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规划咨询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鼎湖山管理局
支撑部门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特聘院士
杰出青年
研究员
副研究员
人才招聘
交流动态
合作项目
重要会议
院地合作
科技副职
概况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生会
表格下载
党委与纪委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制度规范
创新文库
园区风貌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园艺栽培
园林植保
种子交换
苗木推介
科普资讯
互动体验
教育培训
知识传播
科普场馆
媒体扫描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旧版停用>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在降雨季节变化对树木生理的影响取得研究进展
2017-07-18 | 编辑:scbg | 【大 中 小】【打印 】【 关闭】

 

  全球环流模型和经验观测数据均表明未来降雨格局变得更加不均匀,很多地区呈现“干季更干、湿季更湿”,势必影响或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广东鹤山30年(1985–2014)降雨数据的分析发现干季的降雨明显减少,末期的递减趋势尤甚。基于此,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毕业生高建国博士(现复旦大学博士后)利用鹤山站森林降水季节分配变化(Precipitation Seasonal Distribution Changes,PSDC)野外控制实验平台(图1)),对次生常绿阔叶林两个共存树种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和木荷(Castanopsis fissa)的树木液流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叶片和木材养分含量以及形态参数进行了2年的观测研究,以解析响应降雨季节格局改变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两树种的整树液流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对降雨处理表现一定的生理稳态性,树木蒸腾对水汽压亏缺(VPD)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无论在干旱、春旱还是加水期均无明显的处理差异。与此相反,单位面积的叶N和P含量呈现一定的波动,特别是叶片N : P有明显的处理效应,说明降雨季节分配改变对N和P双重限制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木材的化学计量特征相比于叶片更为保守。在给定的叶片13C甄别率(≈ ci/ca,胞间二氧化碳与大气二氧化碳比值),木材13C甄别率没有表现出处理或树种间的差异,说明树木的碳转移没有受到降雨季节改变的影响,部分解释了与“碳经济(Carbon economy)”相关的保守的化学计量特征。枝条边材面积:叶片面积(As : Al)与树木蒸腾对VPD的敏感性参数显著负相关,说明树木调整水力结构并结合气孔控制,实现水分利用的稳态性响应,以保持最大的水分利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火力楠在湿生或轻度水分胁迫下有更强的生长优势;木荷由于根系对土壤深层水分的较多利用和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在未来降雨分配不均或干旱加剧的情形下具有竞争优势。 

  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Perspectives in Plant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2017, 25: 1-19)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3383191630052X 

图1. 本研究的试验设计(DD:干季更干、湿季更湿,ED:干季更干、延长干季,AC:对照)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