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大事记

1950-1959年大事记

发布日期:2017.02.13 作者:

  1959年

1月4日: 广州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发文,同意征用龙洞火炉山建设华南植物园(附图红线范围)。
1月7日: 地植物生态学研究室在湛江市电白县小良水保站建立“植物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
2月11日-3月14日: 贺龙、聂荣臻、林彪、粟裕分别视察华南植物园。
4月4日: 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发文,同意按照城规委蓝线核定之红线图所定范围(10210亩)为华南植物所建设华南植物园之用地范围。
4月18-28日: 陈焕镛再次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9月28日: 华南植物园正式开放,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陶铸和广东省长陈郁视察华南植物园,并题词:“以跃进的速度建设华南植物园,希望到1962年能全部完成建园计划”。
 

  1958年

1月24日: 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表彰陈焕镛所长向华南植物所赠送其本人珍藏的432种647册外文图书与期刊。
4月20日: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广东分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华南植物所所长陈焕镛等6人被选为“广东科联”副主席,张肇骞被选为秘书长。
4月: 陈焕镛与匡可任教授共同在苏联的《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中国西南部和西部的松科一新属—银杉属”的文章。
9月: 华南植物所创办“植物专科学校”,学制2年(1960年6月结束)。陈焕镛所长兼任学校校长,张肇骞副所长任副校长,何绍颐教授任教务主任。办学目的是培养科技辅助人员。先后在全省范围基层的工农干部中招收学生160人(主要是党团员)。
10月16日: “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改称“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隶属中国科学院广西分院领导。
秋: 华南植物所开始从广州新港路87号迁址广州五山长湴大坑岗,即现址。
本年: 建立“植物资源研究室”;“华南植物园”开始建设。
本年: 陈焕镛参加中科院赴苏联代表团,到列宁格勒等植物研究中心作考察及学术访问。
 

  1957年

1月4日: 广州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通知,同意征用龙眼洞火炉山土地建华南植物园。
3月11日: 华南植物所成立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所长:陈焕镛;副所长:张肇骞、吴印禅、李康寿;学术委员会委员:丁颖、仲崇信、何康、吴印禅、吴征镒、李庆逵、罗宗洛、陈焕镛、侯宽昭、秦仁昌、张宏达、张肇骞、郭俊彦、彭光钦、蒋英、郑万钧、钟济新。

1956年

2月1日: 华南植物所正式向广东省委和中科院提出拟在广州龙眼洞建立华南综合研究所及华南总植物园,并在鼎湖山设立总植物园树木园的建议。
2月27日: 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复,同意设立华南总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华南植物所与高要县委相互行文商定有关移交和接管高要国营林场事宜。
4月11日: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筹备委员会,陈焕镛为副主任、张肇骞为委员。
6月2日: 华南植物所致函高要县人民委员会,鼎湖山树木园正式接管高要鼎湖山林场。
6月15-30日: 由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陈焕镛等5位著名科学家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提案(亦称“第九二号提案”)获得通过。由国务院交林业部会同中国科学院、森林工业部研究办理。
6月23、24、25、26、28日,华南植物研究所在《南方日报》,以及7月4日的《高要农民报》上刊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重要启事》,郑重指出:“本省高要县的鼎湖山自然林区,业经本省领导机关划归我所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
6月: 华南植物所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出版,同时开始《海南植物志》的编写工作。
7月4日: 广东省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致函华南植物所,同意“鼎湖山树木园”以原高要林场界为准,分两期接收。
8月15日: 华南植物园筹委会成立:杜国庠为主任,朱光、丁颖、陈焕镛、张肇骞为副主任。
9月25日: 中科院第25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华南植物园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杜国庠;副主任:朱光、丁颖、陈焕镛、张肇骞;委员:朱志松、何椿年、陈封怀、李添忠、李沛文、吴印禅、林克明、黎春华、俞德浚、麦蕴瑜、娄光琦、秦仁昌、唐耀祖、程世抚、彭光钦。
11月26日: 华南植物园筹备委员会主任杜国庠主持召开华南植物园规划会议。
12月2日: “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正式成立。
 

  1954年

1月4日: 中科院委派(北京)植物所副所长张肇骞、院计划局王毓琦赴广州办理“华南植物所”接收事宜。
1月20日: 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接受广西人民政府教育厅的要求,考虑将“广西工作站” 改为“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
3月6日: 中科院同意将原广西大学属下的“经济植物研究所”接管并改名为“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
5月1日: “植物研究所”从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划出,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归属中国科学院领导。所长陈焕镛,副所长吴印禅,所址设于广州河南新港路87号(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所址),主要从事两广及西南地区的植物标本采集和植物分类学研究。
6月3日: 中科院正式发出通知,接收“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确定隶属关系。其研究任务与方向为华南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引种驯化和保护研究。
6月12日: 中科院第23次院务常务会议批准,陈焕镛任华南植物所所长、吴印禅任副所长。
9月15-28日: 陈焕镛所长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1955年
 

   
5月31日: 陈焕镛、张肇骞教授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
7月14日: 中科院第30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北京)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张肇骞调任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
7月30日: 中科院生物学地学部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确定华南植物研究所的方针任务:以华南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心任务。
11月17日: 中科院第50次院务常务会议批准成立华南植物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所长:陈焕镛;副所长:张肇骞、吴印禅;学术委员会成员:丁颖、仲崇信、何康、吴印禅、吴征镒、李庆逵、罗宗洛、陈焕镛、侯宽昭、秦仁昌、张宏达、张肇骞、彭光钦、蒋英、郑万钧、钟济新。
本年: 华南植物所建立生态地植物学研究室和植物生理研究室。
本年: 陈焕镛所长提议在肇庆鼎湖山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便建立一个学科全面的研究基地—“华南总植物园”。华南总植物园包括:1)以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鼎湖山树木园”(肇庆);2)以引种栽培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华南植物园”(广州)。
 

  1953年

8月22日: 中科院召开第27次院务常务会议,听取计划局局长钱三强关于拟接收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和岭南大学自然博物馆,合并成立“华南综合研究所”,归口中国科学院领导的汇报。
11月4日: 中山大学筹委会呈文中国科学院同意将该所改归中国科学院领导,但仍应与教学工作保持有机联系。该所标本、藏书、仪器等财产无偿转给中科院。
12月3日: 中科院第41次院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接收“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改由中科院领导,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决定同意接管“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作为中科院华南植物所的工作站,暂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工作站”,受华南植物所的直接领导。
 

  1952年

10月19日: 广西大学校长呈文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再次提出“经济植物研究所”与“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合并,由中大或中科院领导的建议。
本年 植物研究所随中山大学迁至原岭南大学蚕丝改良局。
 

  1951年

本年: 陈焕镛作为中国植物学代表团团长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南亚栽培植物起源与分布学术讨论会。 
 

  1950年

9月29日: 广西大学致函中科院称:“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广州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都由陈焕镛担任,提出拟将“经济植物研究所”与“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合并成立“植物研究所”,设址桂林。
本年: 《广州植物志》编撰工作启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