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27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马晓澄 陆浩
7月17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内拍摄的檀香树果子。新华社记者 陆浩 摄
新华社广州7月27日电(记者马晓澄、陆浩)七月末,位于广州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内,一棵来自印尼的檀香树正在结果。其果实的外观如同蓝莓,散发出淡淡香气。
“我们最开始将来自印尼的种子培育成活,长成幼苗。随后为了保证存活率,在1964年又继续引进了几百颗檀香种子,培育出300余株幼苗进行引种造林栽培试验。”华南国家植物园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组研究员马国华说。
檀香作为一种集药用、香精香料、精细雕刻及宗教用品于一体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和文化渊源。
据了解,中国进口檀香木已有1000多年历史,最初主要作为敬献佛祖的贵重香料,后逐渐用于中医、雕刻工艺品以及制作香薰、香精等。如今的北京雍和宫内,就有一座用檀香木雕刻的巨佛像。
据介绍,檀香树对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要求较高,最适宜生长的气温在23至35摄氏度之间。直到20世纪90年代,檀香树在全中国仅推广200多亩。“但这为后来中国檀香树的种植和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马国华说。
马国华介绍,檀香树是半寄生植物,它的须根上长着许多“吸盘”,这些吸盘紧紧吸附在寄主植物上,从它们那里获取水分和养料,“种植檀香树的周围,还要适当种植豆科、蔷薇科等植物,与其共同生长。如果单独种檀香树反而效果不好。”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对檀香的需求逐渐扩大,科研人员加大了对檀香树的研究和推广。
马国华说,“檀香树的适宜种植月份有限,我们就改变育苗条件,让檀香树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同时保留根部土壤进行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97%。”
他介绍,目前中国已拥有约10万亩的檀香树种植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广泛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以及云南等地,其中广东占了将近九成。
檀香树在中国的研究与推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科研实践。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挂牌。
据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在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本土特有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经济植物等物种数提升到2万种左右,其中经济植物达到6000多种。
马国华研究团队先后开展“檀香半寄生性研究”“半寄生杂种檀香引种限制因子的研究”以及“檀香根和吸器发育与寄主植物根际酸碱度和内源激素关系研究”等,致力于推动檀香树种植技术创新、提高种植成功率和产量。
掌握了檀香培育和种植的成功经验后,马国华团队总结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檀香种植的合作项目。“我们目前分别在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种植了2000亩和500亩的檀香木,希望通过这些合作促进檀香种植技术的国际交流,让这些适合在当地生长的作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檀香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香精提炼、工艺品雕刻、制造业、医药行业、宗教用品加工业、化妆品、日用品、保健食品等行业。马国华认为,在崇尚自然、关注健康的现代社会,檀香的用途将更为广泛。
“从印尼到中国,再到世界,檀香的传播之路是一条充满传奇与故事的旅程。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更是促进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桥梁。”马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