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4-20 来源: 《中国科技成果》2018第08期 人物专栏 作者: 谭如冰 赵爱民
——记石斛行业领路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段俊教授
石斛(Dendrobium Sw)在我国是传统高档汤料、名贵保健品和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喉明目、益智除惊和轻身延年等功效,近年来石斛产业发展迅速,年产值已超百亿元。但野生石斛生长环境特殊 , 自然繁殖速度慢,由于市场需求大,人工种植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有这样一位长期致力于药用石斛产业化技术研发与推广,从而改变了整个药用石斛产业面貌的科学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被业内誉为石斛行业领路人的段俊教授。
另辟蹊径 破解石斛种植难关
段俊博士出身于农村,对农业有种天然的不舍情怀。他于 1988 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工作,自此便将满腔赤诚连同青春岁月无悔地奉献给了农业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上,段俊博士的选题大都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2008 年以前,人工栽培的药用石斛主要是铁皮石斛,栽培方式主要是种植在铺上碎石地面上(地栽模式),产量很低,段俊博士调研发现,这种栽培模式基质容易积水,透气性差,烂根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成活率低,同时地面栽培病虫害发生严重。针对铁皮石斛栽培上出现的这一难题,段俊博士根据铁皮石斛是附生植物,根系需要生长在透气性强的环境中这一特点,并根据多年种植铁皮石斛的经验,独创性地总结出了适合铁皮石斛规模化生产的“苗床架空栽培模式”,成功解决了难题。这种栽培模式病虫害大幅度降低,成活率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年亩产量可达 300 公斤以上。由于苗床架空栽培模式种植效益高,很快得到了普及,并成为铁皮石斛栽培的主流技术,目前全国设施栽培的铁皮石斛约 10 万亩,年产值在数十亿元,90% 以上的栽培面积均在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种植。随之紫皮石斛(齿瓣石斛)和珍虫石斛(梳唇石斛)等其他药用石斛也仿效这种种植模式发展了起来。这种药用石斛种植模式自 2008 年推广以来,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已超百亿元。
在成功解决了铁皮石斛的种植技术后,段俊博士又着力解决霍山石斛(米斛)的种植技术。在石斛类中药材中,霍山石斛的历史名气很大,然而,在 2010 年前,霍山石斛(米斛)见过其真容的人很少。据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霍山石斛炮制技艺传承人何详林先生介绍,直到 2010 年 4 月前,霍山石斛(米斛)人工种植面积也就 2 亩左右,主要集中在安徽省的霍山县,亩产量不到 10 公斤,他的父亲何云峙先生从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尝试霍山石斛(米斛)的人工种植,但一直没有成功突破。段俊博士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技术没过关。为此,段俊博士根据霍山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研发出了一整套设施条件下的霍山石斛苗床架空栽培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获得巨大成功,目前设施栽培的霍山石斛基本上都在采用他示范推广的技术。现在,霍山石斛已发展成为霍山县的特色产业,年产值超十亿元。
技术突破 引领石斛产业发展方向
由于市场行情变化,2013 年后,铁皮石斛原材料价格开始下滑,设施栽培效益随之下降,此时段俊博士强烈意识到降低生产成本的迫切性。2013 年之前,铁皮石斛种植对设施水平要求较高,一亩设施大棚的造价为6万元以上,这主要是与当时使用的品种抗逆性不强有关。段俊博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加快了抗逆品种的选育进程,目前选育出了抗逆性强的一系列品种(系),其中“中科 3 号铁皮石斛”和“中科 4 号铁皮石斛”已经通过广东省的品种审定。这些品种由于抗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也大幅度减少的农药的使用,产品的农残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目前他培育的药用石斛新品种已成为该行业种植面积非常广的品种之一。
段俊博士从 2010 年开始,在研发药用石斛设施栽培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摸索仿野生种植技术,并成功研发出了石斛的贴树栽培(种植在林地的树杆上)和贴石栽培(种植的石头上)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生产,为我国林下经济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段俊博士根据药用石斛除了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这一特点,研发出了南方家庭阳台栽培药用石斛的技术。
为了解决石斛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段俊博士将其研究领域拓展到了石斛全产业链,从石斛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到优质多抗高产品种的选育,从优良种苗生产到科学栽培,从石斛原材质量控制到产品加工技术,都已成为他率领的研究团队的研究重点。
精耕不倦 换来硕果满园
段俊博士一直在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实际上,2007 年之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包括蝴蝶兰、石斛和兜兰等在内的兰科植物资源收集、评价与利用。期间他率领的研究团队曾建立了超过 300 种兰花资源的种质圃,培育出通过审定或国际登录的兰花新品种 30 多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一项,建立了110 种兰花的组培快繁体系,获国家发明专利 18 件 (ZL 03114179.X ;ZL 200910039929.4 等 ),此外,还研发出了多种其他经济植物的种苗组培快繁体系,获得发明专利 10 件(ZL 201510224205.2 等),发表学术论文100 多篇,为我国兰花 等经济植物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此,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项、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二等奖 1 项。
段俊博士在注重研发产业化技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分别在广东、湖南、江西、安徽、云南、浙江等地与企业合作建立了 10 多个兰花和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并为当地举办的兰花和药用石斛生产技术培训班授课 30 余场次,培训超过 5 000 人次。
2010 年以来他还与 CCTV7 合作拍摄了 10 期有关药用石斛的科普宣传节目,其中《破解铁皮石斛种植难关》节目和其出版的《铁皮石斛高效栽培技术》已成为铁皮石斛种植行业的经典教材。初步估计,目前他推广的技术和品种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已超百亿元。
段俊博士的研究成果赢得了业界的充分肯定,目前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还兼任了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药用石斛保育与利用委员会主任、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兰科植物保育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兰花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以及广东省花卉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四季更迭,他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歇;昼夜交替,他紧张的工作从未间断。怀揣对科研事业的一片赤诚,他身先士卒、甘为人梯,段俊研究员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推动着祖国石斛产业的发展,谱写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学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