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广东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研究》出版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任海、张倩媚、王瑞江等主编的《广东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研究》一书于近日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据了解,该书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广东省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对收录的种类进行了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与生境、致濒危原因与繁殖方式、保护价值与保护现状的详细介绍。《中国科学报》 ( 2016-11-10第4版综合).
-
【中国科学报】2016全国科普日异彩纷呈
领略全球首台100 亿神经元人脑模拟器、观看机器人广播操方阵、欣赏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甚至还可以和《三体》作者“刘慈欣”喝杯“科幻下午茶” … …一批最尖端的炫酷科技、最神秘的科幻科普吸引着无数的观众。9月17日 ,由广州市科协、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等联合主办的2016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暨大型科普嘉年华活动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启动。据介绍,山西此次开展的科普活动包括:展览展示861项、互动体验240项、现场咨询352项、科普讲座260场、科普表演140场、科普宣传463项、实验室开放活动121项、农村科普惠农活动40项、社区科普益民活动43项、科普教育。
-
【中国科学报】鼎湖山人:只为明珠更闪耀
中科院、环保部共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议签字仪式。1991年,本来抱着不归心态出去读硕士的他,在三年半的研究学习过程中认识到鼎湖山的科学意义,毕业选择了回到鼎湖山。另一方面管理局十分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管理细则” ,对鼎湖山科研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提供优质服务。在鼎湖山发现的新物种达180余种,以鼎湖山为基地的科研论文累计发表达1725篇,专著14部,发表在《科学》 《自然》两刊物的高水平成果4篇。正是他们— —鼎湖山的守护人,鼎湖山的科研人,鼎湖山的科普人— —让北回归线的绿色明珠更加耀眼。《中国科学报》 ( 2016-03-28第5版创新周刊).
-
【广东科技报】天然产物合成方法研究获新发现
近日从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发明了一个绿色高效的可见光催化合成方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酰胺的选择性仿生合成。该技术在生物医药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下,华南植物园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邱声祥研究员、谭海波助理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刘洪新等,发明了酰胺的绿色高效可见光催化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环境友好的硫代羧酸钾作为酰化试剂,在可见光催化的条件下,能绿色快捷地实现酰胺键的构建,并能广泛地应用于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氨基酸的快速衍生化和多肽的高效合成中。
-
【广东科技报】从金樱子中提取出强效抗菌剂
本报讯(记者冯海波通讯员周飞苏国华)食品的细菌侵染是人类感染疾病的重要途径,而致病性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越来越显著的威胁,开发有效、安全的果蔬等食品的抗菌剂和新的抗感染类药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采用我国较广泛分布的植物金樱子,提取分离出强效抗菌剂(药物) ,其植物来源丰富,提取方便,且在采用植物果实进行提取时还可以使得植物本身不经破坏而得到长期利用,对环境友好并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经过试验,该单体化合物产品稳定、易存放,其抑菌活性谱广,抑菌活性高,可望进一步发展为有效、安全的果蔬等食品的抗菌剂以及新的抗感染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化前景。
-
【中国科学报】铁元素染色方法获发明专利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叶宏等完成的“一种植物体内铁元素染色方法”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此次发明将植物材料分割成小块,将其浸入Perls染色液中染色,随后把植物材料小块用去离子水漂洗,然后取出小块置于水合氯醛试液中,直至植物材料块完全透明,随即取出就可得到被铁元素染色的材料。《中国科学报》 ( 2016-01-19第4版综合).
-
【中国科学报】发明豇豆护色保鲜新方法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豇豆护色保鲜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豇豆护色保鲜方法,包括:选择晴天采收花后10 ~ 15天、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豇豆果荚。将豇豆果荚浸泡于豇豆保鲜液中0.5 ~ 10分钟取出,待果实表面的豇豆保鲜液晾干,用保鲜袋包装后贮藏。《中国科学报》 ( 2016-03-01第4版综合).
-
【中国科学报】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任海与邢福武研究组等合作,日前成功实现了长梗木莲和杜鹃红山茶的野外回归。长梗木莲是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庆文和刘玉壶发现的新物种,目前仅在广东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发现11株野生个体。任海等科研人员根据近10多年回归研究的结果,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博士刘虹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博士高江云等合作,对中国开展的154个种的222个回归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受威胁植物回归的综述,为中国实施的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工程提供参考。《中国科学报》 ( 2015-10-19第4版综合).
-
【西江日报】探秘“广东最美森林”
12月21日,历时近半年、由广东省林业厅主办的首届“广东十大最美森林评选”活动结果出炉,我市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省内上千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中脱颖而出,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他9个单位获选“广东十大最美森林” 。那是两三年前,管理局的一名科研人员有次巡山,翻过一个小山包时,突然和一只带着小猪觅食的母野猪相遇,小野猪见到人吓得跑掉了,剩下一人一猪“大眼瞪小眼” ,母野猪被人骚扰,非常恼怒, “哼”一声就追着科研人员跑。但愿这青山绿水、自然宝库,在世代肇庆人的悉心保护下,能永久散发其森林之美。
-
【西江日报】鼎湖山保护区:把森林知识送进校园
近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鼎湖迪村中心小学开展“森林知识进校园”科普活动。活动中,制作大自然艺术品、制作植物标本、你心目中最美的植物、食物链排列游戏和植物颜色变魔术、动植物猜谜等科普活动更吸引着众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