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快速城镇化和大面积造林的综合背景下,我国极端干旱事件频频发生,迫切需要正确认知干旱发生的起因,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陈修治副研究员及团队,以小流域为基础研究单元,探究了中国80个小流域表层土壤湿度30多年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理。结果显示,在年尺度水平上,中国东北、中部地区表层土壤呈显著干旱化趋势,综合气候因子(降雨/潜在蒸散力)、大面积植树造林、地形等因素是诱导我国东北、中部地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干旱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值得注意的是,比较湿润的珠江下游和长江下游表层土壤水分明显变湿,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植树造林在湿润地区不会显著耗水,反而会显著减少林内太阳辐射、降低林内气温,进而降低其区域蒸散量和增加地区水资源。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Zhou et al. 2015 (Nature Communications)关于森林与水资源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地理学著名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上(IF:3.318)。 文献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5JD024676
图:(a)表层土壤水分近30年变化趋势;(b)综合气候因子(降雨/潜在蒸散力)近30年变化趋势;(c)近30年新增绿地面积分布;(d)坡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