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规划咨询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鼎湖山管理局
支撑部门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特聘院士
杰出青年
研究员
副研究员
人才招聘
交流动态
合作项目
重要会议
院地合作
科技副职
概况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生会
表格下载
党委与纪委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制度规范
创新文库
园区风貌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园艺栽培
园林植保
种子交换
苗木推介
科普资讯
互动体验
教育培训
知识传播
科普场馆
媒体扫描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旧版停用>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我国南方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06-07 | 编辑:scbg | 【大 中 小】【打印 】【 关闭】

  

  6月7日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李志安研究员主持的“我国南方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评定,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组织省内4家单位对我国南方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系统性研究,研制了多种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重大效益:(1)首次发现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重金属富集植物——籽粒苋,揭示了其重金属富集特征,开发了显著提升富集重金属效率的辅助技术——叶面施用生长调节剂+磷酸盐;发明了具有新颖性的重金属富集植物筛选方法——“种子库法”,并发掘了多种修复植物;利用遗传工程技术获得了多种金属硫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用于改良修复植物和开发低积累作物品种。(2)发明了以硅灰石+磷酸盐为骨干材料的重金属钝化剂,大幅减少了作物对重金属吸收;揭示了普遍性的钝化减产的机理——关键微量元素的同步钝化,并开发了克服钝化减产的技术,还研制了多种具有应用潜力的改性材料钝化剂。(3)明确了粤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品种重金属污染程度,探明了该地区人体重金属危害的主要食物链途径,为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方案;发明了有效降低食物中重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的创新性技术,为减少污染区民众重金属危害提供了最后一道技术防线。 

  该项目技术联合多种技术措施突破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难治理的相关技术难题,将污染治理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南方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事业作出二等奖

 

获奖证书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