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活动启动
    160余名来自各学校及社会团体的鸟种调查志愿者汇聚华南植物园,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 廖晓东教授介绍说,“华南植物园鸟种资源调查”项目除了要调查园区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外,还要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变化与季节的关系、植物与鸟类之间的生态价值关系、植被的布局对鸟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为了避免重复记录等问题的产生,廖晓东教授还对各个调查小组成员明晰了华南植物园的地域分布以及巡视技巧。 广州市鸟类达251种。 据介绍,当今全世界现有鸟类9000余种,我国有1300多种,占了世界鸟类品种的15%以上。 而根据2008年的广州市地区鸟类资源调查,广州市共记录到鸟类达251种,占全国鸟类物种数近20%。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植物园一组培方法获国家专利
    [广东科技报]时间:2011-10-28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周飞苏国华本报讯由华南植物园张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员完成的“粗肋草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属植物的通称,是一种优良的观叶花卉,可作为高档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和庭园观赏。
    2011-11-21
    查看详情
  • [信息时报]《南岭植物名录》出版
    由华南植物园众多学者共同参与编撰的《南岭植物名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华南地区生物区系的分界线,是我国14个具国际重要地位的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该书的出版,将为南岭地区植物分类、区系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资料。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组科研人员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分析,发现水稻基因组中包含至少33个自噬相关基因,通过表达谱分析了这些基因在激素处理、氮饥饿与逆境下的表达反应规律。 自噬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牧草籽粒苋可富集污染农田中的镉
    本报讯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苋科植物———籽粒苋具有很强的镉(Cd)富集能力。 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通过对三个牧草品种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发现它们能够在土壤镉污染水平为5毫克/千克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可收获的地上部分镉含量范围为95.1-179毫克/千克。 三种基因型籽粒苋(K112、R104和K472)具有生物量大、易栽培等特性,而且施肥大幅增加生物量的同时不减少器官对镉的吸收,因此作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2011-11-21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鼎湖山发现罕见鸟类
    分布状况:主要分布在非洲、欧亚大陆南部、印度、中国南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古北界东部。 生活习性:具有森林型雀鹰的特性。 分布状况:繁殖于印度次大陆、中国、东亚、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 叫声粗哑似喘息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于高可至海拔1100米的林缘下层、茂密竹丛、次生林及人工林。 分布状况:印度北部至中国南方、菲律宾、东南亚、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生活习性:栖于山区森林、开阔的山地灌丛及茂密竹丛。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东南亚、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至马来半岛。
    2011-11-21
    查看详情
  • [羊城晚报]奇!铁树开皇冠花
    [羊城晚报]开出皇冠花的铁树李碧秋摄。 羊城晚报讯记者刘玮宁,通讯员蒋厚泉、李碧秋报道:苏铁竟开出了皇冠花! 开出皇冠状花朵的苏铁已有50-60岁,此次绽放的花朵高43厘米,长80厘米,周长近300厘米。 “湖南曾有报道发现过皇冠形的苏铁花,但绝对没有这么大。 ”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廖景平说。 据植物园的专家初步判断,皇冠状的花由3个雄球花并列生长而成。 作为“恐龙的主食”,苏铁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 1995年,我国把野生苏铁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严禁进出口贸易。 华南植物园苏铁园创建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的苏铁迁地保护基地,目前有40多种苏铁,开花的有11种。 苏铁是雌雄异株植物,授粉成功后可结出红色鸡蛋样的果子。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华南植物园栽培“象鼻兰”
    华南植物园栽培“象鼻兰”珍稀兰花迁地保护成功时间:2011-06-10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吴建平周飞。 华南植物园遗传育种研究组曾宋君、段俊等科研人员于2005年8月在浙江临安等原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其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象鼻兰只生长在当地的山茱萸树枝上。 当时她们从野外引种了少量象鼻兰植株,在华南植物园兰花科研温室栽培成活,从而使象鼻兰的迁地保护取得成功。 有关象鼻兰的种苗试管繁殖方法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推动象鼻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011-11-2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岭南特色水果保鲜有了新途径
    华南植物园研发出烟剂型果蔬保鲜剂[广东科技报]。 本报讯(记者冯海波通讯员周飞)芒果、木瓜、猕猴桃等岭南特色水果,其保鲜一直存在着技术难题。 近日,由华南植物园蒋跃明、屈红霞等人完成的科研成果“一种易燃的果蔬烟剂型保鲜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据该项目的主持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蒋跃明介绍,目前果蔬贮藏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如冷链和气调贮藏等是较为理想和安全的方法,但其使用成本较高,而且不能完全控制采后病害的发生。 尤其是耐冷致病菌如柑桔青绿霉菌、荔枝霜疫霉菌、木瓜等果实酸腐病菌等引起的病害。 而“一种易燃的烟剂型果蔬保鲜剂”,由杀菌剂、硝酸钾、木粉、硫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成分组成。
    2011-11-21
    查看详情
  • [科学时报]一个最美的梦:为了大地的丰收
    时间:2011-07-04来源:科学时报A2综合作者:方中明。 窗外弥漫着单薄的雨雾,山脚下土地上生长着我种植的水稻。 我的导师曾宋君是研究兰花的,科研入门时,曾老师问我:你对兰花的感觉是什么? 两周下来,我从对兰花的一无所知到认识了几百种兰花。 张老师在法国、日本留学过,一直搞水稻转基因和遗传育种。 后来跟曾老师交流了想法之后,他同意我转博,不过转博后是继续做兰花还是做水稻让我自己考虑。 也许是父亲那最古老的生存方式,让我亲切地体会到:能读书是多么大的一件幸事,这更加坚定了我读博及搞水稻的念头。 广州一年只能种两季水稻。 读博期间,我还参加了许多国内的学术会议,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9月参加了中国杂交水稻大会。
    2011-11-2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