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27日,华南植物园举办中科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专场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爱科学 向未来”,全天共开展2场讲座、2个课程和2场观察体验。尽管当前疫情反复、当天大雨将至,活动仍坚持“科学不失约、科普零距离”,现场吸引了逾百名公众参加。活动由园艺中心主任王瑛研究员致辞。
100多位高年级的孩子报名参加《走进科研》科普讲座。讲座中,刘焕芳博士以自己申报科研项目的经历为例介绍科研工作的流程,用图片给大家展示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植物以及在显微世界下植物的真实相貌,并科普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刘博士鼓励孩子们学习扎实的科学知识,注重观察植物的常见现象,拓展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讲座后,大家兴致勃勃的轮流进行显微镜观察,增加了科学体验。

科普讲座
“我的名字你的姓氏之植物故事”科普课程主要是围绕植物的命名开展,30位学员们跟随老师,不仅了解了陈焕镛与焕镛木、钟观光与观光木、胡先骕与胡氏栎、陈少卿与少卿绣球、陈升振与升振山姜等一系植物科学研究者与植物命名之间的故事,也深深地感受到植物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易,并被这种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所鼓舞。最后,学员们还亲自体验了艺术标本的创作,做了一份美美的标本书签,感受自然之美。

显微镜体验
“夜幕下的精灵”夜观活动恰逢小雨,但30位探险家们并未因此退缩。即便眼睛的功能在黑暗里受到了限制,大家仍努力用全身心来感受这黑夜的魅力——远处有蛙合唱、草丛有螽斯低鸣,鼻间有暗香浮动、脸颊上有清凉空气滋润,走在幽暗的林间,不时有流萤一盏、两盏飘过,大家看到了晚出的蝉在奋力蜕壳羽化,白额高脚蛛以闪电之势捕获了一只白蚁,一只霸气的黑眶蟾蜍、一只巨大的纺织娘都在静静地等待它们的新娘。初夏的夜观,神秘又美好。

夜观活动
爱科学,向未来,华南植物园公众科学日致力于把梦想的变成现实的,把科学的变成大众的,把旁观变成加入,变成一场与科技国家队的双向奔赴。

走进科研讲座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