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中国科学报】发现氮沉降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
    ,该园科学家近期发现氮沉降可能加剧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研究人员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富氮”的南亚热带成熟林建立了长期氮沉降研究样地,并对氮沉降增加如何影响该区森林土壤酸化进程,进行了长达6年的持续跟踪研究。上述现象表明,随着大气氮沉降的增加,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钙、镁盐基离子的缺乏,比土壤铝毒问题更应受到关注。《中国科学报》 ( 2014-06-30第4版综合).时间: 2014-06-30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鲁显楷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鲁显楷)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科学家近期发现氮沉降可能加剧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相关成果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
      研究人员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富氮”的南亚热带成熟林建立了长期氮沉降研究样地,并对氮沉降增加如何影响该区森林土壤酸化进程,进行了长达6年的持续跟踪研究。
      研究发现,长期氮沉降加剧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科学家研究的这片树林正在经历严重的土壤酸化过程。不过,有关土壤酸化的格局挑战了源于温带生态系统的发现。例如,长期氮沉降增加并未改变土壤可交换铝,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离子库中可交换氢的比例,同时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上述现象表明,随着大气氮沉降的增加,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钙、镁盐基离子的缺乏,比土壤铝毒问题更应受到关注。
     
          《中国科学报》 (2014-06-30 第4版 综合)
    2014-12-09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2014年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启动
    5月18日 , “ 2014年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在广州市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启动。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陈晓亚、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所长赵进东等出席。据悉,该活动由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当天,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上海交通大学等同时举行了该活动。《中国科学报》 ( 2014-05-20第1版要闻).时间: 2014-05-20  来源: 《中国科学报》头版 要闻  作者: 李洁尉 李碧秋 周飞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李碧秋、周飞) 5月18日,“2014年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在广州市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启动。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陈晓亚、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所长赵进东等出席。
      当天,许智宏为中小学生作了题为《教育使孩子成长——在北大的日子里》的科普教育讲座。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廖景平为孩子们作了题为《植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讲座。
      同时举办的《植物科学与您的健康》大型科普知识图文展,涉及中药保健、粮食保障、食品安全、果蔬营养等方面。
      据悉,该活动由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当天,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上海交通大学等同时举行了该活动。

      《中国科学报》 (2014-05-20 第1版 要闻)
    2014-05-22
    查看详情
  • 【南方都市报】南岭发现7种新植物
    南都讯记者阳广霞通讯员周飞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综合调查研究成果报告出炉,晒出了广东植物“家底” 。调查历时8年,在南岭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7个,广东新分布植物16种。且10种植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部分几乎绝迹。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前后“挖掘”了7个新种,部分物种仅存在于南岭,大部分也以“南岭”来命名,如南岭头蕊兰、南岭叠鞘兰、南岭凤仙花等。此次项目专门分析了2008年冰灾对南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造成的影响:海拔500米以下的林木受灾较轻微。何克军说,目前保护区林相已恢复至冰灾前的70% 。时间: 2014-04-26  来源: 《南方都市报》AA01 封面  作者: 阳广霞 周飞
    8年调查发现广东新分布植物16种,10种植物极度濒危

    南岭叠鞘兰
      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通讯员周飞 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综合调查研究成果报告出炉,晒出了广东植物“家底”。调查历时8年,在南岭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7个,广东新分布植物16种。且10种植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部分几乎绝迹。
      7个新种被“挖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成员在2007年就开始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研究。华南植物园植物物种保育研究首席研究员邢福武介绍,此次样地调查达34954平方米。
      研究共采集到植物标本8000多号,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计有高等植物262科,1158属,3323种。比以前的记录增加783种。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前后“挖掘”了7个新种,部分物种仅存在于南岭,大部分也以“南岭”来命名,如南岭头蕊兰、南岭叠鞘兰、南岭凤仙花等。其中,南岭堇菜极具观赏价值,南岭姜可以作药用。
      此外,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广东特有种植物共有64种,本次调查还发现16种广东新分布物种。
      林相已恢复至2008年冰灾前70%
      据了解,世界已知30万种高等植物中,2万种处于濒危状态,在中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
      邢福武介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分布的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植物共有46种,极危的就有10种。其中5种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如水松和报春苣苔仅在文献资料中有所记载,研究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尚未发现活体。还有5种桫椤,它们在野外种群个体数量极少,成熟个体几乎绝迹。
      此次项目专门分析了2008年冰灾对南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造成的影响:海拔500米以下的林木受灾较轻微;海拔500到1000米为“重度”受灾区,很难看到一株完整的树木,海拔1000到1300米又减轻为“中度”或“轻度”受灾区,海拔1400米以上则几乎没有冻害现象。不过,研究团队得出结论,此次低温灾害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且受灾严重的植被正在慢慢恢复。何克军说,目前保护区林相已恢复至冰灾前的70%。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新社】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方法获国家专利
    笔者21日从华南植物园获悉,由华南植物园禹玉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本发明实现了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橙花羊蹄甲扦插繁殖成活率可以达到80%至85% ,可以在11至12个月内生产出植株高度达90cm至100cm ,地径达0.3cm至0.5cm的优质橙花羊蹄甲种苗,可供园林园艺上应用。为园林绿化产业提供了优质的橙花羊蹄甲苗木。时间: 2014-04-21  来源: 《中新社—广东新闻网》人文广东  作者: 周飞 苏国华
      广东新闻网 广州4月21日电 (周飞 苏国华) 笔者21日从华南植物园获悉,由华南植物园禹玉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橙花羊蹄甲,又名嘉氏羊蹄甲、南非羊蹄甲,系苏木科羊蹄甲属植物,常绿藤状灌木,原产于南非Limpopo及Polokwane 一带。其树形低矮,植株高度为50~150cm,枝条细软,枝及平整,向四周匍匐伸展,冠幅常大于高度。树形美观,枝繁叶茂,四季常绿,花色橙红、鲜艳,花期较长,开花量大,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园林景观植物,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于20世纪80年代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引种栽培橙花羊蹄甲,在华南地区,橙花羊蹄甲于每年5月至11月开花,花期长达6个多月。然而,由于受引种地自然气候条件和传粉因子的影响,橙花羊蹄甲在广州引种栽培虽然可以开花结果,但结果荚少或结实率低,因此,采用播种繁殖,其繁殖系数比较低,且繁殖速度较慢,通常采用扦插繁殖方法繁殖苗木供园林工程应用。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它通过选择合适的插条,对插条进行适当的处理,在适宜的扦插繁殖时期,扦插在装有营养土的穴盘中,放置于扦插荫棚内进行繁殖保育管理,再经适当的栽培管理技术,而获得优质橙花羊蹄甲种苗。
      本发明实现了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橙花羊蹄甲扦插繁殖成活率可以达到80%至85%,可以在11至12个月内生产出植株高度达90cm至100cm,地径达0.3cm至0.5cm的优质橙花羊蹄甲种苗,可供园林园艺上应用,为园林绿化产业提供了优质的橙花羊蹄甲苗木。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新社】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该部门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监测分析发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可经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庄萍等科研人员研究该区环境污染发现,环境中重金属即使剂量较低,也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特别是它表现为慢性伤害而不为人所特别注意,甚至导致癌症。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经过食物链,例如鸡吃了重金属土壤中成熟的稻米,人再吃鸡,那么重金属就通过这条食物链途径被摄入到人体内。据介绍,相关研究已正式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PLoS ONE上( 《华南典型矿区环境质量与居民膳食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资助。时间: 2014-04-15  来源: 《中国新闻网》健康新闻  作者: 许青青 周飞
      中新网 广州4月15日电 (许青青 周飞)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部门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监测分析发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可经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
      广东大宝山矿区新江镇上坝村村民癌症发病率高,癌症致死率高达56%,是全国闻名的癌症村。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庄萍等科研人员研究该区环境污染发现,环境中重金属即使剂量较低,也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特别是它表现为慢性伤害而不为人所特别注意,甚至导致癌症。
      研究人员比较了饮用水、土壤无意摄取和食物摄取等多种暴露方式,发现食物摄入是危害矿区居民健康的最主要途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经过食物链,例如鸡吃了重金属土壤中成熟的稻米,人再吃鸡,那么重金属就通过这条食物链途径被摄入到人体内。
      通过食物链传递,在大米、蔬菜、鱼肉、鸡肉中均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累积,当地一半以上样品镉和铅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矿区周边成人和儿童通过食物途径摄入重金属的总目标危险系数THQ达到10.2和11.1(THQ大于1即存在健康风险),研究人员认为该系数可被定义为“非常危险”。
      研究人员称,在多种暴露因子中,大米重金属铅和镉的危害贡献率超过了七成以上,成为当地居民暴露重金属的最大风险源,推断重金属污染是当地居民癌症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据介绍,相关研究已正式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PLoS ONE上(《华南典型矿区环境质量与居民膳食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估》)。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资助。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新社】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获有效保护
    ,该部门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实现对杜鹃红山茶( CamelliachangiiYe )所有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的标准,杜鹃红山茶被评为极濒危级( CR )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正如它的名字,杜鹃红山茶看起来象杜鹃,但实质上是山茶,且一年四季开花,红色的花也非常漂亮,是珍稀的园林植物。华南植物园植被恢复与景观生态组任海研究员等与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合作,对杜鹃红山茶的群落特征及保护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审稿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工作是对一个极小种群实现有效保护,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全面保护,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时间: 2014-04-15  来源: 《中国新闻网》社会新闻  作者: 周飞 许青青

    杜鹃红山茶 华南植物园 摄
      中新网 广州4月15日电 (周飞 许青青)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部门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实现对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所有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标准,杜鹃红山茶被评为极濒危级(CR)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正如它的名字,杜鹃红山茶看起来象杜鹃,但实质上是山茶,且一年四季开花,红色的花也非常漂亮,是珍稀的园林植物。
      华南植物园植被恢复与景观生态组任海研究员等与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合作,对杜鹃红山茶的群落特征及保护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观测发现,杜鹃红山茶的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二叉河两岸附近约4公里长的森林中。野外调查仅发现有1039株个体,且没有发现更新的幼苗。其开花量较高但结实率很低,种子萌发率更低。
      科研人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商品化生产”的综合性保育体系,即: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巡护管理实现就地有效保护;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建立苗圃,从野外每株个体上取2-3个接穗嫁接到油茶苗上,实现其所有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成功在保护区实验区和400公里外的田心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进行了种群恢复的回归实验;通过社会苗圃场大量繁殖苗木进行商品化生产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相关研究结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ryx上。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审稿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工作是对一个极小种群实现有效保护,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全面保护,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构造法
    ,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系统( VGC )的构造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传统的密码系统基本都是依赖于数学的密码系统,也就是说它们只具有数学计算上的安全性。该密码系统有两个互相匹配的密匙,一个是由随机DNA序列组成的虚拟基因组数据库( VGDB ) ,另一个是VGDB中虚拟基因在二维微阵列中随机分布的位置表,即虚拟基因芯片( VDMC ) 。这些挑选出来的“点”对应着VGDB中的虚拟基因,在这些虚拟基因中随机挑选一个小片段DNA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常用工具BLAST或其他字符串搜索算法确认其在VGDB中的唯一性。《中国科学报》 ( 2014-02-24第4版综合).时间: 2014-02-24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曾纪晴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曾纪晴)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系统(VGC)的构造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此项发明解决了密码学领域一次一密的实际应用问题,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传统的密码系统基本都是依赖于数学的密码系统,也就是说它们只具有数学计算上的安全性。目前,仅有所谓的一次一密的密码系统具有理论上不可破译的安全性。但是,该密码系统由于存在密匙管理和分配问题,实际上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密码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密码系统,比如量子密码和DNA密码。
      此次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系统的构造方法。该密码系统有两个互相匹配的密匙,一个是由随机DNA序列组成的虚拟基因组数据库(VGDB),另一个是VGDB中虚拟基因在二维微阵列中随机分布的位置表,即虚拟基因芯片(VDMC)。任意明文信息可以自由地在VDMC上“书写”,也就是在VDMC微阵列上选择组成明文信息的“点”。这些挑选出来的“点”对应着VGDB中的虚拟基因,在这些虚拟基因中随机挑选一个小片段DNA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常用工具BLAST或其他字符串搜索算法确认其在VGDB中的唯一性。密文就是由这些小片段DNA序列组合而成的。
      与此同时,解密过程只须用这些小片段DNA序列对VGDB进行BLAST,即可找出组成明文信息的“点”,根据VDMC即可恢复出明文信息。此外,VGC密匙可自我更新,从而实现不可破译的一次一密系统。
      《中国科学报》 (2014-02-24 第4版 综合)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沉水植物苦草引种新方法
    ,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沉水植物苦草的引种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苦草是饲养淡水鱼类的好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种子引种通常存在运输困难、保存时间短、不耐储备、发芽率低、出苗率不高、定植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解决苦草种子的运输、保存、发芽、出苗和定植问题是苦草引种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研究人员采集苦草的成熟果实去除外果皮后,将获得的种子在0 ~ 24小时内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其用水培方式运送到目的地。随后,将保存好的种子播种到混合基质、泥土或黄黏土基质中,待种子萌发后将幼苗栽种在混合基质中进行培养。《中国科学报》 ( 2014-02-20第4版综合).时间: 2014-02-20  来源: 《中国科学报》A4 综合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苏国华
     
            本报讯(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苏国华)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沉水植物苦草的引种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介绍,苦草是饲养淡水鱼类的好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是中国内陆水体中沉水植被最常见、最重要的优势种之一。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的水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整治的重要和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恢复水生植被。因此,苦草常被作为水生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先锋种和建群种。
     
            苦草的引种一般有植株引种、冬芽引种和种子引种。因种子小、数量多、便于采集、携带方便,种子引种成为最常用、最方便、最有效的引种方式。但是,种子引种通常存在运输困难、保存时间短、不耐储备、发芽率低、出苗率不高、定植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解决苦草种子的运输、保存、发芽、出苗和定植问题是苦草引种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
     
            此次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沉水植物苦草的引种方法。研究人员采集苦草的成熟果实去除外果皮后,将获得的种子在0~24小时内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其用水培方式运送到目的地。与湿润河沙混合后,将这些种子在0℃~10℃环境条件下冷藏,遮光95%以上至完全黑暗下保存,并经常透气和补充水分,以维持种子的含水量。随后,将保存好的种子播种到混合基质、泥土或黄黏土基质中,待种子萌发后将幼苗栽种在混合基质中进行培养。辅以其他相关措施,可使种子保存时间长、发芽率高、出苗率和定植成活率高。
     
            《中国科学报》 (2014-02-20 第4版 综合)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做世界植物园的引领者
    十月,北方已到落叶满地的时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却依然春色盎然。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视察华南植物园时指出,华南植物园不仅要在基础植物学与理论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更要在国家需求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成效,还要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针对记者“为研究所定位之后,华南植物园在三个突破、五个培育方向方面的进展如何”的发问,任海如数家珍。《中国科学报》 ( 2013-11-19第5版创新周刊).时间: 2013-11-19  来源: 《中国科学报》A5 创新周刊  作者: 李洁尉 周飞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鸟瞰图
      ■本报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
      十月,北方已到落叶满地的时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却依然春色盎然。
      “华南植物园立足华南,致力于国家乃至全球的热带亚热带迁地植物的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通过5~10年的努力,在植物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及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机构和世界植物园的引领者之一。”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任海在其办公室中与记者分宾主坐定,直奔的主题就是华南植物园如何制定和实施中科院“一三五”发展规划,具备了什么样的基础条件,进行过哪些努力,成效如何等。
      抓住发展机遇 确立自我定位
      “华南植物园是大园、老所,有过辉煌的历史和积淀,近年发展很快,究竟是如何使她重新焕发青春的?”针对记者的发问,任海一一叙来。
      华南植物园自1929年成立以来,从单一的分类学科到以植物学、生态学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走过了漫长的路,在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华南植物园首先在学科布局、人才队伍建设、部门设置、管理机制和考核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三年前华南植物园引进了领军人才——区永祥;近年来华南植物园陆续引进了10位高级人才;以及正、副研究员及博士等总共达110余人。
      任何事业都是人做出来的,这些科技骨干的加盟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近年华南植物园还建立了海外客座科学家团队,每个科研团队都聘请有海外科学家任职。
      2009年完成的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共建华南植物园工程,不仅开创了院地合作的先河,也改变了华南植物园区的面貌;在实现美丽植物园的同时,提升了科研装备水平,凝聚了科研向心力,同时也为引进海内外人才创造了优良条件。
      “在此过程中,华南植物园还先后开展了爱国奉献、坐得住冷板凳做科研和包容互赏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建设,特别是向中国植物学开拓者、已故中科院院士陈焕镛和张肇骞等老所长的爱国奉献、艰苦做科研的精神学习,使大家齐心发力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任海如是介绍。
      作为国立科研院所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任海指出,华南植物园在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特点做工作。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视察华南植物园时指出,华南植物园不仅要在基础植物学与理论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更要在国家需求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成效,还要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众多国家、省市领导也都对华南植物园寄予殷切期望,这就是我们需要背负的历史使命。”任海说。
      以科研促发展 让社会受益
      针对记者“为研究所定位之后,华南植物园在三个突破、五个培育方向方面的进展如何”的发问,任海如数家珍。
      华南植物园在战略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进展显著,其中“973”项目 “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已启动;“南方名特优水果保鲜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获201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果实采后绿色防病保鲜关键技术的创制及应用”获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研究成果保鲜剂年产20万吨,产值2亿元,社会效益30亿元);“一种易燃的果蔬烟剂型保鲜剂”获201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系列科研成果都在进行快速转化,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华南植物园已保育植物13600余种,建成了拥有6000余种的种质库,以华南经济植物育种资源为核心;培育水稻、兰花、水果、中药材等新品种10多个,兰花、檀香等实现产业化,专利转让后实现总产值2.56亿元;“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和 “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产业化中的应用”成果分别获(或拟获)2012年和2013年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
      同时,华南植物园先后为普邦园林等五家上市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并与多家园林公司开展产业化研究合作。五年来,华南植物园在科研、产业化、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其年合同额从以前1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逾1000万元。
      上述这些成效都是在科研推动下取得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院地共建的结果。以其社会效益而言,如在园林绿化方面,正如任海说,珍稀乡土植物园林化的研究成果产业化之后,其价格就会下降,普通老百姓就可以享受它们带来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全社会都会受益。
      实施“一三五” 创新无止境
      华南植物园具有相当多的基础和积累,但她没有就此止步。在任海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华南植物园几代科学家薪火相传,近年,研究员周国逸承担的碳专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基本摸清楚了中国森林固碳的现状,将为我国进行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支撑。领军人才区永祥负责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和先导A专项课题建立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新一代平台已取得较好进展。
      华南植物园作为并列第一完成单位的《中国植物志》编研于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长江后浪推前浪,任海向记者透露,由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牵头的《迁地栽培植物志》编研已经在去年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从植物志对我国野生植物的描述转到对“家养”植物的研究,将为植物资源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如何保证“一三五”的进一步实施?任海说,华南植物园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力度,管理部门中层管理公开招聘,改善科研创新环境,还将进一步组建高水平国际化团队1~2个,自主培育2~3个,在植物科学与恢复生态学上形成规模效应,以期作出更大的成绩。
      据悉,就物种保育方面,华南植物园的植物保育数量到2015年将达1.5万种,2020年达到2万种,进入世界前五。
      华南植物园正在推进的“华南特色种质资源创新与基因发掘利用综合研发平台”将成为拥有良好源头创新能力,管理高效,华南地区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同时华南植物园继续推进“跨国界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全球生物资源发掘利用计划”,逐步实施战略植物资源的收集、引种与发掘,为“一三五”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报》 (2013-11-19 第5版 创新周刊)
     
    2014-01-3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查查我国热带海岸的生物家底有多厚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牵头单位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启动会在华南植物园召开。通过对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动态、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准确的反应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可能发展趋势,最终完成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系统评估。时间: 2013-10-25  来源: 《广东科技报》4版 综合新闻  作者: 冯海波 周飞 汤银珠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 汤银珠)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牵头单位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启动会在华南植物园召开。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执行期为五年,通过组织全国生物(动物、植物、真菌)资源方面的优势力量,包括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以及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拟对我国热带岛屿与海岸带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代表性岛屿、以及西沙群岛等南海诸岛岛屿进行重点考察,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生物资源调查。通过对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动态、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准确的反应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可能发展趋势,最终完成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系统评估。
     
    2014-01-3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