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野外回归活动研讨会在广东阳春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和阳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指导单位为广东省林业局,协办单位为国际植物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广东省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阳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阳春市马彬腾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广东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梁晓东、阳春市委书记兼市长李谦常等以及50多位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华南植物园科教处处长王俊主持。会上,李谦常首先致辞,介绍了阳春市的珍稀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他表示阳春将以猪血木保护研究为契机,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推进猪血木的产业化,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做好绿美保护地提升工作。
梁晓东在会上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阳春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任海讲话指出,猪血木作为旗舰物种,具有珍稀濒危、本土特有、经济价值大等三大特点,并表示将加强与阳春市的合作,通过动植物保护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良好生态环境。
随后,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做了华南植物园血木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华南植物园从上世纪70年代就进行了猪血木的引种,1995 年引种的4株猪血木目前生长良好,并能开花结实,引种驯化过程中也进行了高空压条繁殖。特别是利用环剥专利技术提高了结实率并已进行了种苗的规模化繁殖;同时,利用组织培养专利技术对优良株系进行了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并于2009年在BGCI项目的资助下在广东省鹅凰嶂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异地保育性回归,回归的30多株植株已能开花结果并能进行自我更新;而这次会议期间回归的100株猪血,其中90株实生苗回归到阳春三甲镇曲江村委湴背村保护小区,在增加种群数量的同时,能保持或丰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而另外10株来源于阳春三甲镇丹溪村200多年的古树,由于它的种子难以获得,项目组以少量种子为外植体通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已能进行其种苗的规模化繁殖,将10株种苗获在大树旁进行了回归,他们均属于加强型回归。曾宋君表示,这次活动后我们还将在广西平南县和巴马县进行重建型回归,还对回归后对其个体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长期监测、并进行回归成效评价。
在会议交流环节,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执行主任文香英讲解了BGCI与猪血木的深厚渊源,回顾了猪血木的保护、回归历程,通过BGCI项目的推动,提高的人们对珍稀植物的保护意识。广东省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兼河尾山林场场长罗世标介绍了鹅凰嶂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对猪血木的保护状况,以及保护区在猪血木进一步保护与利用中所扮演的角色。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参观了阳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猪血木种苗繁殖和保育基地,并由阳春市马彬腾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腾详细介绍阳春市在保护、研究及利用猪血木的工作,并讲述阳春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猪血木生态文化图腾”,保护了猪血木,让其仅存在阳春意义。在阳春三甲镇丹溪村和当地政府及村民进行了猪血木的回归活动,增强了当地村民对珍稀植物的保护意识。
此次会议是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
猪血木简介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 H. T. Chang)原归属于山茶科猪血木属,现归属于五列木科猪血木属,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濒危植物,其木材结构细致,不易开裂,适于制造家具、造船及建筑等,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猪血木原产于广东阳春市以及广西平南县和巴马县,但据调查,广西平南和巴马两个地理分布区的猪血木已经灭绝,而阳春市八甲镇及三甲镇也仅存50株左右的野生成熟植株。由于阳春当地农业活动日益增加、猪血木的野外栖息地生境破碎严重,现存猪血木植株的生存受到更严重的威胁,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危物种(CR),《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将其列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2021年将其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会议现场
阳春市委书记兼市长李谦常致辞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致辞
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执行主任文香英发言
共同参加猪血木回归活动
参会代表合影
野外茁壮生长的猪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