骼3D打印、机器人、智能生活体验……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市民都可以“零距离”感受。9月19日,广州市2015年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将在华南植物园举行,活动重点突出以高新技术成果科普化为手段,通过一系列惠民科普活动,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展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项目 
      在今年的科普日活动中,广州市科协组织了有关高新技术企业、企事业科协组织、区科协、街道、有关学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科普资源单位等,携科普互动展品到现场开展科普体验宣传活动。按照主会场活动形式与宣传内容,将分为企业科协(企业)创新板块、青少年科技创新板块、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板块、学会创新板块、科普资源单位创新板块、华南植物园专题创新板块、院士专家创新板块(科普大讲坛)及科普表演创新板块(青少年科普剧)共8个板块,其中企业科协、企业创新板块28项,科研院所、高校创新板块10项,科普资源单位创新板块30项,学会创新板块9项,青少年创新板块32项。 
      在科普日活动的主会场,将有一大批有亮点有科技含量的项目,如无人机、骨骼3D打印、无线通信、机器人、智能云、智能生活等。现场,市民可以欣赏到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无人机飞行表演,还可以观摩到钟世镇院士和黄文华教授团队打印的骨骼3D,他们利用骨粉和生物胶,成功打出动物骨骼,进行移植后将研究其与真正骨骼之间的差距。 
      为市民送上科普大餐 
      主办单位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担任本次科普日活动主舞台科普大讲坛的主讲嘉宾。届时,他将呈上一份高水平的科普报告,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院士的风采和魅力。而广州市科协重点打造的活动品牌——“千师万苗工程”成果书籍《学有专攻---千师万苗工程导师风采》,也将在活动现场由院士专家和导师向苗子赠送。活动当天设青少年科普剧场,多个优秀科普剧将会轮番上演,包括广铁一中表演的《拯救花与林》、广外附校改编的《那些年,我们分错的垃圾》以及广州外国语学校表演的《玻璃的矛盾》等等,适合家长和小孩合家观赏。 
      此外,主会场活动当天有千本经典科普图书福利大礼包,市民只要扫描广州市科协二维码关注并分享科普日活动至朋友圈,就可以获得市科协免费送出的科普图书一本。活动当天还有五百份科普资源单位门票福利大礼包,市民在现场有机会获得广州海洋馆套票(有效期一年)和广东科学中心门票。 
      全市将开展各类科普活动150项 
      广州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张勇表示,今年广州市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呈现出三大特点:紧密围绕创新主题;各类型科普单位积极参与;突出网络科普化。活动设计分为实体活动和网络科普两大类,线上线下同时铺开。科普日活动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达新的高度,全面体现了科普活动的群众性、社会性、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享受到这一场科普饕餮盛宴。 
      据了解,科普日期间,广州市各地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多种多样的活动。据初步统计,全市12个区的街道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报告、展览、竞赛、表演、咨询、培训等系列科普活动共约150项,其中科普讲座67场、现场咨询活动61次、科普表演15场、科普集市7个、科普竞赛6场等,覆盖社区居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农民和领导公务员干部五大重点人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2015-09-2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