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这首名为《苔》的小诗通过描写即使在阴暗处也能生机勃勃的苔藓植物,赞扬了它积极向上的精神。小小苔藓不仅自己活得精彩,也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着巨大影响。它们是最早从水环境登上陆地的植物,分泌的酸性物质能溶解岩石表面形成土壤,为其他高等植物的出现创造条件,被誉为大自然的“拓荒者”。9月1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隶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通过招募,吸引了20对亲子家庭报名参加观察大自然的“拓荒者”——苔藓植物的活动,近距离领略苔藓之美。
知识讲座上,彭丽芳老师介绍了苔藓的结构分类、生活史、奇特的变水性和苔藓有趣的小知识,拉近苔藓与小朋友的距离,并让已在地球上生活约3.5亿年的植物在小朋友心目中逐渐清晰立体。接下来,带着新知识和对苔藓的浓郁兴趣,大家跟随老师走到户外认真寻找,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生活在鼎湖山的苔藓植物。
在石缝间、在泥土上,小巧精致的苔藓随处可见,仿佛是趁人们一不留神就让足迹遍布了鼎湖山。形似凤凰尾羽的凤尾藓、细长如绒的白发藓、拟叶带三角钝齿状的鞭苔……苔藓植物的多姿多彩让大家意犹未尽,小朋友们将它们采集到显微镜下做进一步观察。透过显微镜,苔藓在人们眼中纤毫毕现,呈现出一场微观世界的视觉盛宴。在活动最后,小朋友积极将自己的观察收获同大家分享,在实践与交流中回顾苔藓之美带来的触动与感悟。
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苔藓是空气污染指示植物,在鼎湖山保护区安家的苔藓植物有187种之多,反应了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体现了生态环境对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保育作用。总之,观察苔藓活动可激发小朋友们对苔藓植物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产生共同守护鼎湖山的意识与行为。
科普课堂
野外采集苔藓
显微镜观察
活动合影