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上植物园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园况介绍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队伍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园林园艺 │科普教育 │旅游服务│信息公开
  站内搜索
园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规划咨询委员会
组织机构
年报
园大事记
历史沿革
研究中心
管理部门
园艺中心
鼎湖山管理局
支撑部门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特聘院士
杰出青年
研究员
副研究员
人才招聘
交流动态
合作项目
重要会议
院地合作
科技副职
概况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生会
表格下载
党委与纪委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廉政建设
形象标识
文化活动
制度规范
创新文库
园区风貌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园艺栽培
园林植保
种子交换
苗木推介
科普资讯
互动体验
教育培训
知识传播
科普场馆
媒体扫描
园区简介
地理交通
旅游指南
景点欣赏
游乐项目
配套服务
花讯与展览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预决算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违纪违法举报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旧版停用>科学研究>科研进展
华南植物园对我国鸢尾兰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取得进展
2016-12-23 | 编辑:scbg | 【大 中 小】【打印 】【 关闭】

  鸢尾兰属是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地区的一类附生兰科植物。全世界约150-200种,中国分布有44种2变种,该属植物均被评估为濒危物种并列入了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和IUCN红色名录。近年来,随着生境的破坏、人为采集以及不合法的动植物交易,鸢尾兰属植物也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威胁,尤其是一些狭域分布的种类。因此,厘清该属的属下关系以及快速地对该属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对于物种的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鸢尾兰属自建立以来,属下各类群界定模糊,存在较多的复合群和近缘物种,这些复合群和近缘物种种间的形态特征差异小,甚至存在特征过渡以及交叉的情况,使得该属属下种类的界定极为困难。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邢福武研究员及其团队对我国鸢尾兰属41个分类群进行了DNA条形码研究,评价了现有的核心条形码以及候选条形码片段(rbcL, matK, trnH-psbA, ITS和ITS2)及其组合在鸢尾兰属41个分类群中的物种鉴定能力。结果表明三个叶绿体片段(rbcL, matK, trnH-psbA)的物种分辨率均低于核基因片段(ITS和ITS2),其中,ITS具有最高的物种分辨率(82.14%),甚至高于以上不同的片段组合;然而,考虑到不同的遗传背景,我们推荐rbcL+ITS和matK+ITS作为鸢尾兰属的最佳条形码。目前所建的中国鸢尾兰属DNA条形码数据库为该属的快速鉴定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方法,对于该属的分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该研究工作成果于2016年12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DOI: 10.3389/fpls.2016.01791,IF=4.495,Top10%)上。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04664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邮编:510650 邮件:bgs@scbg.ac.cn
电话:020-37252711 旅游咨询热线:020-852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