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规划咨询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鼎湖山管理局
支撑部门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特聘院士
杰出青年
研究员
副研究员
人才招聘
交流动态
合作项目
重要会议
院地合作
科技副职
概况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生会
表格下载
党委与纪委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制度规范
创新文库
园区风貌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园艺栽培
园林植保
种子交换
苗木推介
科普资讯
互动体验
教育培训
知识传播
科普场馆
媒体扫描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旅游服务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旧版停用>旅游服务>花讯与展览
倔强成长的木麻黄
2024-03-06

  在华南植物园,达尔文雕像附近名为“红棉”的凉亭曲廊是我常流连的地方,紧挨凉亭有几棵高大的木麻黄,松针般的枝条厚积亭顶,周围散落着小棒缒状的褐色“球果”,熟稔的景致常使我忆念童年的韶光。

▲掉落地上的木麻黄“球果”

  在滨海的故乡,木麻黄遍植于海边沙地和咸水稻田的堤埂上,孩提时,三五成群的孩童从池塘边挖一团黏土,作成两层的泥炉,中间夹层挖几排通透细圆孔,风干后,捡来木麻黄干燥的“球果”放置泥炉的上层,点燃后我们就开始烤花生、红薯等,享受野餐。炉火红通通、火苗“哔剥”响的情景宛在眼前。

▲华南植物园“红棉”亭边高大的木麻黄树  

  木麻黄是人们对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a)树木的统称,本科1属,即木麻黄属(Casuarina),约94种,乔木或灌木,最直观的识别特征是其常被误以为是叶子的绿色小枝,细长而带节,节与节之间完全合生,但可以拉开,拉开后一端凹陷另一端凸出,接合很紧密。断开处,细细围成一圈鞘齿,才是真正的叶子,称鞘齿状叶(或鳞片状叶),4至多枚轮生成环状,围绕在小枝每节的顶端。我们故乡方言称木麻黄为“目目黄”(方言中“目”有“关节”之意),除了读音与“木麻黄”近似,更是直观描述了其小枝节与节间均呈黄色这一外显特征。

▲木麻黄的绿色纤细小枝,节与节间均呈黄色  

  木麻黄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梗。雄花序纤细,圆柱形,通常为顶生很少侧生的穗状花序;雌花序为球形或椭圆体状的头状花序,生于短侧枝顶端。

▲木麻黄棍棒状雄花序生于小枝顶端,初紫白色,密密麻麻开散如“火树银花”

▲木麻黄雄花序为穗状花序,成熟时变黄褐色

▲木麻黄雌花序为头状花序

  木麻黄主产大洋洲,伸展至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太平洋岛屿和非洲东部。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上百年历史,起初主要作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广州市约在上世纪20年代主要由东南亚引种,一些旧厂区、老建筑还可见到繁茂的老树。

▲广州有的旧厂区以木麻黄树为行道树

▲广州市区粗壮的木麻黄老树

  由于木麻黄树抗风性较强,耐盐碱,根系具有根瘤菌共生,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在滨海有机质和含氮量很低的沙土上能快速生长,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在东南海岸线上广为造林种植,成为南方海岸优良的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树种。从与越南毗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县(现东兴市)起,经广东省湛江地区、海南岛、汕头地区、直达福建省南部的龙溪地区、泉州地区,延伸到浙江省温州地区,形成一道绵延漫长的滨海绿篱。木麻黄掉落的枝条量大,且是良好炭薪材,木荫树影间,大人采集枝叶,孩童拾果野炊,成为拮据岁月的甘美回忆。有时看着现在的孩子们捧着手机征逐游戏中的光影,心想,我们是否与孩子一起朗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海伦·凯勒所说,珍惜视力的恩赐,去森林远足,让眼睛陶醉于林间美景,沐浴在大自然光影中,是否更惬意更令人反复回味?

▲诗美,树更美,木麻黄舒展的树姿像开屏的绿孔雀

  我国引种的木麻黄科树木约4种,其中乔木主要有木麻黄(C. equisetifolia),称短枝木麻黄、木贼叶木麻黄,根系扩展,生长迅速,是前述华南地区大面积造林最主要的防护林树种;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嫩梢的鳞片状叶稍开展,但不反卷;树皮坚韧粗糙,深褐色,不规则条裂。细枝木麻黄(C. cunninghamiana),树干通直,树冠呈塔尖形,是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鳞片状叶每轮通常8枚。粗枝木麻黄(C. glauca)又称灰叶木麻黄,树干粗壮而削度较大;鳞片状叶每轮12-16枚;小枝灰绿色或粉绿色,嫩梢的鳞片状叶反卷;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块状剥裂或浅纵裂。常绿灌木有千头木麻黄(C. nana),树高0.5-2.0米,鳞片状叶每轮7-9枚;枝条浓密,柔软细腻。

▲华南植物园高山植物温室旁的千头木麻黄,是庭园绿篱的优美树种

  我在观察木麻黄乔木过程中,发现细枝木麻黄树姿优美,大树根部常有萌蘖,树皮灰色平缓,小枝纤细下垂,较易识别。其他乔木种辨认细分并不容易,研究也证明木麻黄属的种间,不少植株常常同时出现两个种的混合性状。

▲细枝木麻黄小枝纤细下垂,优雅宛如垂柳

 

▲细枝木麻黄大树根部常有萌蘖,木麻黄(C. equisetifolia)和粗枝木麻黄大树根部没有萌蘖

▲木麻黄的结果枝

  木麻黄独特的“球果”实际是球果状果序,叫假球果,由雌花密集成球形簇,初时绿色,后呈黄褐色,成熟时灰褐色。不同种的假球果略有区别:短枝木麻黄假球果侧生,有短柄,椭圆形,长约2厘米,径1.5厘米,两端钝或近截平;细枝木麻黄假球果椭圆形,较小,长约1-1.2厘米;粗枝木麻黄假球果广椭圆形,两端截平,长约2厘米,径1.3厘米。我以前一直误以为“球果”就是木麻黄的种子,其实木麻黄假球果功用与松塔相若,是种子孕育成长之处。

▲木麻黄球果状果序有大有小,小坚果带薄翅

  木麻黄种子为小坚果,扁平,纵列密集于球果状果序上,初时被包在2枚宿存、闭合的小苞片内,成熟时小苞片硬化为木质,展开状若雏鸟小嘴嗷嗷待哺,具薄翅的小坚果从开口处翔落飘散。种子单生,种皮膜质,无胚乳,胚直,有1对大而扁平的子叶和向上的短胚根。与松树是裸子植物不同,木麻黄是被子植物。

▲球果状果序成熟时小苞片展开,像小雏鸟们嗷嗷待哺

  木麻黄的种子量非常大,萌发力强,在没有人为干扰和破坏的情况下,具有天然成林的能力。我常路经一处停产多年的旧厂区,几年前拆卸厂房形成多处堆砌陈砖旧石的废墟。就在土地休息的这些年,五节芒、蒺藜草丛生,甚有野趣。以前作为工厂行道树的木麻黄老树在人迹难至的瓦砾之中悄悄撒种,现在已经多处生长起木麻黄幼树,有的地方一年生、三年生或更长时间的年轻树均有,初呈天然更新树林面貌,这在广州市区极为罕见,植物园“红棉”亭附近的木麻黄也未发现这种情形。 

▲瓦砾间倔强成长的木麻黄幼树

▲给点空间,给些时间,木麻黄就能郁乎成林

  在观察和欣赏木麻黄的日子里,心中常隐忧姿态优美的幼树们的前途。就在我整理这篇文字时,旧厂地有一大片废墟正在平整作停车场,芒草丛间长势茁壮的木麻黄小树已经消失,路边多棵6、7米高的木麻黄也被勾机的铁臂推压倒地,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翔的绿孔雀。

▲被压倒地的木麻黄幼树

  木麻黄大树旁伫立黄昏的我,心与树一同深深叹息,担忧其他幼树的未来。树顶一群小鸟也不停啾唧,似乎在为家园发出急切的呼声。面对生命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和困境,我们真的需要智慧和更多爱的行动。

    

  (参引文献:徐燕千、劳家琪 编著《木麻黄栽培》;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园林绿化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出版《澳门植物志》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