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04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李钢 陈倩 周飞
自1929年创办至今,华南植物园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12月4日,华南植物园建园90周年纪念活动暨2019科学植物园建设国际研讨会举行。
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未来的五年,华南植物园总体目标为在整体水平达国际同行、国内领跑,在关键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增加活植物收集与迁地保存数量,加强基于活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加强科普宣传,继续保持华南植物园在世界一流植物园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立足华南,致力于国家乃至全球同纬度地区的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利用5年左右时间,在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展成为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并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
据介绍,在上世纪50-60年代,华南植物园致力于中国华南地区植物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发现活化石银杉并命名,并于1959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站。
上世纪70年代,协作完成水稻“三系”配套,培育出我国第一批具有生产价值的杂交水稻并成为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级奖的主要单位之一;运用离体筛选技术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获得世界首例抗胡麻叶斑病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为解决我国杂交水稻不育系细胞质源单一化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90年来,华南植物园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立研究机构,同时还是风景优美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尤其是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之一。
华南植物园的历史
1929年12月4日,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先生,在广州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该所次年更名为农林植物研究所。
1954年该所改属中国科学院,并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下属的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学领域的“两所三园”之一。
2018年以来,华南植物园实现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部分进入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药物创新研究院的“率先行动”计划总目标,跻身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
文、图/羊城派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陈倩 通讯员 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