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规划咨询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鼎湖山管理局
支撑部门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特聘院士
杰出青年
研究员
副研究员
人才招聘
交流动态
合作项目
重要会议
院地合作
科技副职
概况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生会
表格下载
党委与纪委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制度规范
创新文库
园区风貌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园艺栽培
园林植保
种子交换
苗木推介
科普资讯
互动体验
教育培训
知识传播
科普场馆
媒体扫描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旧版停用>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发现稀有寄生蜂新种
2021-05-11 | 编辑:scbg | 【大 中 小】【打印 】【 关闭】

 

  寄螯细蜂科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锤角细蜂总科Diaprioidea,仅含1属,寄螯细蜂属Ismarus,是一类非常稀少的寄生蜂,目前全世界仅知50余种,我国已知不足10种。这类寄生蜂实际上是重寄生蜂,寄主为寄生半翅目Hemiptera头喙部Auchenorrhyncha昆虫(如叶蝉,蜡蝉和角蝉等)的螯蜂科Dryinidae幼虫(图3),因此中文名称为寄螯细蜂。 

  已有的研究表明,寄螯细蜂比较喜欢温暖地区的高海拔林地和较寒冷地区的低海拔林地,但本研究发现的新种巨点寄螯细蜂产自华南植物园和云开山,均属于温暖低海拔地区。这说明寄螯细蜂可以适应的生境范围远比原来认为的要大。螯蜂是农林业重要害虫叶蝉的天敌,在叶蝉的生物防治上已有所运用,而寄螯细蜂是螯蜂的重寄生蜂,会降低螯蜂控制叶蝉的效果,了解寄螯细蜂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在运用螯蜂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时研究降低寄螯细蜂的负效影响。 

  寄螯细蜂虽然是螯蜂的天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被认为是害虫,对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包含较稳定的各营养级的物种。寄螯细蜂作为螯蜂的天敌,它们的存在意味着华南植物园的螯蜂物种和种群比较大,在自然控制害虫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寄螯细蜂可作为环境指示物种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据悉,相关研究学者罗世孝研究员近年来一直在监测包括华南植物园在内的热带亚热带传粉昆虫多样性,目前在华南植物园已发现了10余种螯蜂,个别螯蜂种类对叶蝉有较高的寄生率,在叶蝉类害虫的自然控制方面发挥了作用(研究结果有待发表)。连续的监测数据表明,植物园不仅为植物的迁地保育提供了场所,还有利于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繁衍。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山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学者们共同研究的最新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膜翅目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82: 139–160)上。此次重要发现让我国该科昆虫又增加了2个新种:巨点寄螯细蜂Ismarus areolatus Chen, 2021(图1)和拟黑带寄螯细蜂Ismarus paradorsiger Chen, 2021(图2),其中巨点寄螯细蜂的标本采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云开山。该项目获得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897/jhr.82.62148 

图1. 巨点寄螯细蜂Ismarus areolatus Chen, 2021,雌,正模. 种名根据中胸小盾片密布大的凹点(见图2C)而拟。(图引自Zhang et al. 2021)

图2. 拟黑带寄螯细蜂Ismarus paradorsiger Chen, 2021,雌,正模. (图引自Zhang et al. 2021)

图3. A. 被螯蜂寄生的叶蝉成虫. B. 被螯蜂寄生的瓢蜡蝉若虫. 箭头所示的是螯蜂幼虫. (陈华燕供图)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