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学术研讨会在佛山召开,海内外495位知名高校及研究院专家、学者齐聚佛山参与本次学术盛会。 大会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办,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市中医院等机构承办。
会议首次整合“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和“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两大学术年会,融合了中药资源学、植物化学、药理药效、次生代谢、合成生物学、中药材遗传育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药材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张福生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展示国内外在药用植物与植物次生代谢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希望与会科学家加强交流与讨论、不断碰撞思想火花,进一步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和生产应用问题。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昌群表示,作为岭南成药发祥地,佛山素有“广东成药之乡”等美誉,孕育出冯了性药业、一方制药等具有较强实力的生产企业。希望通过研讨交流,促进佛山乃至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代谢领域的融合发展。
如何推动药用植物栽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产业创新突破,成为会议探讨的焦点话题。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内外各高校和院所的专家学者发表见解,为药用植物可持续开发利用“把脉”“开方”。
“去年以来,广东投入‘真金白银’,支持12个省级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詹若挺看来,广东南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广东省南药发展潜力正当其时。目前,詹若挺团队正研究制订广东省南药生产区划图,这将为广东省发展南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提供品种支撑。
为扩大中药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的来源,便捷、高效的合成方法十分重要。北京大学药学院叶敏教授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糖基转移酶研究》主题报告中介绍,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为中药活性成分的制备提供了绿色高效的新途径。
针对药用植物的安全性痛点,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吴鸿教授分享了团队在新兽药方面的研究成果。“抗生素长期使用和滥用,容易导致动物免疫机能下降,而紫雏菊根和根末无毒,是一类较为安全的中兽药。”该团队通过实验证明,紫雏菊具有免疫增强功效,是提高畜禽免疫能力,改善生长性能,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亟待开发的天然兽药原料。
本次研讨会直面产业需求,设置了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分享会,向与会嘉宾分享广东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信息,传递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合作模式等。与此同时,佛山市中医院在现场展示了骨补口服液、复元饮、复方黄水等一批广受好评的特色院内制剂,得到了众多专家、企业家的关注及认可。
开幕式现场
张福生书记致辞
叶敏教授作报告
研讨会现场
佛山市中医院现场展示院内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