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4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成功举办“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专场系列活动。活动包括珍稀濒危植物探秘直播和赏析、主题绘画和植物奇遇记等内容。530位公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5月13日上午10点,通过线上直播活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锋研究员带领公众一起探寻了毛叶黑桫椤、金毛狗、铁皮石斛、卷萼兜兰等多种濒危植物,讲述了它们被引种、保育、繁殖及野外回归的故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中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安居”于此,直播活动帮助公众更好地走进濒危植物的世界。
5月14日,150名公众参加了线下科普活动。其中35对亲子家庭参加了植物科学画赏析及鹅掌楸绘制,25对亲子家庭参加“我心目中的科学家”主题绘画活动,30位孩子参加了植物奇遇记活动。
植物科学画赏析及鹅掌楸绘制活动由华南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刘运笑老师主讲。刘老师用植物科学画赏析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国家及广东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介绍了珍贵植物、稀有植物和濒危植物的区别,并以我国特有种中国鹅掌楸为例,详细讲解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以及杂交鹅掌楸的形态特征,教大家进行鹅掌楸的绘制。
“我心目中的科学家”主题绘画活动以传播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在科普师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华南植物园的科学家雕塑径,学习了张肇骞(邦有道,危言危行)、陈封怀(园林何处不为家)、郭俊彦(拳拳报国心)、刘玉壶(老山战地觅木兰)等多位老科学家的故事。并通过观察科学家的肖像,抓住人物不同的造型特征用画笔表现出来。
植物奇遇记是一次循序渐进了解植物的过程,通过“种子的旅程”和“嘿!标识牌”两个课程将自然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让孩子在自然教育活动中以科学的视觉认识植物世界,在植物艺术作品创作实践活动中发现美。
遇见科学,预见未来。本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公众科学日活动以画为媒,致敬科学,科普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利用知识,弘扬了老科学家的精神和传承,从遇见植物中发现美,从对话植物中感受美,从再现植物中创造美,让科学基因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科普讲座
孩子们踊跃参与
活动现场
现场学习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