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5-15 来源: 《中国科学报》第4版 综合 作者: 朱汉斌 周飞
本报讯(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员刘勋成团队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鉴定出一个关键的参与光调控种子萌发的抑制因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15。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
在拟南芥中突变HDA15基因促进光敏色素B(PHYB)介导的种子萌发,而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HDA15基因则抑制这一过程;同时,研究显示HDA15在遗传学上作用于PHYB下游,且HDA15抑制种子萌发依赖于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 ——PIF1蛋白。生化及转录网络分析显示,在远红光(或弱自然光)条件下,HDA15-PIF1在种子内发生蛋白互作,形成一个重要的转录抑制模块,共同抑制了包括赤霉素和生长素信号以及细胞壁水解酶等与萌发密切相关基因在内的267个基因的表达。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表明,HDA15-PIF1模块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作用降低萌发相关基因的转录活性和表达,从而抑制种子萌发的起始;相反,在红光(或强自然光)照射下,活化的PHYB诱导HDA15-PIF1模块从萌发相关基因上解离,解除转录抑制,从而起始种子的萌发。
《中国科学报》 (2017-05-15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