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规划咨询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鼎湖山管理局
支撑部门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特聘院士
杰出青年
研究员
副研究员
人才招聘
交流动态
合作项目
重要会议
院地合作
科技副职
概况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生会
表格下载
党委与纪委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制度规范
创新文库
园区风貌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园艺栽培
园林植保
种子交换
苗木推介
科普资讯
互动体验
教育培训
知识传播
科普场馆
媒体扫描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旧版停用>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对二型花柱和同型花柱遗传基础研究取得进展
2018-06-05 | 编辑:scbg | 【大 中 小】【打印 】【 关闭】

 

  花的变化及性系统的多样性是被子植物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对繁殖扩散,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是植物适应性进化和多样性维持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花的结构和植物性系统受到生物学家长期关注。二型花柱作为特别的性系统表现式样,出现在至少25个被子植物科中。二型花柱的花型易识别,遗传基础相对简单,理论模型易被检测,是研究基因,形态,进化和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契机。 

  华南植物园系统发育与繁殖生物学研究组袁帅等科研人员调查了具有典型二型花柱系统的报春花属植物迎阳报春(Primula oreodoxa)的二型花柱和同型花柱的遗传机制。运用杂交授粉后代花型分离比例来验证报春花属中控制花型遗传的S-locus基因模型,并检验同型花柱是起源于S-locus内部的基因突变/重组还是起源于与S-locus 不相关的多基因修饰。研究结果表明,迎阳报春花型遗传模式支持报春花属中控制花型的S-locus基因模型,并且长柱花基因型是ss,短柱花基因型是Ss或SS。同型花柱起源于S-locus内部的基因重组/突变,其至少携带一个Sh,对长柱花表现为显性,对短柱花表现为隐性。最近关于二型花柱遗传的分子机制进展更支持同型花柱的突变起源理论。5个自然种群后代花型检测表明短柱花比长柱花更易发生自花授粉,但是纯合的短柱花后代(SS)在野外有相对较低的存活率。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基础专项基金的支持。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在线发表在遗传学经典杂志Heredity上。文章详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7-018-0081-2

图1. 迎阳报春后代及不同花型结构的展示

图2. 迎阳报春不同花型杂交后代的雌雄蕊隔离程度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