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规划咨询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鼎湖山管理局
支撑部门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特聘院士
杰出青年
研究员
副研究员
人才招聘
交流动态
合作项目
重要会议
院地合作
科技副职
概况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生会
表格下载
党委与纪委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制度规范
创新文库
园区风貌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园艺栽培
园林植保
种子交换
苗木推介
科普资讯
互动体验
教育培训
知识传播
科普场馆
媒体扫描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旧版停用>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生理生态性状随环境梯度变化
2020-06-08 | 编辑:scbg | 【大 中 小】【打印 】【 关闭】

 

  研究植物叶片生理生态性状及其相互间关系如何随森林演替变化有望揭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生态策略。同时,研究生理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植被恢复和管理。然而目前关于叶片生理性状及其与叶片结构性状和化学性状间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全球或区域尺度,缺乏样点等小尺度的研究以进一步探索它们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生韩涛涛在任海研究员等指导下,调查了中国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物种的9种叶片生理性状,7种叶片结构及化学性状。同时,为进一步明确哪种环境因子对于植物叶片生理性状具有显著影响,也调查了不同演替阶段的14种环境因子。结果显示,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速率、叶片光合N元素利用效率以及光合P元素利用效率均随着演替进行显著降低,并且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由植物的生活型解释。研究还发现叶片生理性状在森林演替过程中与土壤pH值具有较强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养分利用策略与土壤pH值的相互作用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pH值可以作为华南地区森林动态演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该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对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生存和更新策略的理解。 

  该研究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生态指标》)(IF2019 = 4.49)上。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0.106511

 

图: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主要结论。ANOVA,方差分析;SMA,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