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2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华南植物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教授、台湾东海大学生命科学系孙义方教授及来自海峡两岸13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5位专家参会,共同探讨海峡两岸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等相关方面议题。 会议期间,28位来自海峡两岸从事永久森林动态样区相关研究的代表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森林类型样区的动态监测与研究进展以及新建样地的建设情况,并就各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和未来趋势与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代表们普遍认为,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网络已从平台建设转向运行,从数据收集转向寻找科学答案,从单一植物生态学研究转向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在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森林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未来要进一步结合国际生态学研究热点,系统地研究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让森林动态永久样区网络成为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最坚实平台。 与会专家还实地考察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公顷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样区,部分专家还考察了肇庆七星岩、广西桂林等地的喀斯特地貌森林。 大型森林动态样地研究是国际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样地面积大、定期复查、每木定位等特点。目前,在全球15个国家已建立了20多个森林动态样地,几乎全部在热带地区。大陆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从2004年开始创建,现已建立了8个20-25 ha以上的样地,其特点是从温带到热带按纬度梯度布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负责鼎湖山20 ha样地的建设和研究工作。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样地的研究,解决了众多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