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 【中新社】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方法获国家专利
    笔者21日从华南植物园获悉,由华南植物园禹玉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本发明实现了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橙花羊蹄甲高效快速繁殖的方法,橙花羊蹄甲扦插繁殖成活率可以达到80%至85% ,可以在11至12个月内生产出植株高度达90cm至100cm ,地径达0.3cm至0.5cm的优质橙花羊蹄甲种苗,可供园林园艺上应用。为园林绿化产业提供了优质的橙花羊蹄甲苗木。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新社】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该部门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监测分析发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可经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庄萍等科研人员研究该区环境污染发现,环境中重金属即使剂量较低,也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特别是它表现为慢性伤害而不为人所特别注意,甚至导致癌症。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经过食物链,例如鸡吃了重金属土壤中成熟的稻米,人再吃鸡,那么重金属就通过这条食物链途径被摄入到人体内。据介绍,相关研究已正式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PLoS ONE上( 《华南典型矿区环境质量与居民膳食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资助。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新社】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获有效保护
    ,该部门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实现对杜鹃红山茶( CamelliachangiiYe )所有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的标准,杜鹃红山茶被评为极濒危级( CR )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正如它的名字,杜鹃红山茶看起来象杜鹃,但实质上是山茶,且一年四季开花,红色的花也非常漂亮,是珍稀的园林植物。华南植物园植被恢复与景观生态组任海研究员等与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合作,对杜鹃红山茶的群落特征及保护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审稿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工作是对一个极小种群实现有效保护,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全面保护,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构造法
    ,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基于虚拟基因组的密码系统( VGC )的构造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传统的密码系统基本都是依赖于数学的密码系统,也就是说它们只具有数学计算上的安全性。该密码系统有两个互相匹配的密匙,一个是由随机DNA序列组成的虚拟基因组数据库( VGDB ) ,另一个是VGDB中虚拟基因在二维微阵列中随机分布的位置表,即虚拟基因芯片( VDMC ) 。这些挑选出来的“点”对应着VGDB中的虚拟基因,在这些虚拟基因中随机挑选一个小片段DNA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常用工具BLAST或其他字符串搜索算法确认其在VGDB中的唯一性。《中国科学报》 ( 2014-02-24第4版综合).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沉水植物苦草引种新方法
    ,由该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沉水植物苦草的引种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介绍,苦草是饲养淡水鱼类的好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种子引种通常存在运输困难、保存时间短、不耐储备、发芽率低、出苗率不高、定植成活率低等问题,因此解决苦草种子的运输、保存、发芽、出苗和定植问题是苦草引种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研究人员采集苦草的成熟果实去除外果皮后,将获得的种子在0 ~ 24小时内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其用水培方式运送到目的地。随后,将保存好的种子播种到混合基质、泥土或黄黏土基质中,待种子萌发后将幼苗栽种在混合基质中进行培养。《中国科学报》 ( 2014-02-20第4版综合).
    2014-05-22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做世界植物园的引领者
    十月,北方已到落叶满地的时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却依然春色盎然。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视察华南植物园时指出,华南植物园不仅要在基础植物学与理论生态学的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更要在国家需求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成效,还要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针对记者“为研究所定位之后,华南植物园在三个突破、五个培育方向方面的进展如何”的发问,任海如数家珍。《中国科学报》 ( 2013-11-19第5版创新周刊).
    2014-01-3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查查我国热带海岸的生物家底有多厚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牵头单位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启动会在华南植物园召开。通过对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动态、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准确的反应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可能发展趋势,最终完成我国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生物资源的系统评估。
    2014-01-31
    查看详情
  • 【广东科技报】耐荫草坪新草种
    近日,由华南植物园任海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利用小花露籽草建立耐荫草坪的方法”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小花露籽草是禾本科露籽草属的一个变种,多年生,草本常生长于山谷、林边湿地。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将小花露籽草种子通过赤霉素和腐殖酸结合处理,再控制种子萌发期间的土壤水分,能够显著提高小花露籽草种子萌发率和存活率,使萌发率达90%以上。待种子萌发后进行栽培管理,小花露籽草就能在被遮光地带的土壤中长成草坪。
    2014-01-31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揭示全球生物多样性沿海拔变化格局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揭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沿海拔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子刊《科学报告》 。据介绍,该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海带领两位学生与美国农业部林业署研究员郭勤峰等合作,收集了全球443篇关于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的论文,在全球尺度上分南半球和北半球对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格局进行了研究。《中国科学报》 ( 2013-10-28第4版综合).
    2014-01-31
    查看详情
  • 【中国科学报】新技术实现月季试管开花率近七成
    ,近日,该园科学家在月季试管开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月季试管开花率最高近七成。相关研究成果《月季试管开花》日前发表于《植物生理学》上,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为此,该植物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博士曾宋君、硕士梁硕和研究员段俊等从月季的外植体类型、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月季试管开花的内部和外部因子,探讨了影响月季试管开花的可能机制,展望了月季试管开花的应用前景,最终。《中国科学报》 ( 2013-10-23第4版综合).
    2014-01-3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