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南方日报】城园共融、美丽宜居,全力打造美丽广州的“大城名园”

发布日期:2022.07.12 作者:scbg

时间: 2022-07-12                来源: 《南方日报》 A03 广州观察              作者: 黄舒旻 周甫琦 

  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这将有利于广东省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极大提升植物科学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注入强大动力。这也是赋予广州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是广州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推动实现老城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使命任务的重大机遇、重大抓手,是广州城市发展史、生态文明建设史的重要里程碑。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在城市,广州将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主动作为、跨前一步,高标准全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各项建设任务,全力打造“大城名园”、推动国家植物园与城市融合发展、提高迁地保护和科研科普能力水平、推动完善五方共建工作机制,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作出广州贡献。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之际,《南方日报·广州观察》推出四个版《万千芳华和谐共生——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7月12日广州观察AII03版报道。 

  华南植物园升级为华南国家植物园,意味着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又一里程碑式的一步。于广州而言,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揭牌,还标志着城市生态建设掀开新的篇章。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二者息息相通、命脉相系。科学有序推进植物迁地保护示范片区、提升岭南园林园艺科研与展示水平、让创新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园融入城……面对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广州举全市之力支持保障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擦亮生态名片、共建绿色湾区。当前,广州正全力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成为美丽广州的“大城名园”,更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靓丽名片,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作出广州贡献。

   

  生生不息 

  重点开展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 

  1881年,美国传教士亨利在广东连州龙潭镇的一处山间石壁上发现了一株从未见过的植物,并将其做成标本送到英国。两年后,英国皇家植物园将其命名为“报春苣苔”。而此后的100多年,人们在自然界没有发现它的踪影。

  这株其貌不扬的植物,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被揭开神秘面纱:报春苣苔,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喜钙草本植物,属苦苣苔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报春苣苔生长的喀斯特山洞口,生境缺风,且虫鸟很难进入,加上其独特的雌蕊在上雄蕊在下的物理特征,只能通过花瓣掉落引发雌蕊与雄蕊碰撞才能传粉,过程发生率低,受精难度极大。因此,它在繁殖上有着天然障碍,是典型的濒危型物种。

  一群“护花使者”开启了与时间的赛跑。科研人员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培育了五万多株报春苣苔。它们回归到野外后,存活了5000多株。报春苣苔由此避免了进一步灭绝,并且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植物迁地保护,是当前国家植物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除了报春苣苔,还成功实现了杜鹃红山茶、虎颜花、龙州金花茶、猪血木、广东含笑、绣球茜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打造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需要各方的坚韧努力与付出。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为配合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广州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重点开展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将物种保育提升到2万种以上,使华南珍稀濒危物种95%得到有效迁地保护。

  广州明确,将编制全市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区总体规划,在白云山、大夫山开展迁地保护生态园展示点建设。同时,要提高迁地保护和科研科普能力水平,发挥广州生态、生物多样性优势,推进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技术研究平台建设,抓好物种保育基地、繁育基地、示范推广基地等建设,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穗转化应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将通过研发极端生境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工具和关键技术,为全球热带亚热带植被迁地保护工作提供中国方案,有效填补全球同纬度区域植物园迁地保护的科研不足,实现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走在全球前列。”吴敏表示。

   

   

  生机盎然 

  擦亮缤纷花城生态名片 

  步入华南国家植物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与斜阳蕉影、似锦繁花相映成趣,散发着迷人光彩。这里既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基地,更是一扇集中展示岭南园林园艺的窗口。

  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展示园区,其规划建设和发展阶段就已确立了“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建园理念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的岭南园林建设目标,建成了以龙洞琪林为代表的自然园林基本格局,开拓了以凤梨园和兰园为代表的新岭南园林特色,以及温室群景区为代表的现代栖息地造园风格。

  植物园内美不胜收,城市风貌更是生机盎然。

  淡雅、静谧的绿色波浪中,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各色花朵。漫步其中,宛如置身山水田园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今年五一期间,在有着“园艺界奥斯卡”之称的英国切尔西花展上大放异彩、并一举斩获了2021年英国伦敦切尔西花展金奖及最佳展示花园奖的“广州花园”作品,亮相白云山,收获市民游客的无数“菲林”。

  一直以来,“花城广州”城市品牌享誉全球。汇聚岭南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千年精华的白云山、城央建起“物种之家”的海珠湿地、全国首个国家野牡丹科种质资源库……城市景观更美、生态更优,广州探索出一条属于超大城市的绿色生态发展之道。

  吴敏介绍,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揭牌为契机,广州将致力于南亚热带植物知识和岭南园林文化融合展示,提升岭南园林园艺展示水平,提升科普教育功能,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支撑湾区绿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与此同时,广州坚持保护优先,将通过组织“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丰富白云山、流花湖等城市公园动物展示内容,积极打造最美城央湿地海珠湿地等举措,点线面结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胜透露,广州将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契机,优化扩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生态空间布局,并挂牌成立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开展榕树等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和谐共生 

  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本土植物 

  今年春节期间,花色典雅的“广州1号”矮牵牛亮相广州云台花园。渐变粉色的花瓣在阳光下尤为娇嫩,微风吹拂,花瓣似裙摆一般摇曳生姿。

  与市面上其他矮牵牛品种不同的是,“广州1号”矮牵牛不仅在“颜值”上更为靓丽,花瓣褶皱更多、茎秆也更粗,相比于一般矮牵牛的柔弱、纤细,“广州1号”矮牵牛不容易倒伏,也更加适合广州地区比较高温湿热的天气。

  走出温室,芬芳皆具的“广州1号”矮牵牛,即将成为羊城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品种“扮靓”城市,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融入城市生态,这既是华南国家植物园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同样是广州探索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的生动实践。

  伴随着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揭牌,广州也将把植物园新引种植物备份到广州的迁地保护工作中,在地化开展植物保护研究。

  “植物迁地保护的思想将贯彻到城市公共绿地和公园建设中。”吴敏透露,广州将通过把特色植物、乡土植物种植到市民身边的社区花园、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推动建成市民身边的全域性植物公园。

  全市层面上看,广州还将推动国家植物园与城市融合发展,科学有序推进植物迁地保护示范片区、植物园专类园和生态科普点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功能互补的广州植物园体系,推动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建设更高品质美丽广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要让生物多样性“看得见、摸得着”,更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建设、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植物园的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教育课程和自然教育课程都深受民众欢迎。”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科普旅游部副部长谭如冰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年均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其中青少年10多万人次;年均开展科普活动240场,主要参与人群是亲子家庭和中小学学生。

  “我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端资源科普化课程,将专类园建设与自然博物研学实践相结合,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自然教育环境科普活动,传播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精神,也同步弘扬了科学家精神。”在谭如冰看来,面向社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青少年得以近距离接触科研工作,还能扩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多样性魅力。

  眼下,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效益还将延续到城市中。

  “广州将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公园、社区合作,让植物知识和植物故事进景区、进公园、进社区、进校园,以趣味性的生态公益活动让市民群众近距离了解岭南本土植物。”吴敏说,广州将启动全民植物知识科普教育,进一步增强各年龄层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全力打造国家植物园体系的自然课堂和身边植物园。

   

   

  ■专家声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林广思:   

  共建共治共享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华南国家植物园是我国正在构建的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植物迁地保护和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等多种功能,融合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林广思说。

  在林广思看来,设在北京的国家植物园是国务院设立的第一个国家植物园,名称是国家植物园,即不限于特定区域的植物保护。设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是国务院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名称是华南国家植物园,指明了植物的迁地保护面向的区域是华南地区,融合展示热带亚热带的植物知识和岭南的园林文化。

  在国家植物园建设方面,北京的国家植物园需要落实首都规划管控要求,广州市的华南国家植物园需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总之,国家植物园承担的任务是全国性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被赋予的任务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的华南地区的。”林广思说。

  国家植物园具有特定的内涵。林广思表示,我国设立的国家植物园和国家公园承担的任务既有关联性,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两者都是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的,表明了它们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密关系。

  “简单而言,国家公园承担着就地保护生物的功能,国家植物园被赋予迁地保护植物的任务。”林广思认为,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国家级野生动植物种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境,国家植物园必须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也就是说,园林文化是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绿地分类来看,植物园属于公园绿地的专类公园。因此,生物尤其是植物的多样性和园林文化是国家植物园建设的两个重要的方面,风景园林是植物园规划和建设的主导性学科和专业。

  国家植物园体系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即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发展就是在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过程中贡献自身的作用和经验。

  林广思建议,首先,华南国家植物园应该呈现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度和园林文化的精华。前者是指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迁地保育、收集和展示,后者是指岭南园林文化的传承和表现。两者结合之处在于植物园区的总体布局以及植物专类园的设计,需要分别呈现我国尤其是岭南园林中的自然风景园和园中园的造园艺术。

  其次,华南国家植物园应该在科研、科普和园林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植物园的标准,这需要分别建立世界级的专业团队。

  最后,万物和谐体现的不仅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观察,更传递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期盼。华南国家植物园应该积极融入华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市的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科研支撑、科普服务和园林展示,加强与区域、城市和社区的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共建、共治和共享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他山之石 

  国家植物园重点收集三北地区物种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

  国家植物园南园(中科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叶建飞称,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的,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四大功能的综合性机构,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叶建飞介绍,丰富的物种收集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根本特色,也是国家植物园与其他植物园的主要区别。无论是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还是科学传播和园林园艺展示,都建立在丰富的物种收集基础上。

  此外,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国家植物园的最坚强支撑。脱离科学研究,就不能了解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生存状态、遗传多样性,就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迁地保护就会盲目;科学研究也是科学普及的源头活水,脱离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就成了无源之水。

  1985年,第一次植物园和世界自然保护战略国际会议在西班牙召开,把植物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紧密联系起来,使得迁地保护成为植物园越来越重要的使命,植物园也被称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因此,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迁地保护不是简单地把植物挖过来栽在植物园里,而是指以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予以保护,也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组织、器官等。

  近些年,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植物回归相结合的综合保护理念,日益被重视、应用到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中。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提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表示,未来国家植物园将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共规划收集活植物3万种以上,覆盖中国植物种类80%的科、50%的属,占世界植物种类的10%;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覆盖中国100%的科、95%的属。

  除了迁地保护,科学传播和园林园艺展示也是国家植物园的重要功能。叶建飞表示,国家植物园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植物的了解,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进一步增进人与自然的关系。

 

  【南方日报记者】黄舒旻 周甫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