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广州日报】2015全国科普日启动
“高科技”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弄明白了原理,在家一样可以鼓捣。昨日,广州市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华南植物园启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等出席启动仪式。使用洗洁精、食盐和酒精,在家也能提取DNA 。3D打印也可以很平民化,简易的3D打印机五六千元就能买到,可以放在家里当“玩具” 。华南植物园基因工程中心的李勇青教授,带领她的三位“学霸”弟子,现场演示如何提取香蕉DNA 。华南植物园教授、国际植物园协会主任张林海介绍,人体DNA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简易提取。用力搅拌混合物几分钟,然后非常小心地把冰镇酒精顺着管壁倒进去。广州市科协与大洋网合作推出的“科普穗道”也正式开通了,上面整合了各种科普资源,有兴趣可以看看噢!时间: 2015-09-20 来源: 《广州日报》A2版 要闻 作者: 罗桦林
广州日报讯 (记者 罗桦琳 通讯员 卜浩健)“高科技”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弄明白了原理,在家一样可以鼓捣。昨日,广州市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华南植物园启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等出席启动仪式。
60多家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在现场展示“好玩的科技”。使用洗洁精、食盐和酒精,在家也能提取DNA;3D打印也可以很平民化,简易的3D打印机五六千元就能买到,可以放在家里当“玩具”。
华南植物园基因工程中心的李勇青教授,带领她的三位“学霸”弟子,现场演示如何提取香蕉DNA。整个提取过程在家也能完成,只需10分钟,而且所用材料都是日常用品。
华南植物园教授、国际植物园协会主任张林海介绍,人体DNA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简易提取。具体方法是,用盐水在嘴里用力漱洗30秒钟左右,然后吐进稀释的洗涤液(洗洁精)之中。用力搅拌混合物几分钟,然后非常小心地把冰镇酒精顺着管壁倒进去。过一会,就会看到在酒精中开始形成白色、线状的物质。“这就是你的DNA。”
活动现场,还可以看到多台不同类型的3D打印机。其实,3D打印已逐步“平民化”,一些简易的3D打印机,在市面上五六千元就能买到,许多学校或科普机构,也会购置一台3D打印机,用作演示。
广州市科协与大洋网合作推出的“科普穗道”也正式开通了,上面整合了各种科普资源,有兴趣可以看看噢!
-
【中国科学报】左手保护 右手利用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环境变化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全球植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探索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途径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国家植物资源的储备、保育和开发利用的战略需求,开展重要植物资源的评价、筛选和可持续研究。为此,植物资源实验室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组主要开展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和保鲜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示范以及果蔬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评价与利用。《中国科学报》 ( 2015-9-14第8版平台).时间: 2015-09-14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8版 平台 作者: 王晨绯
■本报记者 王晨绯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环境变化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全球植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探索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途径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保护和利用本就是一对矛盾。植物资源实验室正努力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诠释。科学家们将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当地社区的需求发展紧密结合,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蒋跃明告诉记者。
他是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左手保护,右手利用,他们的使命就是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找那个完美的平衡。
摸清华南植物底细
依托于华南植物园,植物资源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2008年批准成立,共设置了13个研究组,固定人员84人,其中科研人员65人,包括研究员22人。
“我们13个组围绕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这一总体目标,在基因、个体、种群、群落4个层次,利用多学科的综合手段,在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可持续利用、植物化学资源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和基因资源发掘4个方向进行研究,为重要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及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品种。” 植物资源实验室主任蒋跃明告诉记者。
植物分类与资源研究组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对重要类群进行分类学修订和专著性研究,他们在华南及邻近地区开展了区系调查和分析,进行植物志编研,同时研究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
“另外调查评价华南及邻近地区的植物资源,筛选出具有应用前景的重要资源植物,为我国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也是该组工作任务之一。”蒋跃明说。
国际植物分类协会2014年决定将2009~2011年度的恩格勒银奖授予香港植物标本馆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编辑的Flora of Hong Kong。
蒋跃明告诉记者,这本书是华南地区在本世纪的首部以英文编写的植物志,全书共4卷,共记载香港原生和常见栽培植物211科1122属2474种11亚种53变种及6再培品种,共附插图1050幅,彩色照片2241张。
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利用我国华南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特有类群众多、地理和区域环境特殊等优势,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从物种多样性编目、生物地理学及分布格局探讨物种多样性的起源、演化、形成与维持机理;用多学科手段,研究蕨类植物、木兰科、兰科、堇菜科、伯乐树科等重要类群的系统进化与濒危机理,并探讨其解频的措施和方法;针对国家植物资源的储备、保育和开发利用的战略需求,开展重要植物资源的评价、筛选和可持续研究。
“邢福武研究员自1984年始着手海南植物标本、资料和照片的收集整理,20多年来共采集海南植物标本10000多号,图片40000多张。在此基础上,组织团队编撰出版了《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海南植物》。”蒋跃明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厚厚的彩色书籍,他们还计划出版我国西双版纳、广西西南部等地的热带雨林图鉴。“这些专著的出版将为人们认识、研究和保护我国热带雨林植物提供帮助。”
研究成果接地气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水果生产国,果树产业在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过,我国新鲜水果采后腐烂浪费十分严重。同时,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病带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研制新的防病技术对减少农药用量和确保果品安全十分重要。为此,植物资源实验室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组主要开展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和保鲜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示范以及果蔬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评价与利用。
在国家科技部和基金委等十多个项目支持下,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创制了以生物源、天然源防病为核心的果实采后绿色保鲜关键技术,为提高病害防控的环保性和安全性拓展了新思路,开创了新途径。
“我们发明了一种沙糖桔新型复合保鲜剂,这种多功能保鲜剂能在果实表面成膜,具有调控果面微环境的气体和水分子交换,延缓柑橘类果实衰老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功能,从而实现商品化处理保鲜。”蒋跃明介绍说。这项“果实采后绿色防病保鲜关键技术的创制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由华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牵头,多家单位参加的“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工艺、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我们制定了多种蔬菜冷链物流技术规范,研制了系列果蔬压差预冷设备,研发了多项绿色安全果蔬采后腐烂防治技术,创建了高效的果蔬品质劣变控制专项技术,集成了不同果蔬的综合保鲜技术。”蒋跃明欣喜地告诉记者,作为单项核心技术的源头创新和关键综合技术的集成创新的成果,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江苏、福建、浙江、北京、海南等地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南美国家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众多作物的起源中心。与南美国家开展合作,研究和收集重要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近缘种的核心种质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推进与南美国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合作,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宏文2014年带队第五次赴南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秘鲁三个国家进行野外考察。
“南美考察共采集到植物标本3000份,分子材料近1000份,活体材料及种子73份。”黄宏文他们满载而归。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利马接见了中秘联合考察队队员,充分肯定了华南植物园野外考察队的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5-9-14 第8版 平台)
-
【中国科学报】生态恢复,我们有着相同的梦想
生态系统退化,已经不再是一个远离我们的“学术名词” — —日益严重的森林退化、荒漠化、海洋生态恶化等,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我们实验室的特色在于立足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雄厚优势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植物园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各类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健康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整合研究。《中国科学报》 ( 2015-08-03第8版平台).时间: 2015-08-03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8版 平台 作者: 王晨绯
■本报记者 王晨绯
生态系统退化,已经不再是一个远离我们的“学术名词”——日益严重的森林退化、荒漠化、海洋生态恶化等,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和修复已退化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只有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估并进行生态恢复和优化管理,才能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傅声雷这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傅声雷是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华南地区因为经济活动频繁,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作为地处华南的“国家队”,他所在的实验室正致力于为华南地区退化的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治理。
研究力量雄厚
生态恢复作为一种思想,最早由Leppold于1935 年提出。之后,随着恢复生态学的迅速发展,已与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并列为生态学领域的三大研究热点之一,并成为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生态学领域的十大基础研究方向之一。
据介绍,华南植物园在创建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的同时,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科学研究,根据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华南植物园设置了6大领域: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领域、环境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领域、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与植物化学资源领域、植物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利用领域。
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由6大领域中的前两大领域研究团队组成,集中了华南植物园在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环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力量,体现了华南植物园在恢复生态学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学科优势。
“我们实验室的特色在于立足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雄厚优势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植物园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各类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健康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整合研究。”傅声雷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实验室研究力量雄厚,共有研究人员67人,包括研究员19人。
实践生态恢复理想
傅声雷介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科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模拟控制实验,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作为参照系统,研究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关键物质循环过程的演变规律,探讨各生态因子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阐明健康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生存和维持机理以及环境变化下各生物类群的反应与反馈特征。
第二个方向是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健康评价。该方向主要针对华南地区各类脆弱或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及环境问题,在进行生态系统类型及退化程度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其退化机理,阐明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和面临的健康风险,克服其恢复过程中的物理障碍及生物障碍,提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示指标体系。
第三个方向侧重于应用,即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恢复过程研究,筛选优良适生植物物种,构建多种物种配置模式,开发新型农林复合系统、城市景观生态林和海岸带多功能防护林示范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评价体系,拟定实施对策和方案,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近年来,实验室将科研工作聚焦于科研前沿热点。
2012年,青年研究员刘菊秀和博士研究生黄文娟等利用大型开顶棚实验研究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700ppm)和氮沉降增加对5种植物的叶、茎和根的氮磷比的影响。结果发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植物体氮磷比的降低;而氮沉降的增加,尤其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背景下,有利于降低固氮植物的氮磷比;对于非豆科植物,氮沉降的增加仅在实验的最后一年中降低了荷木的氮磷比;氮磷比的降低主要与植物体磷的增加有关。该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增加可以通过加大对磷的影响进而缓解植物体受磷的限制。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时隔一年,傅声雷研究组也有一项有意思的发现。他们与美国佐治亚大学和美国环境保护署等单位合作,深入研究了蚯蚓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机制,建立了量化蚯蚓对土壤碳固存净效应的方法体系,发现虽然蚯蚓表面上通常会促进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最终却能明显促进土壤碳固存。该研究成果在Nature多学科研究期刊《自然—通讯》发表,并被选为亮点文章。
Leppold提出生态恢复的思想后,率先在美国麦迪逊的废弃地和威斯康星河沙滩以及海岸废弃地上进行生态恢复实验,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威斯康星大学种植园景观。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怀揣着与Leppold相同的梦想,在中国的华南地区一步步实现着他们的理想。
《中国科学报》 (2015-08-03 第8版 平台)
-
【中国科学报】发明崖柏种子繁殖新方法
,由该园研究员陈红锋等人完成的“一种崖柏种子繁殖方法”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当地球气候环境发生变迁时,大量古生物相继灭绝,而崖柏却存活了下来,并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活化石”物种。不过, 1999年,崖柏被中国科学家重新发现,并由世界裸子植物学会主席阿留斯·发扬向全世界宣布崖柏并未灭绝。对这个曾经“消失”了100多年的树种,目前仅有少量关于其群落特征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报》 ( 2015-08-04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8-04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研究员陈红锋等人完成的“一种崖柏种子繁殖方法”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介绍,崖柏是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之一,在白垩纪曾繁盛一时。当地球气候环境发生变迁时,大量古生物相继灭绝,而崖柏却存活了下来,并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活化石”物种。
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崖柏列为已绝灭的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不过,1999年,崖柏被中国科学家重新发现,并由世界裸子植物学会主席阿留斯·发扬向全世界宣布崖柏并未灭绝。对这个曾经“消失”了100多年的树种,目前仅有少量关于其群落特征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此次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崖柏种子繁殖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每年10月中下旬,即时采收崖柏种子;采种时,将球果采下放室内自然晾干,并筛出种子装入通风的布袋内常温保存,待翌年3月前完成播种。
《中国科学报》 (2015-08-04 第4版 综合)
-
【中国科学报】华南植物园联合企业开发功能植物精油产品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惠州肌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开发功能性植物精油产品。据介绍,为整合华南植物园在功能性植物产品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惠州肌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日用化工和化妆品加工生产的产业资源,联合研发和生产具有去痘和疏经止痛等功效的天然植物精油产品,上述二单位一拍即合。《中国科学报》 ( 2015-09-02第6版科研).时间: 2015-09-02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6版 科研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本报讯 (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惠州肌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开发功能性植物精油产品。根据协议,产品由华南植物园研发,“惠州肌缘”负责产品的报批和生产。预计新近将有新产品上市。
据介绍,为整合华南植物园在功能性植物产品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惠州肌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日用化工和化妆品加工生产的产业资源,联合研发和生产具有去痘和疏经止痛等功效的天然植物精油产品,上述二单位一拍即合。
惠州肌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经过股改的准上市公司,生产日用化工产品和化妆品超过10年,有将近400个品种,产品出口美、英、法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高端日化和化妆品市场有较大影响力。
华南植物园与惠州肌缘对接的研究员邱声祥主持的是“农资研究中心”的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课题组,该研究团队一直从事植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功能评价和产业化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承担多项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抗癌和降糖天然植物产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功能性评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李洁尉 周飞)
《中国科学报》 (2015-09-02 第6版 科研)
-
【中国科学报】氮饱和假说研究获进展
日前,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莫江明指导下,该园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陈浩博士发现“氮饱和假说”理论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适用性。研究人员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持续6年的实验研究发现,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N2O排放和NO3 -淋失速率但却显著降低氮矿化和硝化的速率。其结果表明,长期氮沉降对于已经氮饱和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净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以及磷添加能够缓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饱和症状,为氮饱和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解。《中国科学报》 ( 2015-06-16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6-1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陈浩
本报讯 (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陈浩)日前,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莫江明指导下,该园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陈浩博士发现“氮饱和假说”理论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适用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机能生态学》。
“氮饱和假说”理论认为,当一个生态系统达到氮饱和的时候,持续的氮添加将会导致土壤NO3-淋失、N2O 排放及氮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增加。同时,该理论还认为磷将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限制因子。以上理论已经得到在温带地区进行的大量研究结果的证实。
研究人员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持续6年的实验研究发现,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N2O排放和NO3-淋失速率但却显著降低氮矿化和硝化的速率。此外还发现,磷添加显著降低了N2O 排放和NO3-淋失速率。其结果表明,长期氮沉降对于已经氮饱和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净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以及磷添加能够缓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饱和症状,为氮饱和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解。
《中国科学报》 (2015-06-16 第4版 综合)
-
【中国科学报】“绿翡翠兜兰”通过新品种鉴定
本报讯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段俊研究员等人和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兜兰新品种绿翡翠兜兰,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中国科学报》 ( 2015-06-18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6-18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本报讯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段俊研究员等人和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兜兰新品种绿翡翠兜兰,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
据介绍,绿翡翠兜兰是2008年以引进的报春兜兰为母本、菲律宾兜兰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无菌播种繁殖而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有关专家现场鉴定认为,绿翡翠兜兰观赏价值高,抗病性、抗逆性较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适宜广东省设施栽培。(李洁尉 周飞)
《中国科学报》 (2015-06-18 第4版 综合)
-
【中国科学报】华南植物园冠酮甘素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园研究员谭建文等完成的一种植物防御诱导剂冠酮甘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新化合物不仅水溶性良好,且呈现出与已报道的化合物冠酮素具有同样强的诱导活性,表明该化合物是比冠酮素更具优越性和推广实用化前景的植物防御诱导剂(或植物保护剂) ,它在对农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绿色环保型植物保护或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将具有重要用途。《中国科学报》 ( 2015-05-06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5-0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苏国华)记者近日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员谭建文等完成的一种植物防御诱导剂冠酮甘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与其周围病原微生物或昆虫有着长期协同的进化关系,经过千百万年的协同进化和自然选择,植物大多形成了自身防卫机制系统。如果能有效利用和发挥植物自身潜在的防卫能力,则可极大地实现对植物病虫害进行绿色环保的防控。
研究人员指出,植物经协同进化和自然选择获得的自我防卫机制系统并非始终处于充分激活状态,而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到植物自身调节机制的严格调控。华南植物园的此次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植物防御诱导剂——冠酮甘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新化合物不仅水溶性良好,且呈现出与已报道的化合物冠酮素具有同样强的诱导活性,表明该化合物是比冠酮素更具优越性和推广实用化前景的植物防御诱导剂(或植物保护剂),它在对农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绿色环保型植物保护或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将具有重要用途。
《中国科学报》 (2015-05-06 第4版 综合)
-
【中国科学报】《新花镜:琪林瑶华》出版
,近日,由该园黄宏文研究员主编的《新花镜:琪林瑶华》一书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据了解,该书按照各类植物观赏期为顺序编排,每种植物均附精美图片,有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要点、用途与分布等基本信息,并标明植物在华南植物园内的观赏地点和观赏期。《中国科学报》 ( 2015-05-04第4版综合).时间: 2015-05-04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宁祖林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宁祖林、周飞)记者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近日,由该园黄宏文研究员主编的《新花镜:琪林瑶华》一书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研究人员选择观赏植物300余种编辑成该书,既为游人游园观赏作指引,也为华南园林观赏植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据了解,该书按照各类植物观赏期为顺序编排,每种植物均附精美图片,有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要点、用途与分布等基本信息,并标明植物在华南植物园内的观赏地点和观赏期。书末还附有观赏花历、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中国科学报》 (2015-05-04 第4版 综合)
-
【中国科学报】苦苣苔花绽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近日,幽谷奇葩— —苦苣苔花绽放华南植物园。据介绍,苦苣苔科植物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生境的一个代表性植物类群,但其生境极其脆弱,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低海拔的石灰岩密林下荫湿处或溶岩洞穴入口处,很难被发现,而且一旦生境被破坏即难以生存,目前绝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时间: 2015-03-26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蒋厚泉 李碧秋
近日,幽谷奇葩——苦苣苔花绽放华南植物园。
据介绍,苦苣苔科植物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生境的一个代表性植物类群,但其生境极其脆弱,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低海拔的石灰岩密林下荫湿处或溶岩洞穴入口处,很难被发现,而且一旦生境被破坏即难以生存,目前绝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华南植物园培育出两个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黄钻”和“紫霞”,近期获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协会授予的认证证书,即其品种名获得国际认证。(本报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蒋厚泉、李碧秋摄影报道)
《中国科学报》 (2015-03-2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